立夏:2016年5月5日,农历三月二十九 立夏为四月节。立夏将离春去也,几枝蕙草正芳舒。”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古人解释夏为“假”,如何理解这个“假”字?庄子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在假借之中,原本虚幻,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假哉天命”。夏因此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假才能使其狂妄而不顾一切地生长,而令其长大的目的,是为秋天的整肃,整肃才有收成。如此残酷的自然法则。 立夏习俗见三新 立夏日,要“见三新”。哪“三新”?樱桃、青梅与新麦。樱桃甜,青梅酸,新麦清香。而此时麦尚未熟,如何尝新?取青麦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条,称为“捻转”,为一岁五谷新味之始。也有将青麦炒熟,糖拌,称“凉炒面”。尝新的还有蚕豆,所谓“消梅松脆樱桃熟,新麦甘香蚕豆鲜”。 称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减肥季节。有意思是,当时“悬以大秤”,民间形容是,“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闺秀都走出了深闺,悬秤看来像是秋千,燕是赵飞燕,环是杨贵妃了。 立夏养生重养心清饮食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而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饮食应以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粗粮以及鱼、鸡肉、豆类、小米、山楂、杨梅、香瓜等。少食动物内脏、肥肉、含盐量偏高的食物。 白天宜食葱姜少许,以养阳气。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吃葱姜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观点。晚饭宜食粥并可少量饮酒。夏后人体阳气渐趋于外,新陈代谢旺盛,汗出较多,气随津散,人体阳气和津液易损,夜晚食粥,既可生津止渴,又可养护脾胃。另外,晚饭还可少饮些葡萄酒等,可畅通气血,助睡眠。 清饮食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而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饮食应以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粗粮以及鱼、鸡肉、豆类、小米、山楂、杨梅、香瓜等。少食动物内脏、肥肉、含盐量偏高的食物。 白天宜食葱姜少许,以养阳气。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吃葱姜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观点。晚饭宜食粥并可少量饮酒。夏后人体阳气渐趋于外,新陈代谢旺盛,汗出较多,气随津散,人体阳气和津液易损,夜晚食粥,既可生津止渴,又可养护脾胃。另外,晚饭还可少饮些葡萄酒等,可畅通气血,助睡眠。慢运动 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易出汗,汗为心之液,若此时再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故应选择散步、站桩、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慎起居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立夏以后气候变化比较显著,应晚睡早起,以顺应阴阳变化。同时,立夏后人们应养成午睡的习惯。有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预防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脏类疾病发生。调情志 立夏时节天气渐热,“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因此,应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避免伤心、伤身、伤神。此时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淤积,预防心脏病发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