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应如是 于 2011-4-8 15:04 编辑 《大男生写给初中小男生们的信》是本人近期完成的一个系列帖,分为“身体篇”、“生活篇”、“学习篇”。 这一系列信,希望以男人的视角,以玩笑式的姿态,以年轻人的思维,以实实在在的证据,来谈论人生若干议题,而非空洞说理。希望男孩子们的思维能够通过这些信,开阔一点,严密一点,刚毅一点,也幽默一点。 以下是目录: 身体篇 第一封:谈相貌——写给不是帅哥的你(见主贴下方) 第二封:谈运动——写给不爱运动的你(见本贴15楼) 第三封:谈性趣——写给一知半解的你(见本贴40楼) 生活篇 第四封:谈敌友——写给初涉人际的你(见本贴54楼) 第五封:谈父母——写给似懂非懂的你(见本贴72楼) 第六封:谈恋爱——写给情窦初开的你(见本贴99楼) 第七封:谈反对——写给与众不同的你(见本贴119楼) 学习篇 第八封:谈考试——写给疲于应试的你(见本贴130楼) 第九封:谈语文——写给讨厌语文的你(见本贴139楼) 第十封:谈网游——写给沉迷游戏的你(见本贴155楼) 大男生写给初中小男生们的信(连载·第一封) 谈相貌 ——写给不是帅哥的你 “才貌双全”是人们常有的美好愿望,但愿望通常不是人人都能实现,否则也就称不上“愿望”了。 如果你不是帅哥,那么你极有可能是满脸痘痘、“满面疮痍”,或是身材矮小、低人一等,至于身宽体胖、横肉环生,也可能代表着你的一些身体特征。或者,你只是一位极普通的初中男生,没有光芒四射的外表,相貌平凡得近乎乏味,无法带给你任何骄傲的资本。 不是帅哥,到底会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来看看最近发生的一则新闻,据《重庆晨报》报道: 2010年3月30日,四川大学学生曾世杰在江安校区明远湖边将同校女生彭某杀死,并将另两名同校男生砍伤。事后,经多方调查和曾世杰自己交代,他与受害者并不认识,只是进入大学后,认为自己遭到周围同学歧视,又因容貌遭到别人嘲笑,最终出手杀人。 “因容貌遭到别人嘲笑,最终出手杀人”——这骇人听闻的行为,竟发生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可见相貌问题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精神压力?而这压力绝非一日之寒,它源于你对自身相貌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可能会让你变得不合群,变得十分在意旁人评价,变得要拼命去买衣服来打扮自己。 但这些是男子汉所应有的行为吗?我们不妨来看看历史上的若干人与事。 一、“丑貌”自有人美化 前段时间,鲁迅夫人许广平完整记录鲁迅一生的《鲁迅回忆录》手稿本正式发布。其中有不少关于鲁迅相貌的描写在1961年初版时曾被删去,原因自然是这些描写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那种横眉冷对、精神奕奕的鲁迅肖像不太一致。许广平是这样写的: 鲁迅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走到大街上,绝不会引起一个人的注意。论面貌、身段、外面的衣冠等,都不会吸引人的。至多被人扫射一下,留下了淡漠的印象:在旧时代里的一位腐迂,或者是一个寒伧的人;一位行不惊人的朴素得连廿世纪的时代似乎也遗忘了的从乡下初出城的人士一般。 简单来说,许广平眼中的鲁迅是一副“乡巴佬进城”的样子。这还不够,许广平还进一步拿“瘾君子”参比鲁迅的相貌,她接着说: 而他的面色灰暗,乍一看有似长期吸毒(鸦片烟)的瘾君子……在去杭州的时候,因此吃过亏,更加使当时的军警严厉的搜查。我们不要以为当时的政府会那么好,关心到人民生活,用各种方法严查吸烟的人;也不要以为当时的军警也是关心人民生活,严格执行法律的人;他们是别有企图,查出吸毒的人或物,就可以从中发一笔横财的,是不怀好意的工作态度的。 鲁迅不仅长得像“瘾君子”,还被军警当做“瘾君子”搜查,这是何等窘迫的遭遇。 我们无法揣测鲁迅当时的心境,但从他夫人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相貌问题并不影响鲁迅在许广平心中的地位,所以她并不避讳这段往事,也不怕告诉大家,鲁迅那“其貌不扬”的相貌。 我上面引述有关许广平描述鲁迅相貌的文字,在1961年初版时的许著《鲁迅回忆录》中被删得只剩一句无关紧要的描写。但半个世纪后,当许著《鲁迅回忆录》完全亮相时,鲁迅之子周海婴却毫不留情地表示,1961年的版本是“妈妈执笔,集体创作,上级拍板”的,有不少违背作者原意,被要求改动的“左”的痕迹,而真正能够反映真实的鲁迅一生的书,就是这本“手稿本”。 一个相貌问题,被掩埋了半个世纪,当我们回顾这个故事时,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一、“丑貌”自有人去美化。当年出版单位之所以要大幅删去许广平描写鲁迅相貌的描写,其实也不过是想维护鲁迅的高大形象。谁能接受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长相近似“瘾君子”呢?所以,他们要在鲁迅死后替他“整容”,在文字上,在雕塑上,重塑金身。这些人乐此不疲地为鲁迅“整容”,别无其他,无非是因为当事人是鲁迅。不把相貌问题变成自己的包袱,而转为别人的包袱,这才是男子汉的本领所在。 二、“丑貌”并不影响真爱。尽管许广平坦言鲁迅相貌近似“瘾君子”,却没有人怀疑她对鲁迅的爱。事实上,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中有关鲁迅相貌的描写,也是在为后文描写鲁迅演讲的风采做铺垫,她在后面又写道: 他那灰暗的面孔这时从深色的罩上面纱的一层灰暗中放出夜光杯一样的异彩。人们听到他的声音就好像饮过了葡萄美酒一般舒畅。两眼在说话的时候又射出来无量的光芒异彩,精神抖擞地,顿觉着满室生辉起来了。 可见,如果鲁迅不是鲁迅,而仅仅是一个相貌近似“瘾君子”的人,许广平也自然不会爱他。但正因为鲁迅是鲁迅,所以在妻子许广平眼里,鲁迅无需刻意美化,也不用形象包装。 二、“丑貌”偏偏有人爱 如果有人说你长得像一头牛,或者乌龟,这肯定不是什么好话。但在我国古代,却偏偏有人喜爱“丑貌”。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古人却认为“圣人皆有异表”。意思是说,圣人一出现,就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尤其是在相貌上,如史籍里就有以下记载: “伏羲人身蛇首,神农人身牛首”:小头儿子和大头爸爸; “帝曾骄齿”:估计有些暴牙; “尧眉八彩”:眉毛颜色杂乱; “舜目重瞳”:大概是白内障; “禹耳三漏”:耳朵上有三个耳眼; “汤臂三肘”:体型异常; “文王四乳”:体型异常(唐高祖据说也是“体有四乳”); 汉高祖“左股七十二黑子”:如果汉高祖去游泳,定会被取笑; 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相貌近似外星人; 南北朝陈武帝“日角龙颜,垂手过膝”:与刘备有相似之处; 孔夫子“海口、牛唇、虎掌、龟脊”,头像尼丘山:可以作为动物标本。 这些描写自然是史家的夸张,是为了迎合所谓“圣人皆有异表”的观念。但我们也不妨以一种玩笑的精神来开导自己,如果你真的有近似上述大人物的表现,可能你有圣人之命了。不用老是看古代,看看当代名人名家,也有不少相貌惊人者,马云、冯小刚之类比比皆是。 三“美男子”的下场 中国古代似乎不太崇尚“美男子”。所以,不少美男子的归宿并不太好。 比如潘安,他坐车上街,不少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投向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但后来,潘安依附外戚集团而留下政治污点,声名扫地,以致宋人将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故事代替。 又如卫玠,他的美貌众人皆知,于是不少人来围观他,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多么滑稽可笑。 再如高长恭,不仅貌美,而且骁勇善战,但却有贪财的毛病,最终被皇帝赐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引述了。 “美男子”最大的危险是太打眼,打眼容易遭受打击,别人都来关注你,未必就是好事,你一点点错误都可能被放大。“美貌”可以带来声名,但人往往被声名所累。被人看死的卫玠就是一个极端事例。 记得原来看过一篇文章,名为《帅哥的烦恼》,似乎更能以一个初中男生的角度来思考“美男子”的“弊端”。文章的基本大致是,一个男孩子长得太俊美了,就会花很多时间来装扮自己,也会有不少小女生来“骚扰”自己,光是鸿雁传情、眉来眼去,就会浪费不少时间。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帅哥是很烦恼的,他们要面对那么多的干扰和诱惑,是很消耗个人时间的。问题是,当一个男孩子把最宝贵的青春时光都消耗在别人的无聊关注上,他能给自己一个怎样的未来? 由此看来,多亏你不是帅哥,你被上帝预留了充足的时光,全部由你来支配,不受闲杂人士干扰。 应如是 2011年3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