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4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高考押题) 读“2005~2009年我国主要省区荒漠化动态变化图和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完成1~3题。
1.青海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冻融作用 【答案】 【解析】形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冰溶作用等。青海地区由于海拔高,形成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冻融作用。选C。 2.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B.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 C.营造防护林以及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 D.全球变暖,该地区降水增加 【答案 【解析】 3.近年甘肃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的趋势,根据上右图分析,该地区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 ①横向沙丘 ③抛物线形沙丘 A.① C.②③ 【答案】 【解析】 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环节,天山北坡经济带因“诸多利好因素”而被列为我国西部地区重点培育的新增长极之一。下图为新疆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及新疆绿洲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的“诸多利好因素”包括( ) ①地理位置重要 ②交通便利(亚欧大陆桥) ③矿产资源丰富(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④市场前景广阔 ⑤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5.绿洲农业是新疆的特色农业。下列关于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疆地区绿洲农业主要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呈半环状分布 B.北疆绿洲农业沿天山北麓呈条带状分布 C.南疆绿洲主要的生活和灌溉水源是天山的冰雪融水 D.天山西部山区可以获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答案】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南疆地区绿洲农业主要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呈半环状分布,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两大山脉的冰川融水是绿洲地区人类活动主要的水源;而北疆绿洲农业沿天山北麓呈条带状分布,天山的冰雪融水是绿洲主要的生活和灌溉水源,同时,天山西部山区还可以获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水汽在天山西部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选C。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其南侧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博斯腾湖和盐池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盐池与博斯腾湖的水源补给关系是( ) A.盐池补给博斯腾湖 C.盐池与博斯腾湖互补 【答案】 【解析】 7.盐池形成盐层的自然原因是( ) ①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②光照强,蒸发旺盛 ③地势低洼,易集盐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该盐池分布于我国内陆干旱地区,全年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且盐池地势低洼,盐类物质不断积累,因此形成盐层。选A。 与煤、天然气和核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下图)。完成8~9题。 8.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 A.热岛效应 C.温室效应 【答案】 【解析】 9.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 A.北美五大湖地区 C.菲律宾群岛地区 【答案】 【解析】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右图中0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第10题。
A.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B.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C.重心从O点移到P2点主要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D.重心从O点移到P1点主要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答案】 【解析】:重心向P1点移动是因为气候变暖,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引起的,而向P2移动不仅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还有其他的人为影响因素,如南方地区的封山育林等;由图可知,气候的影响强度大于某种人为因素,在这两者共同作用下,重心将向东北移动,故选B。 【思路点拨】本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土地覆盖重心的图示含义及向P1、P2点迁移的影响因素。答题时结合相关的地图知识明确O点的地理坐标进而分析其环境问题及重心迁移的影响因素。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A处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示地区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地表水难下渗。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 (2)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岩石裸露,风化加快等。 【解析】 第(1)题,东北湿地的成因主要与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的下渗等有关;当地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2)题,东北植被遭到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析。 12.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赞比西河以维多利亚瀑布、卡布拉巴萨水坝为分界线,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水文特征:河口多年平均流量7 材料二 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图。 (1)简要说明卡布拉巴萨水坝对河口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分析图示地区西南部的季节性河流流程最短的季节及原因。 (3)据图分析,为赞比西河流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 (1)有利影响:调节径流变化,减轻洪涝灾害,增加枯水期的水量。不利影响:水库拦蓄泥沙,三角洲地区土壤肥力下降;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受海水侵蚀严重,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阻碍三角洲的淡水鱼的洄游活动。 (2)西南部地区的旱季(5—10月),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河流下渗,水量损失,河流水量变小,流程变短。 (3)热带草原气候适合发展畜牧业;野生生物资源丰富、沼泽广布、维多利亚瀑布适合发展旅游业;卡布拉巴萨水坝、马拉维湖适合发展淡水鱼养殖业;赞比西河发电、航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库的作用、区域的气候特征、流域的合理开发,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题,水库具有调节径流、拦蓄泥沙的作用,从而减轻下游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减少入海泥沙,导致海水入侵、三角洲土壤肥力下降。 第(2)题,西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在旱季时降水量小,河流水量变小,流程变短。 第(3)题,流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要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注意保护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