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傍水而居

 圆角望 2016-05-05
一条小河从我家门前流过。
  几乎每一位到访我家的朋友都有同样惊奇的表情。装修时,来自安徽的水电工小张说,这条小河,和我老家山里的一样清清冽冽呢。
  我之所以购买这套房子,就是看中了房前有这样一条小河。
  一直在想象一种风景,依山傍水。
  在吴江,是一种奢望,这个苏州下辖的区虽有与香港差不多大的面积,全境却平坦无山。所幸水很丰润,随便在乡间走走,就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湖泊在旁坦诚以待。
  虽为百湖之城、醇正水乡,但居住在城里的我们却是不容易见到水的。小区建设之初或许效果图上会有一片碧绿点缀之中,勾起你的购买欲望,但入住后才发现,那只是一个夏天引蚊子、冬天浮垃圾的死水潭。与你想象中的美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什么时候水就突然离开我们,变得疏远,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曾经是一直傍水而居的呀。江南无数的小村落,甚至小镇,旁边总有一条河,不宽也不窄。少时的我们就是这样坐着船跟着大人到周庄甚至到大上海玩的。顺河,船再把你送回到自家的门前。
  我家老宅旁就有这样一条小河。小河将整个村子串联起来,也将全村人的生活串联起来。家家尽枕河,每天清晨的河埠头上,女人们在洗刷谈笑,男人们担水回家,放在水缸里沉淀后供生活之用。傍晚时分,小孩子们被大人催着顺河一路查看自家没有归巢的鹅鸭还在哪儿闲逛。
  小河也是小孩子们的乐园。夏天,在河里嬉戏避暑;冬天,结冰了,在河上滑行,满满是飞翔的快乐。
  小河流淌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弥散着我们的旧时欢笑。
  所以一见到这条小河,我就莫名地喜欢上了。其实当时我只是给人做司机陪着来看房子,结果却成了这儿的一分子。
  虽然只是一条人工开挖的小河,却是将同里湖的活水直接引到了家门前。有着诗人情怀的设计师将每家的院子用防腐木延伸至小河之上,人坐在院子里,风过处,凝心谛听,微微撞击河岸的流水声便如天籁之音细细入耳。
  小河的对面是一大片被别墅群包围着的待开发的荒地,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草,就像一片草原。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一场春雨刚过,万物葱茏,依稀有小时候放眼田野习见的模样。
  或许正是被这种假象迷惑了,或许是脑中当时忽然闪现的似曾来过的熟识感,我才在离工作地点尚有些距离的同里,选择了这一处房子作为今后的养老之所。
  心理学家说,这种似曾相熟的情景性记忆并不是什么灵异现象,而是过去记忆的痕迹在特定的时刻,特别是在人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透射到现在的意识中产生的主观体验。
  近知天命之年,本是应该冷静对待生活的阶段,我却平白多了些许对浪漫的渴望。妻子就一直笑我购房是冲动型消费,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买瓶酱油也需要开车外出的地方居住,生活成本可是提前跨入了小康水平。
  老宅门前那条小河是河湾的尽头,几年前成了生活垃圾的集聚处。因为创建卫生村,干脆被泥土填埋了,上面陆续盖上了房子,一点水的踪迹也寻不到了。因为陆续的填埋,儿时那条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小河离老宅的距离每年都在增大,现在要看小河,必须步行几十米,转个弯才能一窥她的芳容,横亘在河面上被遗弃的一条条破船又让她失掉了不少的美感。
  水乡人对水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怀。围绕着不觉得多,缺了就有水土不服之感。眼前的这条小河沟通了我童年到中年的时空隧道,弥补了我的遗憾。
  去年的冬天有些冷,小河上也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聊发少年狂,我用一根装修遗留下来的红色线管点了一下,立时有一个冰花出现。现在,春来了,草绿了,风暖了,坐在院子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过往岁月的事。在这里,眼前清澈见底的小河水仿佛可以照见岁月积淀后的记忆,找到那个曾经率真的我、感性的我。
  傍水而居,静心生活。

  □牮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