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藻管窥——中华传统诗歌创作漫谈(二稿)(一九)

 江山携手 2016-05-05

近体之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与后面谈的断句不同)。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有人研究指出,绝句起源于联句,每人作四句然后成篇,这四句后来就衍成了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观念,纯是我一家之言,五绝因为来源于六朝歌行,所以格律较宽,再说短短二十个字,要重意又要重律,就会让它无法腾挪变化,所以我认为五绝格律从宽,有时甚至可以抛开格律。考察前人的作品也间接支持我的主张,我们可以看到五绝多仄韵,而七言多平韵。如蘅塘退士选的《唐诗三百首》五绝中,第一首王维的《鹿柴》第二首王维的《竹里馆》都是仄韵,其他的也仄韵过半。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为《万首唐人绝句》,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之一。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清王士禛在洪迈的基础上选《唐人万首绝句选》,清严长明又有《千首宋人绝句》,毕沅为序,今人陈友琴先生则有《千首清人绝句》,收清人绝句2000多首。

照常理来说,制式最短创作越容易,以目前的近体来看,最短莫过于二十个字,但恰恰五绝是最难创作的,为什么呢?因为短,所以容量有限,难以腾挪变化。这就要求创作者运用最流畅的语言,最新颖别致的构思,去反映多彩的社会生活,开拓明朗的艺术意境,寄寓人生美好的哲理,达到愈拙愈巧、愈浅愈深、愈近愈远的艺术高度。清代潘德舆说:“五言绝句,古隽尤难,搦管半生,望之生畏。”而今人学诗,却多从绝句入手,以为此体最省力,仅四句,一首五绝二十个字,一首七绝才二十八个字,随便凑一凑就成了。殊不知绝句是一种“成如容易却难精”的体裁。正因为它简短,所以最难藏拙,不像律诗倒还能以对仗来遮饰。“白战不许持寸铁”若用来说绝句特点正好。看一个人的诗只须看他写的绝句,就可以知道他的诗才如何。从古到今以五绝名篇的远不如以其他体裁的多,我们自己想想,你创作过几首满意的五绝?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绝句也最完备,四句全蕴含了起承转合,不须拼凑,不必啰嗦,能够完整地传达一个浑凝的意境,干净利落。陈友琴先生认为:“绝句最宜于写情写神而韵味不匮。”(《〈千首清人绝句〉弁言》)绝句有不有什么经验呢?

 

一、起承转合

绝句的创作同样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这四句的分工甚到比律诗更明显,一般来说是第一句起,二句为承,三四句转合。第一句起有的就题义直起,有的以景起,有的以兴起,二句承题或承第一句,补足第一句的意思。在绝句章法中,一二句一般是一气贯通的,一般是第一句烘托气氛,然后完成叙事或者感慨。第三句要宕开,与起句意思要远,似乎与上面起承句无关,实际上埋下伏笔以映带结尾。转句越突兀与前面越远越让人惊奇,才会让人产生悬念,为结句的出现应题起到铺垫的作用,让人读后感叹,原来如此,产生意料之外情理当中的感慨。惯用的笔法是如果写景叙事开头,就用感慨来转,如果是以感慨开头的就用景物岔开,更推进一层说去,让感情有个舒展期。结句要照应题意,或就前面一二句申一步说开。这是正格,其实例太多,如王之涣《登雀楼》:

白日依山尽——起句,写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流——承,补充所见,一高一低。

欲穷千里目——转,推进,与起承句拉开距离。

更上一层楼——合,点明登楼。

如陆游《小舟游近村》:

斜阳古柳赵家庄——以眼前景起兴,点明时间“斜阳”的傍晚,地点“赵家庄”,景物“斜阳”下“古柳”旁的“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承上句,补充人物,在赵家庄有个“负鼓盲翁”,他在干吗?“正作场”说书。这里还有一群人没有说,但大家在他鼓声中可以感觉得到有很多人在听他说书,包括诗人陆游。这两句就将整个事件交代完毕。但如果就这样的话,这首诗显然没有完成。照大家的理解,接下来肯定写他讲得多好,大家掌声多热烈。

死后是非谁得管——这一句够突兀的,石破天惊,突发感慨。

满村尽说蔡中郎——原来“盲翁”说的是“蔡中郎”,故事感染着村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是以写景开头,感慨来转结的方法。

又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之一:

僵卧孤村不自哀——以感慨起兴,与上面笔法迥异。

尚思保国戍轮台——承,进一步感慨。

夜阑卧听风吹雨——转,岔开上面话题,转写风雨,点回题意。

铁马冰河入梦来——由风雨声想到金戈铁马的杀伐声,昭应“戍轮台”与题意。

 

有只有起句没有承句然后转合的,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摩上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一二句并列,以景起兴,一纵一横,一动一静,气势逼人,动感强烈,后来谭嗣同的诗风就很有此老的影响。三四句转合,看上去与一二句没有多少关联,实际上话外有意,感慨万千,这样“三万里”“五千仞”的大好河山沦陷于“胡尘”,而在金人的治下,百姓盼望王师北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年年,其忠贞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有只有起承没有转合的,如杜甫《绝句四首》之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景并列,这是绝句中极少见的一种笔法,但是这四个景分摄不同角度,色彩有黄、翠、白、青;方位有上、下、东、西;动作有鸣、上、含、泊;数量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景物更丰富了,有黄鹂鸣于翠柳、白鹭飞上青天、窗含西岭雪、门泊东吴船。

 

绝句同样遵循律诗之“四步法”和“递进式”的,只是绝句的“四步法”由律诗的一二三四联变成一二三四句,绝句的“递进式”也由前两联变成前两句,或两节递进,或三节递进。这些大家找任何一首绝句都可以自己从中看出来,除了上面所举的没有起承转合的绝句,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样特殊的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