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14)

 尤里蒙提 2016-05-05

第65节: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20)
       
给妈妈的建议

如今,"人际关系"技能已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就说过:"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孩子交朋友看起来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但研究表明,不管孩子的性格活泼还是沉闷,他们往往是在成人的引导下,才渐渐学会了正确地与小伙伴相处,那些性格孤僻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作为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在引导孩子正确交际方面,妈妈的责任重大。

如果你的孩子有不愿意与他人接触、不愿意与同龄人交朋友的问题,做妈妈的也不必紧张。通过妈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变得活泼又善于交际。方法一:多给孩子提供与人接触的机会一位妈妈曾这样写道:儿子东东的性格有点孤僻,不喜欢与同学们玩,而且从来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朋友。为了让孩子能够变得活泼一点,我经常邀请别的小朋友或他们的家长来我家做客。一个周六,我邀请了一位同事和他的儿子来家里做客。周五晚上,我便对儿子进行"培训":"明天王阿姨要带她的儿子来咱们家做客。他们家儿子比你大,你多和那位小哥哥聊聊天,好吗?"
"可是,我不知道聊什么。"儿子有点不情愿。
"你可以问问他的学习方法呀,问问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呀,问问他有什么别的爱好呀。"我引导儿子。
"可是他比我大,我怕他欺负我。"儿子在找理由。
"不会的,小哥哥很有爱心,他还经常帮助别的小朋友呢!"
"那好吧!"费了好多口舌,我才说服儿子招待明天的小客人。十一点左右,客人到了。见到客人,儿子的脸红了,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儿子,儿子小声地向同事问好,同时对那位小客人一笑,算是打招呼了。这时,我开玩笑地说:"请允许我隆重地介绍一个今天的小主人东东,就是这位小帅哥,今天两位客人将由他来招待。"大家都被我的玩笑逗乐了,儿子也放松了很多。饭后,我与同事聊天,让儿子带着小客人去他的房间玩。幸亏这位小客人比较善谈,儿子今天也跟着说了很多话。送完客人,我对儿子说:"今天王阿姨夸你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说你很会招待客人,以后家里再来客人,还是你招待,好吗?"
"好的。"在我的夸奖和鼓励下,儿子爽快地答应了。在我想改变儿子性格的那段时间,每到周末,不是有客人来家里,就是我带儿子去别人家做客,我总是想尽办法让儿子多与别人接触。渐渐地,儿子接触的人多了,锻炼的机会多了,儿子也就开始变得爱说话了、爱参加集体活动了。

第66节: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21)
       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妈妈不妨试试这一招,让他多接触别人,尤其是同龄人;家里来了小客人,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对方;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人际互助的乐趣。另外,妈妈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与外界接触的事情,如让其去买东西,到邻居家借东西、送东西等。孩子过生日时,还可以让他请一些同学到家里来为他庆祝生日等等。

方法二:妈妈要引导孩子多说话

餐桌上是妈妈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妈妈可以讲些随意的话题,引导孩子多说话,如"这个周末我们去哪玩?"如果孩子没有提议,你可以提出建议。不过,最好还是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意愿,不要把他放在旁观者或附和者的位置上。另外,睡前也是妈妈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期。每天入睡前,妈妈可以和孩子共同读一则故事,然后和孩子比赛看谁能把故事内容复述得最好,好的可得到奖励。同时,妈妈还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吗?""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让孩子慢慢地讲述,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三:教孩子不要害羞

妈妈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害羞现象,这是他们交朋友的巨大障碍。研究表明,约有11~15%的孩子有过份害羞的倾向。严肃的妈妈常常使害羞的孩子更加胆怯,并且还会出现说话结巴的现象。这时,妈妈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的结巴会愈演愈烈。事实证明,任何威胁行为,如责骂、讽刺、挖苦或唠叨不仅不会对孩子有丝毫帮助,而且会使他更加退缩,使他从害羞转入严重的心理障碍。怎样才能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呢?一位妈妈教育她的孩子不要害羞时说:"有当众发言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如果你害羞的话,就把台下所有的人都看作是你的玩具娃娃,面对着你的玩具娃娃说话,你还害羞吗?"事实证明,第一次当众讲话时,孩子会害羞和胆怯,但是,锻炼的机会多了,孩子往往会忘掉害羞。当孩子不再害羞时,他往往会主动与别人接触。

方法四:教孩子一些交友的技巧

只有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交友技巧,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才能体会到与朋友相处的乐趣,才会变得活泼起来。

1.让孩子保持一颗愉快的心

在孩子的世界里,愉快的态度就好像对周围人说"我喜欢你!"因此,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保持一颗愉快的心,是能够交到朋友的秘诀。

2.教孩子乐于助人

喜欢助人为乐的人总是有很多的朋友。当一个孩子帮助他人时,这一切都好像在对那个说:"让我们作朋友吧

第67节: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22)
       
3.教孩子学会机智

一位妈妈讲道:一天,儿子来到学校,看到好朋友的脸上有一处污渍,便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对朋友说:"你的脸好脏,赶快去洗一洗吧!"当时,儿子朋友的脸就红了,从此以后就不理儿子了。当儿子把这件事讲我听时,我就告诉他:"你虽然是为朋友好,但是你的做法让朋友很没面子。遇到这种事情,聪明的孩子会偷偷地把朋友叫到一边,然后悄悄地告诉他,他脸上有脏东西。朋友会很感激他,而且会认为他很够意思。"儿子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向朋友道了歉,两个人又重归于好了。简单来说,教孩子学会机智就是教他体会别人的感受,教他不伤害他人的感情。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他的朋友就会重视他、喜爱他。

个性八:宽容大度

现象一:轩轩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就是爱告状,不大一点事就去找老师:"老师,朋朋欺负我,他刚才把我撞倒了"、"老师,巧巧把水彩墨水撒到我的书上了,我的书都没法看了"……轩轩妈妈经常劝轩轩:"男孩子要大度一点,总是告状会被人笑话的。"但是轩轩不听,还是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去告状。

现象二:一天,某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正在玩游戏,忽然,健健不小心踩了欣欣一脚。看到刚买的白球鞋上有了一个大大的黑脚印,欣欣生气地跑到健健的身旁,狠狠地踩了他一脚。当老师质问欣欣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却理直气壮地告诉老师:"我妈妈说了,不能受别人的欺负,别人打我,我就要打别人。健健踩了我,我当然也要踩他。"

专家分析

美国著名的文学家爱默生说过:"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一本杂志也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一个"儿童俱乐部"的活动现场,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原来那天小孩较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就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等工作人员找到孩子后,小孩因为一人在偏远的网球场,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到哭得惨兮兮的孩子,她没有因为心痛孩子而责备那个工作人员,而是蹲下来,一边安慰受惊的孩子,一边很理性地对她说:"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4岁的小孩听了妈妈的话,停止了哭泣,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她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说:"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第68节: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23)
       
这位妈妈是智慧的,她知道怎样爱孩子,怎样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而缺乏宽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与人相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父母往往会心疼得不得了,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教育现象:一位家长很生气地质问孩子:"到底谁打你了?"孩子一言不发,只知哭泣。"走,到学校去收拾他!"孩子还是呆立不动。"你怎么和木头一样,他打你,你就不会打他吗?""是我不小心碰了他……""碰了他,他就打你,你怎么不还手呀!找他去……"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不仅不能使孩子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使孩子变得狭隘、小气,甚至对待家人、朋友也是如此。因此,家人从小教孩子学会宽容,不仅是为了孩子今天能处理好同学关系,更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给妈妈的建议

如果你的孩子对待他的同学或者周围人,有"苛刻"的迹象,妈妈千万不要着急。几岁到十几岁孩子的个性还处于可塑期,在细心妈妈的引导和帮助下,孩子一定可以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方法一:宽容首先从妈妈做起一个孩子在他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今天我放学回家,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要加班,要很晚才回来。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去网吧玩游戏了。在网吧打了两个小时的游戏,回到家后,没想到妈妈已经回来了,我当时害怕的不得了,心都要从肚子里跳出来了。妈妈很严肃地问我:"这么晚了你去干什么了?"
我很怕妈妈惩罚我,便骗妈妈:"我去楼下小强家和他一起做实验了。"妈妈摸了摸我的头,没有再问什么就让我去做作业了。后来,在妈妈与爸爸和谈话中我才知道,妈妈知道我去了网吧,因为网吧里有好多人吸烟,我身上有很重的烟味。我还听到妈妈说,我知道小峰是个好孩子,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从那一刻起,我觉得妈妈很伟大,我一定不会辜负妈妈的希望,我会努力做一个好孩子的。宽容并不意味着放纵,也不是无原则的偏袒和迁就,而是要妈妈把握孩子的心理,把握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要盲目地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和惩罚,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很多事实都证明,只要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宽容比惩罚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其实,妈妈不仅在教育孩子时需要表现出宽容,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也要为孩子做出表率。如果妈妈对待丈夫的一些小毛病不依不饶、吵闹不休,那孩子长大后肯定也会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如果妈妈对待他人热情、宽容,在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宽容"就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第69节: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24)
       
方法二: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妈妈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老师协商解决,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静处理才是上策。妈妈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极大。一位妈妈这样介绍他的教子心得:儿子伟伟经常跟我说,他们班级有一个同学很有力气,是他们班级的"小霸王"。这个"霸王"经常堵在班级门口不让伟伟出门。一天下雨,我开车去接伟伟放学。当我打伞来到学校门口时,发现伟伟说的那个"小霸王"正在教室门口着急地四处张望着,原来他今天忘了带雨伞。于是,我走到他身边对他说:"小朋友,一起上车吧,我顺路送你回家。"伟伟急忙给我递眼色,意思是不带他。我装着看不见,坚持让伟伟把这个同学叫上车,并顺路把他送到了家。这个"小霸王"到家时,高兴地说谢谢我和伟伟。到家后,我故意问伟伟:"你为什么不让我送那位没带伞的同学回家呀?"
"因为他总是欺负我,我讨厌他。"儿子很有理地说。
"他欺负你,你不理他,是不是你们永远是仇家呢?如果你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你们是不是有可能成为好朋友呀?"我开导儿子说。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正如我和儿子讲的那样,在这件小事之后,这个"小霸王"同学主动把伟伟当做他的好朋友,再也不欺负伟伟了,两个孩子后来还成了好朋友。方法三:让孩子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

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可以教孩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位妈妈在她教子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给女儿买了一本《米老鼠》杂志。下课了,她拿出杂志高兴地翻阅,这时,她的同桌起身时不小心把墨水瓶碰翻,墨水洒到了杂志上,把一本精美的《米老鼠》杂志涂得脏兮兮。女儿很生气,不但让同桌赔她新的《米老鼠》,还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老师。结果,女儿的同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当女儿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想告诉她要宽容别人,多为别人想想,但我还是决定让她亲身体味一下被人宽容的滋味。当天晚上,女儿不小心把一碗饭打翻了,我知道教育女儿的时刻来了。于是,我大声对她喊:"你怎么搞的,吃饭也不好好吃,浪费粮食,罚你今天晚上不许吃饭了。"第70节: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25)
       
女儿看到我这种态度,伤心地哭了起来:"我又不是故意的。"这时,我温柔地对她说:"谁都有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妈妈只是想告诉你,因为不小心犯了错误而不被人原谅是很不舒服的。这正如你不原谅你同桌的不小心,还让老师批评他一样。你说,是吗?"女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方法四:及时纠正孩子"世俗"的观点

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对妈妈说:"妈妈,XX真笨,他连毽子也踢不好,他怎么这么笨呀!""妈妈,XX偷拿同学的文具被老师批评了,同学都不愿意理他了。我也不想和他玩了"……说这些话时,孩子还会明显地流露出不满和不屑的神色。这时,妈妈应该引起重视了,如果妈妈也顺着孩子的话说:"XX就是很笨"、"不要和有缺点的孩子一起玩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对他人产生偏见,进而变得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影响孩子与他人相处。这时,妈妈要及时纠正孩子"世俗"的观点,告诉孩子人人都有缺点、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包容别人的缺点,帮助别人改正错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为了让孩子的观念不会变得"世俗",妈妈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其他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

 

个性九:拥有崇高的理想

现象一:小阳在作文里写道:"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总是批评我没出息,但是我认为我并不是没出息,我有远大的理想--当大官。将来我要先挣钱,最好先买一个彩票,中上大奖500万,然后用这些钱去外国买一个大官,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的厉害……"当老师将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写这篇作文的想法时,他告诉老师说:"电视里都是这样演的。"

现象二:妈妈问女儿:"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工作呀?"女儿歪着小脑袋告诉妈妈:"妈妈,超市里做蛋糕的那个阿姨好厉害呀,能做出那么漂亮的生日蛋糕来。我长大后要向她学习,也要做既漂亮又好吃的生日蛋糕。"听到女儿这样说,妈妈一脸不高兴地责备女儿:"就知道吃,真没出息。妈妈希望你长大后能进入政府机关,在政府机关里混出个人样来,光宗耀祖不说,子孙后代也跟着沾光啊!"

专家分析

曾在报刊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小笑话:某记者去陕西的一个偏僻山村采访,在路上遇到一个孩童,夕阳西下骑在牛背上哼着陕北小调。记者问:"孩子,你在干什么?"孩童很悠闲地回答:"我在放牛!"

 

第71节: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26)
       "为啥放牛?"
"放牛挣钱!"
"为啥挣钱?"
"挣钱娶媳妇!"
"娶媳妇干嘛?"
"娶媳妇生娃!"
"生娃干嘛?"
"生娃放牛!"看完这个小故事,每个人都会笑,为这个孩子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生活而笑。但是笑过之后,我们有没有仔细地想过,那个放牛娃正是由于生活在信息封闭的乡村,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没有有知识的父母为他指引方向,所以才会不知道"理想"、"目标"为何物。究竟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理想,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教师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的:一位中国学者到美国小学考察,当他问及美国孩子的理想时,孩子们的回答让我们这位学者目瞪口呆:商店售货员、街头艺人、人体模特、火车司机等,这些在国内被视为"下等"的职业竟然成了孩子们追求的"理想",而他们的老师却在一旁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这帮小家伙。要是在国内呢?我们的老师一定会马上纠正学生:"你的理想太平庸了,你应该重新树立一个更高远、更有意义的目标,比如说,当个伟大的科学家或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家长,说不定还会揪住孩子的耳朵一顿臭骂:"没有出息的东西,就算当不了大官,至少也得在政府机关里混出个人样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远大的理想,将来能有出息。然而,孩子的理想总是和他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会儿想做面包师、一会儿又想开个花店……其实,孩子的理想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改变的。所以家长没有必要对孩子"没出息"的理想而感到紧张。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因为人生是否成功,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评判者,标准在孩子自己心里。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表示,我们问孩子们长大后要做什么,并不是想从他们的嘴中得到答案,而只是希望他们思考。尽管他们的目标真的不伟大,但是,他们思考了,并为自己找到了或大或小的理想。这时,他们就会感觉到生活是有目标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给妈妈的建议

不管孩子现在有没有理想,不管孩子的理想是庸俗还是伟大,聪明的妈妈总有办法把孩子的理想引入正确的价值轨道。

方法一:要注重周围环境和自身对于孩子理想的影响

有时,周围的环境也会对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是一个平庸、消沉的环境,将很难树立远大的志向。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孟母为了让他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一开始,孟子与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每天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母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第72节: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27)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妈妈为了孩子能树立正确的理想而搬家,只是提醒妈妈,如果孩子正处于一个消沉的、没有目标的环境中,妈妈不妨经常带孩子换一个环境,多接触一些有抱负、有目标、积极的人,帮孩子融入到他们中间,从而让孩子也树立远大的抱负。另外,妈妈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的理想以及实现的情况,在有理想、有目标的妈妈的带动下,孩子怎么能没有远大的理想呢?

方法二:给孩子一个关于理想的暗示

晶晶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有一次,老师问班里的同学们他们的理想是什么,晶晶抢着举手回答:"我长大后要做一名飞行员,或者做一名空姐。"老师问她:"为什么呀?"晶晶自豪地回答:"那样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老师对晶晶的回答很满意。开家长会时,老师让晶晶妈妈讲述一下教育孩子树立理想的经验,晶晶妈妈便讲起了晶晶以前的故事:晶晶很小的时候,我就问她:"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晶晶回答说:"要帮妈妈洗衣服。"
"傻孩子,我是问你长大后具体想从事什么工作?"我耐心地给她解释。
"卖生日蛋糕。"原来,这几天她对楼下面包房的师傅所做的蛋糕很感兴趣。我看着女儿哈哈大笑:"卖蛋糕不错,妈妈可以天天有生日蛋糕吃了。"后来,晶晶上了小学,我再问她长大后要做什么,她反而告诉我不知道。我确实着急了一段时间,但后来想想,孩子没有理想,我可以引导她树立理想呀。于是,在平时聊天时,我会试着给她种种暗示:"晶晶,你看蓝天多美呀,小鸟在蓝天上飞翔肯定特别幸福。"女儿看看蓝天,也看看小鸟,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也喜欢蓝天,我也想和小鸟一样在天上飞,可惜我没长翅膀。"
"傻女儿,并不是只有小鸟才可以在天上飞,飞机也可以呀。"
"是呀,妈妈我长大后要去开飞机,当空姐也行,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了。"晶晶的理想就这样诞生了。现实中,没有理想的孩子不在少数。如果孩子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时,妈妈不妨给孩子一个暗示,"当老师可以整天与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一起"、"当医生会被人们尊为'白衣天使'"……如果孩子对这一方面感兴趣,他自然会把这些定为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第73节: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28)
       
当然,也许妈妈的暗示,孩子会不喜欢,"我爱生气,会被不听话的小朋友气死的,才不做老师呢"。这时,妈妈没有必要让孩子必须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孩子不接受,妈妈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暗示。世界上的行业有很多种,总有一种孩子会喜欢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