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原坑钱中得到的历史信息

 紫气东来2050 2016-05-05

所谓“原坑钱”是指历史上由于某种原因埋藏于地下的古钱币窖藏。自从2003年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古钱币窖藏被大量发现,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丰富自己的藏品,大多数的原坑被简单分类后出售,其中蕴藏的一些重要信息却被忽略,例如:个品种的数量、串联方式、窖藏方法以及特殊地域性钱币的数量等等,这些资料一旦散失也将是无法弥补的,呼吁大家也做一下简单记录。


我简单的总结出以下几点认为可以进一步研究,以内蒙东三省窖藏为例:


一、埋藏地的信息。据探宝人讲,每个窖藏的周围一定会有别的其他窖藏,相距不会超过300米,我认为这正好印证了历史所记载金代人以部落形式散居,一般依家庭血缘等为纽带,和则为民,战则为兵的特点,历史书籍对金代史实记录简单,这一个个出土地正好可以补史籍所缺。


二、金辽时期的货币制度。由于土壤与气候的原因,内蒙东三省的许多窖藏保存完好,甚至于结串的麻绳也未腐烂,这为当时的串联单位留下了实证,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金代末期的铜钱是依崇宁为隔断的,三个崇宁后边是9-10个左右折二,再就是100个小平,崇宁、折二、小平的个数比例大致为1:3:33,每5个单元为一串,这应该是一緍或一贯。


三、考证史实。06年笔者接触过一个千斤左右唐代窖藏,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开元,基本直边未流通,出土乾元5000余枚、大历建中700余枚、开元孕星1300枚、会昌5千枚绝大多数被兴,刚开始很奇怪大历建中应该为新疆所铸,出现于东北很罕见,后经一位西安朋友指点,应该是唐晚期的一次征伐渤海国的战争军饷,取自于国库,故兴多,军队为突厥故大历建中多,查考唐史确有其事。


四、留有年代印记。东北金代窖藏南宋钱至淳熙十为止,也就是公元1184年,作为宋金间的经济交流纽带,一定是有重大事件发生隔绝了货币交流,至此现象。


五、揭示未知秘密。过去史书记载模糊,辽金时期东北的人口数量不详,大多数人认为人口稀少,从近年众多的窖藏来看,每个窖藏代表一个定居点话,几千个窖藏代表当时东北至少有百万人口,呈依山傍水散居。


六、留有当时人特定的标记,比如一方官印、一个鹿角、一面铜镜等,显示出埋藏人还是要回来的,却永远的离去了,这其中原因何在?


七、印证各地区间的交流,黑龙江窖藏中辽钱数为3000分之一,辽宁辽坑为500分之一,金代窖藏为1500分之一,山东坑更低,依据铸造地的远近而递减,如果采集到足够的数据应该可以建立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体现流通频率。同时还伴出西夏钱、天福镇宝,这距离可很远呀!


八、崇宁通宝和重宝是不等值的,崇宁通是当十、重宝是当五,金代一贯为700文左右,一贯=5缗。原因很简单,如果通宝和重宝等值,流通中会自然混合,也就不会在不同的窖藏中出现同样的比例。在我的记录当中通和重的比例始终在1:2~2.5之间,后来经过观看未散的实物才知道,每一贯有5个通宝为50文,45枚左右折二90文,500个左右小平为500文,其余的拿重宝找补700-500-90-50=60/5,=2.4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