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谓“拗救” 格律诗的格就是格式,它包括:平仄、粘对等。 诗词格律中所讲的平仄,乃指平声字和仄声字。换句话说,在律格中,平声字位只能用平声字,仄声字位可用上声字、或去声字或入声字。 要是严格按标准格式定平仄写诗,确实难度很大,恐怕也就没有那么多好诗了。为了解决难度问题,不至于使一些好诗荒废掉,同时又要保证音律、韵律的谐和,处在非节奏点上的“一、三、五”位置,其平仄是不受限制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如此的,下面分说)外,古人们还鼓捣出了一个叫“拗救”的东东,作为近体诗格式的灵活使用原则。 什么是“拗救”呢?所谓拗救,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即拗和救。拗了,然后想办法去救。格律诗中,诗句的第二、四、六处的平仄必需分明而不可宽限,而拗救,不过是“将错就错”,实际上是一错再错的掩饰而已。而且,如果真能拗救的话,格律诗便无格律可言了。就七字句而言,仅仅剩下第七字可以不“拗”,何况还有所谓“上句拗、下句救”;“拗而不救”。等等,格律将荡然无存,也就谈不上什么格律诗了。 事实上,唐人格律诗是在杜甫之后才基本定型的,杜甫及其以前的诗作都不可以作为“拗救”的论据。所谓“拗救”,它是后人搞出来的,给前人作品贴的一块创可贴。中国文字成千上万,那么多的平声或仄声字,随便换一个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特意去先拗后救。 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规定,在有些地方,一三五还是要论的。说明如下: 句式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该句式,上联的第五个字必须是平声,下联的第五个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就是三平尾或三仄尾。 句式二:“仄仄平平仄仄平”,当第三个字该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后,那么,第五个字必须换用一个平声字,否则,会成为孤平句,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 句式三:“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是一个特殊格式,他的第五个字和第六个字的平仄可以换用。也就是可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一个格式,也只有这一个句式五六字换用,但他不是拗救,是特定句式。 例句;林逋的“山园小梅”中: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押,不须檀板共金樽。 该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就是特定句式。 除了以上三种句式外,其他一三五位置的平仄是不受限制的。可以随便换用,需要说明的是,那不叫“拗救”。 入声八法(转帖) (1)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阳平),都是古入声字。 如:博,得,格,急,值,酌。 (2)凡d,t,l,z,c,s等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如:的,特,乐,则,策,色 (3)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括,桌,啜,说,若 (4)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die字例外 别,瞥,灭,叠,贴,捏,列 (5)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得,给,黑,贼, (6)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 发,佛 (7)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嗟」jue,「瘸」que,「靴」xue三字除外 约,绝,学 (8)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出,竹,织,漆,锡,夕,习,昔… 略谈诗词点评(转贴) 诗词点评,是我们诗词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诗词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近体诗词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词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 一、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 二、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 三、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 总体来说,做一篇诗词鉴赏的步骤如下: 1、看标题: 通常标题含有一定的信息,如时令、地点、类型,对象、事件、主旨等。 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2、看作者: 要防止被某些名家的惯有风格所误导。 3、看意象: 诗句中的意象就是在间接提醒你作品的基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注意“情语”。诗词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 4、判类型: 判别作品属于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咏史怀古诗等等,有利于你正确和更快捷写出诗歌的主旨。 5、看注释: 有注释的诗词一定要重视注释。通常提供的是诗人的信息,便于你把握主旨。 6、对于普通诗词爱好者的作品,还要指出其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