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品诗论”的版主们(之二)

 江山携手 2016-05-05
大有同人论诗纠缪

【大有同人论诗】
悼亡
    袁随园曰:“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用情之甚,莫过于悼亡,而悼亡诗之沉切者,真能催人泪下。曹子建丧女,作《金瓠哀辞》云:“天地长久,人生几时?先后无觉,从尔有期!”是直抒胸臆,读来鼻酸。廖国华《送九六慈母魂归道山》则曰:“平土埋坛作墓田,小园蔬果四时鲜。先留一角空闲地,有待他时伴母眠。”盖一老人葬更老人也,娓娓道来、清清淡淡,一遍读之,觉不似悼亡,更似与老母聊天;再读一遍,则哀伤、思念、期盼,杂相侵来,不知不觉间,泪水已盈腮矣。是知大音稀声、大悲稀恸,悼亡者,不必声嘶力竭也。

【格那丁评】
这首《送九六慈母魂归道山》是好诗,但大有同人读偏了。
“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这个论断是有问题的。作品的好坏由多种因素决定,如个性、心理、思想、境界、情感素质、审美能力、当时的环境以及语言技巧、天赋、灵感等等。有些人出生入死,有些人孤苦伶仃,有些人屡遭磨难,他们都有“不可解之情”,但就是没有写出一首像样的诗或根本写不出诗。从“不可解之情”到作品定型,这之间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可能成就一首诗。成语有“百感交集”一词,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有时可能正因为情感太纠结,反而表达不出来了。拿丧亡来说,这是很悲痛的,但这方面的好诗却不多,恰好说明遭遇好坏与作品好坏并不是一种正比关系,否则就会得出“事情越惨诗越好”的谬论了。
廖国华此诗第一句叙事,说明事由,第二句荡开来,闲笔不闲,第三句陡转,让人深思,最后一句结得惊心动魄。所以此诗并不是“娓娓道来,清清淡淡”,而是结构层次丰富,跌宕起伏。一般写这种诗多从回忆与伤痛着手,如母亲生前如何劬劳慈爱,自己如何思念悲伤等,但此诗没有按常规处理,而是侧重于己方的实际行动:“先留一角空闲地”。最后一句极沉痛、真挚,母子间那种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感通过这一句得到了完美体现,一个点带出一个面,涵蕴极厚。这是切入角度巧妙,善于抓取典型细节。如此看来,与“大音稀声,大悲稀恸”“清清淡淡”关系不大,而是方法、构思取胜,即“不可解之情”找到了它最好的表达路径,且通过高难度的语言技巧得到了实现。

【跟评】
镜山小可:这种纠谬,有利于诗词的发展,所谓真知为能者说,总是好的,只是别被人误判。支持格兄。
欧的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平土埋坛作墓田,小园蔬果四时鲜。先留一角空闲地,有待他时伴母眠。這個磚下的比較好。認真學習。值得學習。
只读唐诗:说的是,好马还需慧眼识!
北山看钓鱼:这诗之前就估计格版不太会拍砖,拍这种题材比较犯忌讳。。
墓田就是坟墓,但是和第二句放在一起,就可能变成果园了,而不是摆供果。最后一句也确实平实,没有特别的技巧,以至于人人皆可为,之所以少见,还是因为观念,不敢落成轻笔吧,特别是这种题材。但要是全国公示一番并说好,仿者必然群起,且无笔力之患。个见:不能越惨越好,也不是越淡越好。伴母眠,或许能远勾儿时记忆,要是能兼顾留个伏笔就令人仰望了。个见:中上之作,谈不上优秀。
格那丁:此诗所写应是改葬,地方是果园。 
你也是,非要写成“预留一个通幽穴,今日儿来伴母眠”才惊心动魄?
亓魛:格老:大有兄说的是每个句子或者词语平常无奇,不奇崛,不使劲,清清淡淡,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吧。你那个说层次丰富(跌宕起伏)是句子之间的关系了,就是联系前后句来看,诗意才慢慢渗出来(“一遍读之,觉不似悼亡”,就是到最后才发现是深切的哀悼啊)。
格那丁:后两句奇崛,大有不识货。例如陈迁的《伤逝》:“二载何曾一日欢,此心不减越梅酸。细思往事都成谶,长抱奇愁欲化丹。”这也是奇崛,我选进了《百年诗存》。
大有同人说此诗从平平淡淡中出味道,后两句构思如此奇特,还平淡?闭目想想吧。
亓魛::格老的意思我懂,构思嘛,构思构思是结构安排(整篇)的。
如果把大有兄的按照句子之内看,还是说得通的。
格那丁:第一句说平土造坟,第二句突然跳到蔬果上了,接下来本该继续说造坟事的,但是突然一跳又说到留空地了,最后点出用意:为了今后好来伴母眠。句句转,句句奇,层层推进。你们啊,只看见字词用得平淡,便以为不奇。
镜山小可:此诗关键是后两句有奇想,而不是大有所说的悲悲切切。
格那丁:这些都是基础知识,我以为他们完全懂的,就省略了没说。
镜山小可:知其所以然,知其不所以然,都得说。
格那丁:一般说来,相差二先左右,你给他说他立马就懂了,但是相差一个马以上水平,你跟他说这步棋如何如何好,他会二目无光,一脸茫然。看来你在二先左右,你懂的。
北山看钓鱼:很多人时间长了感情就淡泊了,哦是淡薄,然后不孝也多了。但是对诗词来说,不能淡无,而要升华,升华后会有一股潜流,这潜流动笔时就要存在,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思想。
同埋一地很普遍,即使不孝的人也可能埋一处,所以谈不上升华。
云雀:这样讨论好,冷静思考,各抒己见,有益于读者和论坛。
武亭:其实不冲突,一从语言,一从结构。问好老格,来看。
格那丁:奇,就像《春晓》一样奇,别以为里面没生难字和辞藻就不奇了,他们不懂,还在看外表阶段。

【大有同人论诗】
格那丁《感遇(十四)》曰:“久坐夕阳中,嗟我非元气。泯默对青山,忽焉忘所以。日落月初出,虚白生天地。大野何茫茫,银汉邈无际。感时许自伤,飒飒秋风起”,此首以“高致和味”自许,自言“充满了对人生的迷惘、沉思和对人类的极度失望与悲哀”。以我观之,感慨或有之,诗则首尾不能相顾。何哉?盖前文既已“忽焉忘所以”,后句即应顺势而下,继续旷达淡定,如此方才圆融。然后文又“感时”、又“自伤”,头脑中充塞得失顾虑,如何能称“忽焉忘所以”?此为脉络之失。
【格那丁评】
1、大有同人语文水平太差,连逗号句号也不会用,比如“飒飒秋风起”后的后引号内当用句号,他却用了逗号。类似问题不少,不一一例举了。
2、“高致和味”是大有同人的栽赃陷害,我从没说过这话。我会低劣到说这种话的程度?简直是笑话!可见大有同人对这首诗的定性是拿不准的。这首诗痛惋超旷,极尽飘逸之思,大有同人懂吗?不懂别装懂。
3、“充满了对人生的迷惘、沉思和对人类的极度失望与悲哀”这句也是大有同人的栽赃陷害。这且不说了,只要他拿出原文来即可了然。
4、大有同人说此诗“首尾不能相顾”,脉络有失,此乃腐儒之论。主要是他不明白“忘所以”的含义,他以为是忘乎一切,于是什么也不知不觉,就像陷入了深昏迷状态。这也太可笑了!大有同人你知道“焚香默坐已忘我”后还可以看到“秋风藕花开十丈”吗?古诗里这种写法比比皆是。退一步说,即使日落时“忘所以”,月出后为什么不可以看到虚白?为什么不可以感时自伤?难道“忘所以”后就必须一直忘下去?这是哪家的法律法规?“忘所以”是一种难得的状况,正因为难得,“所以”才不会持续很久,大有同人连这个基本道理都不懂,还妄议脉络,岂不可笑?他以为这是做数学题,“因为...所以”,并且必须一直这样推演下去,真是滑稽。
5、此诗根本不是写什么“旷达淡定”,可见大有同人连主题也没搞清楚。那么,此诗在写什么呢?暂不说破,免得把大有同人教聪明了。

茶 
云山雾海度生涯,嫩叶鲜柔胜似花。玉腕带香和露摘,携输春色到千家。
大有同人评:末句的立意很好。
格那丁评点:刚好最后一句弱了,用春色形容茶,古诗里多如牛毛,如“童童翠盖藏春色”“仙翁碾玉尘,盈瓯试春色”“春色一壶人淡远”“对试新茶,是翠羽衔来,欧家春色”等,可见大有同人很是孤陋寡闻。“玉腕”摘茶欠妥,玉手倒可以。“携输”生造,不如直说“携将”。

戏题高跟鞋
防水三分跟八寸,俗名也叫恨天高。妖娆步态人皆爱,比美谁能少了糕。
甲:其实傻大个没啥好看的,更喜欢娇小玲珑的。
乙:看得出兄台的审美取向了,关键词在玲珑上。
丙(大有同人):他不懂,女人穿起高跟鞋来,不只是身高变化,而是整个的体形就不一样了,更加挺翘了。
格那丁评点:看看大有同人的趣味,何其低下!他眼中就只有体形和挺翘而没有诗。作为版主,还是长期盘踞中诗绝版的常管,这样做可不利于后辈健康成长,带了个坏头。
实话说,这首诗不好,最后一句不通,也未见情趣。

网痴
银屏网络隐诗仙,脑海追鱼不计年。精变姑娘心羡慕,无需笔墨写情篇。
大有同人:意思能懂,但亦觉得词句可更为流畅些。
格那丁:这首诗的问题恰恰不是词句流畅不流畅的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大有同人看不出问题所在,却要显示自己懂诗,结果说得来牛头不 
对马嘴。看我玩个魔术(先不管平仄):
无需笔墨写情篇,银屏网络隐诗仙。精变姑娘谁羡慕,脑海追鱼不计年。
是不是好一些了?

菊苑飘香香满径,枫林着火火连霞。顽童嬉绕池边树,追撵昏鸦入月华。 
大有同人:句子流畅,景色也是切时的。第三句的树,跟第二句的枫有什么关联吗?
格那丁:看看,大有同人就这水平,不是句子流畅就是景色切时。小学生也可以写得句子流畅,也可以写景切时,这算什么诗评?此诗的问题是一二句与三四句跳脱,香菊红枫与儿童嬉戏追鸦啥关系?“追撵昏鸦入月华”太虚构。

登西安钟楼
1
钟楼矗耸几千年,兴废盛衰过眼烟。试看今天四通道,车如流水头尾连。
2
雕梁画栋光彩炫,钟磬悠扬发韶音。如织游人拍照急,几个如痴几醉心。
大有同人:句子是流畅的,但概念性的东西多了点,这样场景的营造就不够饱满。
格那丁:看来这大有同人就知道个句子流畅,其他的一概不知,你看他不说句子流畅就会出错。这两首诗的问题哪是“概念性的东西多了”?这么多形象化的描写还概念性东西过多?真是岂有此理!再者,这两诗的问题也不是“场景的营造不够饱满”,而是没有出新,即没有新意就强行写诗,结果成了这样。这么基础的东西大有同人居然看不出,怎么能当常管啊?中诗怎么尽用这种人?这不误人子弟吗?

晨饮茶思
云露润茶茶会意,且将贤逸煮余谣。山中自有清华湛,万盏风吟在木樵。
大有同人:境界是高雅的,词句可更为顺畅些。
格那丁:我的天,又来啦!除了顺畅、晓畅、流畅,大有同人你就没词啦?
别说境界高雅,大有同人你能用白话翻译此诗吗?算你有本事。

锁千秋
花烂一支瘦,凋零独释优。捍春何必虑,褒贬锁千秋。
大有同人:大概意思能懂,但也觉得可更为晓畅明白些。
格那丁:天啦,还要不要人活?又是晓畅!
大概意思你都不懂,为什么要装懂?实话说我也不懂。

悲秋
寒风阵啸楚山陬,鸿雁无书泪暗流。梦断旧庐缘分尽,黄花红叶艳深秋。
大有同人:景色很好,也有情思。第三句的痕迹稍微重了点。
格那丁:终于喘了口气,没见到那些该死的晓畅、流畅了!不过,我觉得这个才应该晓畅、流畅啊!该死!是的,这诗才应该晓畅、流畅。你看,“阵啸”“梦断旧庐缘分尽”“艳深秋”都可以再晓畅些。
“景色很好,也有情思”,看来大有同人真的孤陋寡闻,看见一个“黄花红叶”就说景色好,殊不知“黄花红叶”“红叶黄花”早已是古诗惯用语。“也有情思”等于废话,什么情思?怎么有情思?这要说明,不能随便贴标签。

思念
雁声杳杳寸函无,桂魄流光只影孤。何日并肩联玉袂,扁舟御风过西湖。
大有同人:以我观之,“并肩”“联袂”意重,其言有理;“桂魄流光”,造景板滞,或可改为“桂魄临窗”之类;全篇颇有情怀,章法亦可称紧凑。
格那丁评点:大有同人不知“玉袂”代指手,故有“以我观之,并肩、联袂意重”之缪说。肩并肩,手拉手有何不可?怎么会意重?“桂魄流光”怎么会造景板滞?“桂魄寒光射”“桂魄光摇月一轮“桂魄飞光”等古诗里多见,如改为“桂魄临窗”也不见好处。
大有同人说此诗“全篇有情怀,章法亦可称紧凑”,这是不懂诗的人装懂的一种门面话。哪首诗没有情怀?这不等于废话吗?关键是看什么情怀,这种情怀是如何表现的,达到最佳效果没有。紧接情怀又说章法,属于思路不清。正确的解法应该是,先说词句章法再说情怀,因为情怀必须通过文本手段来实现,也就是说情怀属于高于章法级别的东西。事实上,此诗问题在最后一句“扁舟御风过西湖”,与前三句没有必然联系,显得突兀(前两句写孤独,三四句是希望。希望可以,但得与前面的契合,不能随心所欲飘得太远)。就情怀来说,也是很老套,并不出彩。

红豆
铭心刻骨总萦魂,红透经年泪带痕。颗颗难圆旧夙梦,相思时把手揉温。
大有同人:词句是流畅的,但以这个体例而言,前两句宜从形貌入手,首句就写感情方面的东西,有些太过直露了。
格那丁评点:
1、又一次面对“流畅的”,你能说什么?只能无语!
2、“词句是流畅的”之后应该用句号,后面的“但”字应删,因为这不是一个复句而是两个意思。我说大有同人语文水平差,不会用逗号句号,真没冤枉他。
3、“以这个体例而言,前两句宜从形貌入手,”不知这是哪家的法则?不懂诗可以,但不能出来乱说,这会贻误后学的。“红豆生南国”就没写形貌,还是很“宜”。咏物诗可以说理抒情开头,如“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等。事实上,此诗前两句的“铭心刻骨”“萦魂”“红透”“泪带痕”还是结合红豆的形象化描写,不是空泛的抒情。
“首句就写感情方面的东西,有些太过直露了。”真是离奇,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的奇谈怪论。首句写感情为什么就会太过直露呢?百思不解啊!“闺中少妇不知愁”首句写感情直露吗?“两行客泪愁中落”首句写感情直露吗?“落拓江湖载酒行”首句写感情直露吗?可能情况恰恰相反:后两句写感情的话才容易直露无余味。
此诗的问题在三四句没写好。一二句已经“铭心刻骨”“萦魂”且“红透”“泪带痕”了,三四句就应该有更有力的表达来深化,结句的“手揉温”细节也不足以带动全诗的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