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程影像中心怎样从云端落地

 濮水新声 2016-05-05

 

    近日,阿里健康宣布,以2.25亿元增资华润万东旗下万里云公司。阿里健康将持有万里云25%的股份,开拓第三方影像中心业务,开展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及相关服务,在患者、大医院专家、基层医院、影像中心、设备厂商等之间形成连接,构建医学影像平台。目前,万里云已在北京和郑州建立了远程影像中心,并在全国其他地区筹建影像中心。


    根据阿里健康和万里云的近景规划,患者将省却车马劳顿,通过阿里健康App或者是当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家门口能将自己的数字影像传给专家进行远程咨询或诊断,甚至后续还可能实现和专家面对面视频交流。

    传输技术已相对成熟


    目前,国内关注远程阅片的公司不少。移动医疗行业创业者zssure(网名)梳理了远程影像行业的资料,创业公司主要有汇医慧影、影达、微云影像、戴科姆等。传统信息厂商如EBM、海纳医信、盈谷科技、翼展影像等,这类公司有一定技术积累,依托于之前业务将影像数据云端化,推出影像中心概念。如EBM有PACS技术,海纳和盈谷有三维显示渲染技术,翼展的平台技术等。同时,传统设备厂商已经开始谋求转型,布局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领域。表现比较突出的是飞利浦。此次电商领域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布局远程医疗和影像中心领域,无疑使远程影像中心获得更多关注。


    记者了解到,目前远程影像的相关技术已经日臻成熟,随着技术发展,X线、CT、磁共振、超声在内的医学影像检查文件,已经能够实现标准化传输,也有公司在做视频传输。通过专家同步观看检查过程,给出专业指导,协助基层医生诊断,帮助基层医生提高操作技能和诊断水平,改善现在医院医疗资源配置问题。


    “通过技术保障,术中冰冻病理切片15分钟就可出诊断意见。”卓健科技总裁尉建锋介绍,除了影像传输,数据量级更大的病理切片也可以做到远程快速传输。“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平台,结合控制与扫描软件系统,把传统玻璃切片进行扫描,无缝拼接,生成整张全视野的数字化切片,建立完整的数字切片电子病理病例。利用网络远距离传送到省市会诊平台,专家通过电脑、手机、PAD登录平台,可随时随地进行病理会诊并发放报告。用户可通过本系统浏览切片,下载、打印专家报告。”


    把脉需求基层医院应主导


    阿里健康副总裁马立说:“患者集中在少数三甲医院,基层医院难以发挥沉淀患者的作用,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双方共建的医学影像平台恰好解决了基层医院、基层医生、基层患者的痛点,既能为阿里健康的用户提供优质的远程医学影像服务,也能为阿里健康想要搭建的‘云上医院’提供有力的支撑。”


“远程影像是很早就有的技术,不是新概念。基本省会城市的三级医院都有自己的远程影像平台。但目前的远程生态还没有得到医院和患者的认同,需求点明确却没有看到真实有效的结果。”365医院网创始人昊林表示,目前不存在政策瓶颈,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等政策,都有助于推动远程医疗的使用。只是医保支付还没有明确,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支持远程医疗的医保。


    zssure认为,关于远程影像中心的相关技术框架没有太多新意,无非就是借助“互联网+”和医生自由执业的大健康国策,将原本局域网内部的医疗信息平台向云端扩展。


    昊林认为,远程阅片需求肯定是存在的,三级医院更希望把远程当做触角,寻找基层疑难杂症的患者,发现有价值的病源;基层医院希望通过远程吸收知识,留住病人。事实上,基层医院对远程的需求更为迫切。“但很多模式并不是基层医院主导的,远程的使用效率非常低。甚至有的县级医院院长告诉我,应用只限于应对上级检查。”昊林说,远程技术的本质是希望克服时间、空间的距离,整合医生碎片化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帮助解决诊断问题。“但这个流程的落地绝不仅仅是把传输技术叠加到医院内部系统上,首先要把建设的主导权还给基层医院,三级医院输出医生的行为能力。”

    投入太大合作模式成大挑战


    患者在某家医院拍片后,只要操作流程标准正确,影像文件就可以直接拿到另一家医院进行诊断,而不需要将打印后的胶片进行人工传送。要实现这一流程,背后要协调大量的利益关系,没有大量投入很难有效维持。昊林直言,从理论上看,建第三方影像中心,对所有的设备厂商而言都是竞争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非常考验智慧。


    德勤医疗服务行业战略与运营咨询负责人刘晓解释,第三方影像诊断服务要获取公立医院和基层市场有很大挑战,需要破解与公立医院的利益,或者能够承担渗透到基层所需的较高成本。“预计会出现某种盈利模式没有跑通,又换另外一种。比如轻问诊在探索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建立线下诊所,这是一个道理。”刘晓说,有的远程影像企业正在尝试做加法,从远程影像转移到远程会诊,不断扩大产品线,获得客户群,但投入太大。


    zssure也表示,阿里、华润、锐科、平安保险等大公司愿意投资远程影像,因为有足够而稳定的现金流支撑,可以向国家政策靠拢,达到加速融资,拉高股价等目的。“但创业公司显然没有这个实力。影像中心形成规模效应后才能产生利润。”


    zssure认为,影像中心的目的是要给患者提供服务,解决医生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公司层面顶多解决单个省的问题,要想形成全国联动还是需要国家来主导建设。如果医院愿意自主结合,或者政府推动,形成数据通路,就类似于铁道部推出“12306”一样,影像中心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细分领域可能存在机遇


    按照阿里规划的业务模式,一是由万里云建立第三方影像中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托管、审核和疑难会诊的服务,为大医院提供影像服务分流;二是患者可以通过阿里健康App发起个人远程影像请求,请入驻中心的专家工作室或者多点执业的医生提供影像二次诊疗咨询意见。刘晓判断,2年至3年内,以私立医疗和体检为入口的成功案例最可能出现。远程影像服务有多种入口,如私立医疗、体检和直接对病人,而目前最主要的入口仍然在公立医院,需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找到某种能获得公立医疗机构认可,抓住患者需求,能以较低成本快速复制来提供高质量影像诊断服务的商业模式很困难。当前独立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很难看到快速长大的机遇,除非与某些稳定的入口绑定。


    在zssure看来,专科细分领域口腔科、眼科等,建立影像中心云端更能吸引患者。“从患者角度来看,在影像中心拍片远比去大医院排队挂号方便快捷。口腔科和眼科诊所单体资本投入少,本身具有技术优势,可以注册自有诊所或挂靠大医院建立影像中心,为不愿购买设备的诊所提供拍片或者初步诊断等服务,从减少小诊所前期投入的角度吸引青睐。”

    云端存储安全需要授权和技术


    远程影像信息存储安全是患者的关注点。“我的影像数据存在云端,除了我之外还有谁能看到?”北京的毛女士表示,“除了医生外,我不希望其他人查看,因为涉及我的隐私。”


    “云存储是好的技术,但患者数据若拿到公有云中存储,我持反对意见。考虑到患者信息所有权的问题,必须做好数据授权。”昊林说,患者找医生问诊,形成了天然的信息授权关系,但除了这位医生之外的其他人都没权查看患者信息。


    那么,目前的远程影像使用的是怎样的存储模式?记者了解到,4月16日,河南省人民医院与省内108个县(市)的112家医院建立了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负责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工作的卓健科技副总裁叶建统告诉记者,这112家医院的存储采用了两种方式,一部分存储在院内的影像系统中,另一部分需要进行远程会诊的数据存储在“腾讯云”上,已使用“腾讯云”的医院有三四十家。


    叶建统表示,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患者的基本数据与影像数据分开存储;应用系统对用户密码及相关敏感信息进行了特殊处理,禁止在客户端保存。同时,腾讯公司有一整套数据安全保存体系。“云存储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网络互联互通性能好,速度快,存储可以按需加减,个人认为云是趋势。”(本报记者 王潇雨)

 

  (来源:健康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