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必看】初一学生数学粗心现象分析

 达士通人 2016-05-05


一、初一数学的特点

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应该说面临新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学校,包括老师,包括同学,但是其实,最不同的是学习本身的改变。从小学数学的单纯数的计算到初中数学代数的引入,再到几何知识的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不同的增加。初中数学的特点主要有:

1.基础知识点数量多,但难度不大

数的概念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式的概念从算式扩展到单项式、多项式最后到整式,以致增加的相反数的概念、绝对值的概念、负倒数、有效数字等等,概念很多,知识点也很零碎,但是难度不大。

2.从数到代数,理解的重要性提高

小学数学几乎都是用数字来表示,偶尔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圆的的面积或周长公式等出现过字母,但是尚没有“代数”这一概念。进入初一数学学习阶段首先接触的就是代数了。一个字母不再代表一个固定的数,而是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赋以其不同的数值,学生们经常在一开始学的时候怎么都弄不明为什么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呢?这个时候,理解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3.各类数学思想大量涌现

从初中数学开始,常见的数学思想开始出现。比如从学习数轴开始,数形结合思想开始应用;从化简a的绝对值开始,分类讨论的思想开始出现等等,这些数学思想都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理念指导,以前学生可能有用过,但是不知道这是什么。数学思想的学习为孩子以后更好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纲,遇到题目的时候学会思考与分析。

4.计算能力很重要

数学既然称之为“数学”就说明数的计算永远是数学摆脱不了的主题。在中考中屡有化简求值题学生难得分的现象,其实这种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得分率却一直不高,究其原因还是计算的问题。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整式的化简求值,解方程或方程组,解不等式等,哪一项不是需要较强的计算功底呢?



二、粗心大意的类型

1.漏题

有的考生在遇到比较难的题时暂时放下,想回过头来再做,可答完后面的题,却把这道题忘了;有的考试卷是正反两面?忘了反面

2.跑题

有的考生在没有正确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匆忙下笔,结果答非所问;有的考生把握不住答题的方向,写着写着忘了主题是什么;有的是读题不认真,丢字、添字导致答题错误。

3.看错运算符号

如把“+”号看成“×”号,把“正号”看成“负号”,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4.计算马虎

有的同学在计算过程中跳步骤,或该进位时不进位,该错位时不错位,造成计算错误。

5.抄写错误

有的同学不会用草稿纸,一张草稿纸上东写一句,西写一句,信手涂鸦;有的甚至把几个题的演算混杂或重叠在一起,结果在往试卷上抄写时,常因辨认失误而抄错。

有些同学,越简单越不动笔导致丢分,如综合题中涉及到中间不需要写到试卷上的过程x+1=0,学生总是喜欢在脑子里想,不动笔体现在验算纸上,立马写出答案是x=1,可想而知,丢的多可惜!

6.书写粗心

如在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的本是b,但写答案时却写成了d;有的是在答题中多写一个字或少写一个字使题意发生改变而导致错误。




三、粗心大意的原因

1.对粗心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有的同学认为粗心是小毛病,题都会做了,由于粗心出点错没什么了不起;有的家长、老师也常常说:“这个孩子挺聪明,就是有点马虎。”孩子听了大人的话会认为粗心是可以原谅的小毛病,甚至把“粗心”和“聪明”联系在一起。由于老师、家长、孩子都认为粗心不是什么大事,导致粗心马虎在考试中频频出现。

2.平时缺乏基本技能训练。

有的同学平时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认为它是“小儿科”,所以对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掌握的不扎实、不熟练。这些同学在平时的作业中遇到应用题,常列完式子后就将计算过程省略了,即使老师要求,他们也会找一些小窍门,如用计算器或抄别人的答案,认为这样做节省时间。由于平时耍小聪明,练习少,导致考试经常出错。

  个人习惯,喜欢心算,越简单的地方越不想动笔,认为是写在验算纸上是浪费时间,心里想着怎么解答,结果写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

3.没有认真审题。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比较简单的答题中,有的考生一看到比较容易的题就产生兴奋、激动,同时表现出浮躁、粗心,不再进行细致思考,仓促应答,出现错误;容易的题也容易出错,命题者往往在一些看起来较容易的题目中隐藏一些容易被忽视、被漏掉的问题,如不细心,极易出错;有的考生凭经验审题,当试题要求变化时,因审题不认真而丢分。

4.时间安排不当。

   平时作业,先玩后写作业的时候,留给完成作业时间少,导致练习过程中飞快完成易出错。

考试答题时,前面的题认为是自己的强项,不能丢分,占用了太多的时间,等做后面的题时由于时间紧张,草草做答,结果丢了许多不该丢的分。

5.感觉统合能力差。

有的同学从小写字就常多一画、少一笔,计算上也常抄错数,生活中表现丢三落四,这类差错多是由于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差造成的。

6.求胜心切。

看到其他同学纷纷交卷,自己也不甘落后,草率作答,匆忙交卷;还有的同学争强好胜,总想第一个交卷,以显示自己,所以答完卷后不仔细检查就交了卷,结果有时间得到的分数也没得到。

7.焦虑紧张。

有的同学平时作业、考试很少粗心,主要是心情比较平静,不紧张,能从容答题,而一旦关键性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特别是升学考试,心情就会紧张起来,手心出汗,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出现思维混乱,造成看错题、书写失误。

8.急于答题。

有的考生认为,考试时就应该争分夺秒,所以试题一到手,马上答题。面对监考老师关于试卷中的说明和要求置若罔闻,结果常常由于没有听清老师的解释或看错题意而答错题。

9.先紧后松。

   计算题中第一步很认真,生怕出错找不到思路,后面就放松了,认为已经到了自己熟知的路。



四、解决粗心大意的办法

1.重视马虎的危害。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粗心不是小毛病,特别是在中考、高考这样重要的考试中,由于粗心造成的一分之差就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考生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

2.平时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因基本技能不熟练而导致丢分的同学,在平时做作业时就应该静下心来仔细、认真、按部就班地独立完成。平时练的多,考试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就会小。

3.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

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差的学生,平时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这些同学不管作业多少都难以完成,表现为一种逃避心理。人在遇到自己不熟悉或感到困难的事情时都会产生这种逃避心理。那么懂得这个道理后,就应该知难而进、勤于动笔、多多练习,提高自己的感觉统合能力,来减少考试中的粗心大意现象。

4.认真审题。

要保持头脑冷静,正确领会题意。如果没有正确领会题意就匆匆答题,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时间的浪费和错误的产生。在考试中要准确把握题意,动手做任何一道题时,都要非常认真地将它通读一遍

一要了解这个题对你提出了什么要求,是什么题型,是间答题、论述题,还是分析说明题。二是注意评分的原则是什么。三是看每道大题开头的指示语是否对每道小题都适用。只有弄清所有关于题目的细节,考试才不会因为审题不慎而丢分。

5.通览全卷,合理安排时间。

拿到试卷后,应先浏览一下整个试卷,弄清题目的总数,并要注意他们的不同分值,然后迅速做一个时间规划。如果一个问题占总分数的四分之一,那么答题时间也不能大于考试时间的四分之一。如果在规定时间里没有想出答题思路,应跳过这题,继续往下做。对于简单问题不要因为自己掌握的好而答的过于详细,更不要在答题时加什么“开场白”、“结束语”之类的东西,这些文字既浪费时间又不会得到额外分数。在自己的强项内容上应尽快写出答案,以便留下时间攻克难关。规划时间还可以防止有的学生因怕时间不够而单纯追求速度所造成的马虎丢分。

6.养成答题周密和格式规范的好习惯。

如果格式规范,答题的每一个步骤都很详细,即使最后答案错了,也会得到前面的分。如果跳过几个步骤,答案错了,就一分都没有了。

7.认真检查。

每个人答题时都会出现粗心大意的现象,如有可能,在交卷前留出一点时间把试卷认真检查一遍。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是否有漏题现象。有时漏掉一个字就可能改变一句话意思,检查可以减少这种失误。理科考试,检查更是不可缺少,因为在计算时或从草稿纸上抄写结果时都可能会出现错误,通过检查可以减少这些错误。

8.制作错题集。

将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搜集起来,制成一本错题集,如果是粗心错就用红颜色表示,没有背熟用绿色,表达不正确用黄色,根本不懂题意用黑色。这样就会对自己的弱点一目了然,以后再遇到同类题目就不会再错了。在考试之前,认真看看这本错题集,既节约时间,又有很强的针对性。

9.自编试卷。

搜集历次试卷较难或易错的题目编成试卷,如果每一题都能做得相当顺手,那么就说明已加强了薄弱环节,对那些曾让你头疼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消除了焦虑与畏难情绪,能胸有成竹和充满自信地进入考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