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木已成阴| 立夏节气

 Muulan 2016-05-05

   

立 夏

li xia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立夏之“夏”本意为“大”,意指作物都开始长高长大了)。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同时,进入立夏,雨水也会渐渐增多。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是整个夏季的养生大原则。

 

我们经常说春天要养生,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要慢慢培养生发之气;到了夏天,这种生发之气就变成热烈的生长的状态。所以,夏天要养长。

心与夏气相通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人容易心气浮动,睡不安,吃不好,加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西医认为,人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脏器,推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所用。而中医所说的“心”不是心脏这么简单。中医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也就是说,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心有关。中医所说的“心”,除了心脏外,还包括心理因素。因此,夏季养生莫若养性,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避免心火内生,这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所谓“心静自然凉”。

《黄帝内经》强调:“顺四时而適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告别了干燥的春季,迎接暑热的夏天,以下这些养生功课,不可不知!

 

迎初夏,养心脾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最能消耗人体的能量。有些人一到夏天,总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在外面呆久了容易中暑、晕厥。这是因为在暑天到来之前没有注意补足气血,心脑血液供给不足,才会产生这种情况。

 夏季在五行属心,心属火,这段时期,心火正旺却不盛,正是心火生脾土的好时候。在养心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脾胃功能。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它们功能强了,气血也就足了。储备有充足的“能量”,就再也不怕炎热酷暑带来的“危机”了。

 拿五经”养全身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可缓解疲劳,调节神经功能,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疾病。

每晚用双手代替梳子,五指张开,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睡前可以再做3次。

从前发际一直点按至后头部颅底,计为1次。操作过程中,五指指尖立起,用力点按5-10秒,使点按处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再原地揉20秒。

 
  

宜静养,防湿邪

立夏后,昼长夜短更为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应重视“静养”,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

读书,听古典音乐,打坐,画画,写字……这些需要我们凝神静气去做的事情,都可以让一颗躁乱的心安静下来,使阳气归于本位,中医把这个过程叫做“调神”。

 

 随着空气中湿度加大,人体也容易感觉沉重、困倦,这是因为湿为阴邪,性质黏腻、秽浊,容易阻遏气机,从而影响体内气的运行,因此,预防湿邪致病也是此时节养生的重点工作。

 在饮食方面应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选择一些健脾祛湿、生津养肝的食物,如蜂蜜、山药、薏米、芡实,可以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益气养心粥

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莲心)30克,粳米200克。

洗净后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有健脾益气,养阴清心的功效。

   麦冬芦根汤

鲜芦根30克 (或干品用15克)、麦冬15克,放入杯中,倒入沸水,加盖焖10分钟即可饮用,也可一同煎水服用。

对于夏季汗多、头晕、咽干、烦闷、便秘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老年人仍要预防心脏病

虽然冠心病多是冬春发病,但夏天的保养很重要。尤其是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更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还需慎防外感,一旦感冒不可轻易使用发汗之剂,以免出汗过多而伤心液。

 

短暂午休可养阳气

立夏已至,白天渐长,夜渐短,人们的起居应顺应自然,做到晚卧早起,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可以舒展人体阳气。

立夏后应养成短暂午睡小歇的习惯。暂时地放下体力或者脑力的工作,让气血重新流回体内去照顾自己的内心,就不至于太劳心,太伤心。所以午休不仅能使我们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还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午休
在11点到13点进行午休是最佳时间。
中午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有了午觉补充,人的体力就会有所恢复。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午睡。中午没午睡习惯的人,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让脑子休息一会儿,下午才不容易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
正确午睡的睡姿,原则是不压迫内脏器官,这样才有利于休息,尽可能平卧,像伏案而睡这种睡姿是直接否决的。
办公室白领若条件不允许,可以准备一个旅行用的充气颈枕,午睡时套在脖子上,再找一个有靠背的椅子,放松地坐着便可享受午睡了。

 
要注意:

1,一般来说,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打乱生物钟,醒来后头脑昏沉。

2,伏案午睡,坐着打盹——睡眠使血行速度减缓,醒后容易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症状。,

3,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避免在空调,电扇直接吹向身体的地方睡觉。多披件衣服或者准备一个薄毯子。

4,不要刚吃完饭就立刻去睡,容易影响脾胃的消化。

5,午睡后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不要马上从事复杂和危险的工作。

6,中午没午睡习惯的人,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让脑子休息一会儿。即使只有五分钟,也会让你感觉到不同。

 

扶阳方,补阳气

 

按照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

 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长,阳气在外,阴气在内,这时我们体表是热的,身体内部是凉的,因此夏季最容易伤人体的阳气。

自从冰箱和空调的出现,人们很容易获得和节气养生相反的东西,夏天喝冰的水和啤酒,吃凉的水果,吹空调等等。生活看起来似乎便利了许多,却也导致现在阳虚的病人非常多。

 夏季常吃寒凉食物先伤及脾阳,脾阳虚日久伤及肾阳,形成脾肾阳虚。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阳虚呢?

 阳虚常见的症状:怕冷,不敢吃凉的或腹部受寒腹胀,腹泻,腹痛,不易消化,周身倦怠,乏力,头晕,大便不成形或大便粘腻,舌体大,舌苔厚腻,女性还会出现月经量少,失眠等。

 阳虚的人在平时要多注意饮食调节,立夏节气之后,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调理体质。

 ● 扶阳调补脾胃验方:

生姜30g,大枣5个,红糖适量,陈皮10g ,山药10g,可以煮汤时加入也可以煎水代茶饮。

针对长期脚凉的泡脚方:

艾叶15g,生姜30g,花椒15g,羊火叶15g,以上四位药加水适量大火煎15分钟,等水温之后泡脚30分钟。

 

   读   诗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早夏游平泉回   唐·白居易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肩舆颇平稳,涧路甚清凉。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
疗饥兼解渴,一盏冷云浆。

 

 

初夏即事  宋·杨万里

莲叶头巾道样裁,仙桃扇子午时回。
扑蝇堕地犹能施,闭合生尘底处来。

 

初夏睡起    宋 · 杨万里

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幽居初夏  宋 ·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立夏   宋·  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宋·司马光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