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可怎么办?查哈阳农场上鹤城晚报了!(上)

 云游看天下 2016-05-05


 定期推送品牌故事便民服务信息发布出行助手农场风光等诸多优质内容,农场最接地气重服务的官方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鹤城晚报媒体报道组走进查哈阳农场(上)


     鹤城初春,春寒料峭。鹤城晚报“走进湿地”媒体报道组一行驱车前往查哈阳农场,探访诺敏河湿地草原和万亩灌区的生态环境。
     汽车疾驰在齐査公路上,心中的思绪也飘向远方。关于查哈阳的记忆,停留在1989年的深秋,蜿蜒的诺敏河、金黄色的稻田、大型康拜因和香喷喷的大米饭定格成一桢桢画面,隽永难忘!一别27年,查哈阳是否美丽依然?车行两个小时,拐入农场厂区宽阔笔直的大道,宛如进入繁盛的都市,道路中间一座座人文景观雕塑栩栩如生,两旁一幢幢崭新的欧式别墅时髦洋气……又见查哈阳,眼前车水马龙、富足兴旺的景象让人欣喜!
    听取场部负责人的介绍更加令人振奋,建厂68年的査哈阳农场依托诺敏河湿地蕴藏丰富的水资源,已经拥有水稻面积68.5万亩,年产优质东北晚粳大米50余万吨,是名列东北四大自流灌区之一的全国产粮先进单位。
     昔日河套地,今日大粮仓。百闻不如一见!记者们摩拳擦掌,深入寻访,一探究竟。



黄蒿沟的“宝藏”

       出乎大家意料,报道组深入探访查哈阳农场湿地之行的首站不是灌田河套,而是农场第一小学。

  走进教学楼五楼的“垦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大荒黄蒿沟史前动物群化石与古人类文化遗存陈列”呈现眼前。展台上,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普氏野马、大角鹿等十余种古动物化石琳琅满目;展柜里,具有鲜明旧石器打制特征的石核、石片和细石器时代的刮削器石刀、玛瑙箭头等吸引人的眼球。

  在一个农场小学校园里,看到这些史前的“稀罕物”,让记者们兴奋不已!“这些文物大都采集于农场境内黄蒿沟周边的山林沟壑,弥足珍贵!”农场青少年文化馆馆长陆洪川介绍说。

  20年间,业余考古爱好者陆洪川踏遍查哈阳农场的山山水水,先后发现黄蒿沟第四纪绝灭物种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遗骸及多处新、旧石器地点,采集各类化石石器标本1000余件,硕果累累。考古是一门深奥艰苦的事业,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陆洪川不畏劳苦、刻苦钻研、探寻文化的精神令人钦佩!

  “北大荒黄蒿沟史前遗存”的发现震动了考古界。黑龙江省考古学泰斗魏正一先生认为,“黄蒿沟遗址”时代早于近邻的“昂昂溪遗址”,呈现出明显的山地狩猎特征,与后期的渔猎文化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符合“在人类石器时代的演进节点上存在着一个打制石器与细石器结合并用的历史重叠过渡期”的理论观点。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往今来,人类文明伴水而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万年前,先民就在诺敏河湿地流域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渔猎文明,令人赞叹!




界壕边堡“金长城”

        看完史前石器化石,报道组继续踏上探访旅程。北行查哈阳乡数公里,向导车在路边的一个“土围子”前停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长城!”场部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

   在“土围子”的前面,一块“金东北路界壕边堡遗址”石碑静静伫立,仿佛诉说着千百年间的风云变迁。

  在齐齐哈尔市的历史地理坐标中,“金界壕”分量颇重。“金界壕”语出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金界壕考》。先生在书中提到:“界壕者,掘地为沟堑,以限戎马之足;边堡者,于要害处筑城堡以居戍人。”

   800多年前,金人统一北方建立大金国,为防卫辽国入侵掘土建壕,边壕每隔10公里设一城堡,城堡之间设有多处烽火台,发现敌情时,点狼烟为号,共同御敌。

   2008年8月3日,全国首次以“金界壕”为主题的研讨会在齐齐哈尔市举行,与会的18位专家学者展示了大量文史资料和珍贵图片,一致认定金界壕就是“中国第二长城”,并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金界壕”由此更名为“金长城”。

   绵延5000余里的“金长城”东部始于莫旗尼尔基镇西北后宣卧奇,沿大兴安岭蜿蜒于查哈阳、甘南、龙江、碾子山后进入科尔沁草原,其中在查哈阳农场界线长度为27公里。在石碑背后,一座金代东北路界壕边堡军营遗址至今保存完整,难能可贵!

   和克东县的金代蒲裕路故城遗址面积相当,查哈阳界壕边堡军营遗址方方正正,四周土墙夯实隆起,清晰可见。站在营墙上远望,呼啸的春风吹过面庞,当年的金戈铁马和鼓角争鸣犹在耳边回响,顿生思古幽情。



灌区胜境话渠首

   

       金长城怀古意犹未尽,报道组继续向东北前行22公里,抵达查哈阳灌区的源头——渠首。

  如同北京的天安门、鹤城的扎龙保护区,渠首工程是查哈阳人心中引以为傲的首选景观。2016年1月,全市“鹤舞新春”摄影作品展精彩纷呈,查哈阳摄影家周宪义的作品《九曲诺敏河》采用航拍镜头,全景展现了渠首两岸的旖旎风光,引人入胜。

  春风依然遒劲,昂立在渠首堤坝上的松树枝沙沙作响。远处,连绵起伏的四方山和河套草原灌木葱茏,色块凝重。冰雪初融的诺敏河自东向西蜿蜒而至,湛蓝的河水经过渠首的精心梳理一路向西,滋润下游万亩良田和万千百姓。在渠首,自然的伟力和人工的智慧巧妙融合,交织成一幅天地人和的美丽画卷。

  嫩江支流诺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麓,汇聚毕拉河和格尼河的山地雪水、山地泉水、高山融冰、夏季雨水等富含矿物质的水源,中下游流经甘南、查哈阳,蜿蜒467公里。

  为了利用松嫩平原诺敏河河套湿地丰沛的水资源,人们于1945年开始在查哈阳镇东北的诺敏河中游修建渠首工程。新中国成立后,渠首工程又历经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建,由进水闸、泄洪闸、主河床石坝、固摊、四方山以东土坝组成了完善的引水枢纽体系。

  1998年,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每秒流量16000立方米,支流诺敏河每秒流量达到7800立方米,查哈阳灌区渠首工程经受住了300年一遇特大洪水的严峻考验。







   编辑:郝占林 摄影:周宪义 郝占林

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