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文光:苏州“融合”精神可追溯到史前

 苏迷 2016-05-05
云南大学四大名嘴之一做客“苏州大讲坛”
王文光:苏州“融合”精神可追溯到史前

   王文光在讲座中。王文光在讲座中。   □施晓平   摄
  □苏报记者 施晓平

  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导王文光教授近日做客苏州图书馆“苏州大讲坛”,主讲《从百越到云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并与读者们进行了交流,接受了苏报记者的采访。
  作为云南大学四大名嘴之一,王文光先后师从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杜玉亭教授和民族史学家尤中教授,1986年开始从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研究百越族,3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王文光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越族与苏州有着密切联系。正是华夏族和越族、华夏文化与越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苏州的快速发展。所以,苏州精神里的“融合”至少可以追溯到史前。新的历史时期,苏州不妨进一步挖掘和宣传这种精神,推动新的发展。

  “越”最早是一种工具或兵器

  王文光研究认为,越族是孕育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于夏代的一个民族,分布十分广泛,从中国长江中下游往南,直到今天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印度的阿萨姆邦,都有越族后裔分布。苏州一带发现的史前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遗址,都是越族留下的。
  王文光说,由于越族分支众多,因此《吕氏春秋》率先提出了“百越”的概念,后来这个词被广泛接受。今天全世界以百越民族发展而来的民族共有8000多万人,其中中国国内主要有壮族、傣族、水族、布依族、仫佬族、毛南族、侗族,畲族也有一定关联;国外主要包括越南的红泰、白泰,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印度的阿洪傣等。
  在解释“越”的意思时,王文光说,越族先民以石戉(“戉”是考古中经常见到的有段石锛、有肩石斧)为工具或兵器,所以被华夏族称为“戉人”,商王武丁卜辞中将“越”写成“戉”,就是最好的证据。春秋时期越王钟、越王剑的铭文,“越”也都写作“戉”,“越”字是后来才造出来的。

  香山帮建筑技艺可以追溯到史前

  对于越族作出的历史贡献,王文光强调了两点。
  一是瓷器。他说,百越先民曾广泛使用几何印纹陶,制作这种陶器的陶土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而且越族先民还有意识地在胎土里加进一些羼和料,以改进陶土的成型性能和成品的耐热急变性能,,后期这种陶器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其中,硬陶的出现是向瓷器发展的重要一步,是从陶到瓷的过渡形态,因此,瓷器的发明里有越族的功劳。
  第二方面的贡献是善于建造干栏式建筑。王文光说,我国南方多雨,植被较密,越人就用木头、石头将房屋架空,不但室内凉爽通风,而且有利于防湿、防洪、防兽、防虫蛇,这样的建筑就是“干栏式建筑”。香山帮工匠善于建造这样的建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比现在认为的起源于春秋时期要早得多。

  苏州人是华夏族越族融合的结果

  对于古代越族和当代的关系,王文光说,从中华民族的角度看,百越民族群体及其后裔在历史发展多样性的制约下,出现了多元化的历史格局。一部分经过多次分化与重新组合,逐步形成了以百越民族群体为主体演化而来的现代各民族,另一部分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内融合到华夏族及后来的汉族中,他们是今天汉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证明了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王文光认为,中国各民族几乎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汉民族就是因为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各民族,才成为全球最大民族的。
  苏州人以汉族为主,但苏州许多人身上还保存着越族人的特征。王文光认为,越族人是蒙古利亚人种中的纤细种,而我国北方以蒙古利亚人种中的粗壮种为主。从苏州人看,大多是纤细种,但也融入了粗壮种。

  苏州至今保留着部分百越习俗

  越族不仅血缘上与历代苏州人融合,而且许多习俗也融合到了历代苏州人生活中。
  王文光举例说,比如越族人喜欢断发文身、崇拜蛇。《史记》记载当年泰伯、仲雍奔到江南,学习当地人“断发文身”的做法,就是一个例证。王文光说,越族人文身主要文蛇的图案,他们崇拜蛇,觉得身上文了蛇的图案后,水中的蛇、蛟看见他们会觉得他们是同类,就不会伤害他们了。苏州古代有个“蛇门”,还建造了蛇王庙,不伤害家蛇,都是由崇拜蛇的习俗衍生出来的。
  二是崇拜谷神。因为越族分布在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三是喜欢吃狗肉。王文光说,春秋战国时期勾践为鼓励越国百姓生育,宣布生儿子的奖励一条狗、两壶酒,就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是越族的服饰也比较有特色。王文光认为,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苏州甪直、胜浦等地的水乡服饰,无论是造型还是花纹都有类似之处,这其中,同源是一个重要因素。
  “血缘融合有利于优生优育,再加上文化的融合,推动了苏州的发展,所以苏州古代出了那么多状元,现代出了这么多院士,经济如此发达,以苏州为中心的吴文化如此的光辉灿烂,这是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王文光如是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