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东汉) 班固 《汉书·河间献王德传》 【译文】 河间献王刘德在景帝前元二年封王,研习学业喜好古事,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从民间得到好书,一定要很好地抄录副本给书主,而留下书的正本,又加赐金帛以广泛招求好书。这样四方有道德学术的人不远千里而来,有的有祖先旧藏的书,大多也进献给献王,所以得到的书很多,与汉王朝相等。那个时候,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他所招来的书多半是没实用的。献王所得的书都是秦以前的古文旧书,如《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等书,都是经传说记,孔子的七十弟子所著论的书。献王学习举用六经,设立了《毛氏诗》、 《左氏春秋》博士。修习礼乐,亲自感受儒家的学术,所向所学必定以儒术为准。山东诸儒多随从而游。 武帝时期,献王来朝见,奉献雅乐,答对三雍宫以及诏令策问三十多件事。就他所谈的道德学术,正合事理之中,文辞简约明晰。 以上内容摘自《德耀中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民务实清廉菁华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