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说社史》之 文泉 主播:梦岚 王 佩 智 现任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文物管理处处长、西泠印社理事。出版书法篆刻史研究、西泠印社社史研究、文学作品、个人书法集等专著 12部,合作编著7部,主持编撰5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点击下方绿色扇形小标即可收听
▲文泉 在孤山西麓之巅,与闲泉仅一桥之隔的,是文泉。文泉的由来与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关联密切。 当年,俞樾及他的得意门生徐花农为寻找建俞楼的地址,从鹤守岩北侧沿崖坡向上寻找合适地段,在附近藤萝爬满的石壁上发现有“斯文在兹”四个大字及“赵人张奇逢题”六个小字。经俞樾考证,张奇逢系河北获鹿县人,在顺治初年曾任杭州知府,按说已有230多年了。“斯文”二字出典于《论语·子罕》,意思是指读书人或儒士。三年过去,再来寻迹,石刻仍在,师生们都觉得这是个吉兆,就决定沿崖壁筑三个简易亭子以资保护,取名为“文石亭”。不久,俞樾同弟子们一起披荆斩棘折东直上山顶,又发现一汪“南北可七八丈,东西可三丈”的大水池。觉得“其地虽非孤山之巅,然在西麓为最高矣”。而且这个水池的位置在文石亭之上,又是一个大吉兆,并且俞樾还是一代大儒,于是众人商议,决定取名为“文泉”,并由俞樾书跋,刻于池北侧石坡上。这便是文泉的由来。
风雨无情,当年俞樾手迹早已漫漶,“文革”后虽重新镌刻,但仍不敌岁月浸染,现又是蔓藤遍沿,字迹难寻,只有一段佳话仍在风中飘荡。轻风漫漫,文脉绵延,“斯文在兹”,风淡云轻,独缺了“文泉”二字相伴。 责任编辑:戴梦岚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