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愿意深深扎入生活,简单,简单,再简单

 lemon0520 2016-05-05

如果你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从物欲的泥淖中挣脱,无法掌控生活的步调,没准最好的自救办法就是向梭罗学习:简单,简单,再简单。5月6日,美国文学巨匠亨利·梭罗逝世154周年纪念日。他以短暂一生竭力倡导返归自然,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累了吗?放下扛着的“包袱”喘口气,打开这封来自“瓦尔登湖”的邀请信……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Depapepe - Depacla - Depapepe Plays The Classics -


《你敢慢下来吗?》

(节选)

作者/央视主持人王宁

“时间老人”拽起长衫仓皇而逃,身后,飞刀片片催人老。

“时间
像是个蹒跚的老人......”当我脑海中第一次蹦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望了一下墙上的挂钟。黑色的木质方框里,两根粗细不一的黑色指针,纹丝不动。原来,在没有秒针的情况下,一分钟的时间长度,是静止的。坦白说,我从没留意过一分钟的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我想象着,时间留着白色的胡须,穿着白色的长衫,背着手,身子微微躬着,在没有花草装扮的干净而狭长的小路上,缓慢地向前踱着步。除了路边笔直的行道树,没人知道他已经走过了多远的路,是不是也曾翻山越岭、途路艰难?我还未老,但我就是固执地认定,时间就该是个老人,它只能是个老人,才能有定力不紧不慢,才能有智慧不患得患失,才能知道走的稳比走的快更重要,没有什么风景值得忘记终点,没有什么风雨值得寸断肝肠……

我任性地沉浸在时间老人宽厚的笑容里,好像岁月生来就该静好,不用一看见“静好”这俩字,就不觉感慨张爱玲般物是人非的心酸。身边,表姐一声干脆的“咳”,打断了我的静好,“时间哪儿是老人啊,你没听过吗,岁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有刀逼着你,你敢不跑快点儿吗……”耳边,她的声音快速运转,猛然间,时间老人拽起长衫仓皇而逃,身后,飞刀片片。

花朵怎样开放?月亮何时挂在树梢?悠闲成了无所事事的代名词。

你敢
慢下来吗?你能慢下来吗?别问我。这是太残忍的问题。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悠闲逐渐变成了无所事事的代名词,而无所事事只属于了失落的人?技术的革命赋予了人越来越出神入化的速度,人以此获得了久违的骄傲。当人把自己的速度可以完全托付给一台机器的时候,人忘记了自己的重量和年纪,自己的姿态和喘息,和脚踩在地板上的存在感。时间,纯粹为了速度计量,证明速度,是人唯一能抓住的价值。

比“出名要趁早”更动人心魄的是,买房要趁早,买车要趁早,找对象要趁早,生娃要趁早,创业要趁早,赶地铁也要趁早,四岁的儿子要学着开飞机,太早了吧?早?晚了要是别的小孩都开火箭了呢?……我们都卡着表,赶着上台阶,台阶没有尽头,只有永远的下一阶。多久了,我们不再在意一些简单平常的事了,太阳怎样升起?花朵如何开放?月亮什么时候挂在树梢?久石让的《fragile dream》是不是钢琴和弦乐的合奏?

什么时候起,你学会了使用“快进键”控制自己的人生?

当人
开始学会使用遥控器里“快进”这个按键的时候,每一个故事,就只剩下了,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只要最后一页足够精彩,成了很多人追求的人生。

慢的乐趣是如何失传的?难道它随着乡间小道、林间空地和深谷通幽都一起消失了?米兰·昆德拉说,念念不忘把自己的生活看作是一件艺术品的材质,是艺术家的真谛。这句话说的更实在点儿就是,艺术家就得和时间死磕,穿过所有人都司空见惯的事物,把每一处藏着美的地方都打磨出来。世间没有灵感,只有耐心。耐心,这不是此时的我们最缺乏的吗?有人在“唱吧”有了粉丝就想出专辑,有人刚拿起油画笔画出了直线就想做达利,有人三个月写本书就想当作家,有人从韩国回来就直奔娱乐圈。人们越来越不明白,能三分钟就上的头条,为什么要十年磨一剑? 

“千万不要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要朴素!” 

“人拥有
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在写下它的时候不会想到,十五年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简化成了一张自拍照,45度角的;“你是爱,是暖,是人间的四月天”缩减成了一条微表情,免费下载的。诗人,成了这个时代浪漫主义者自嘲的代名词。一百年前,雕塑家罗丹的遗嘱致青年人,世间有一种低级的准确,正如照相和翻模。一百年后,更多的青年人用照相和翻模书写自己的人生,更多的青年人不敢再看他遗嘱的第二十三段:“千万不要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要朴素!”

“每当我们想到些古老的文化,我们内心总会激起某种怀旧情绪。与其说是怀旧,倒不如说是一种渴望,渴望充分地体会那种古老时代地甜蜜地缓慢。古埃及文化延续了好几千年,古希腊文化也有一千年,由此可见,人的生活也是在模仿着历史:一开始,它沉湎于纹丝不动的缓慢之中,渐渐地,它加快了速度,然后,越来越快……”我们生活在的当下,究竟是快速的巅峰?还是缓慢的终结?



简单,简单,再简单

我们可以慢下来吗?

我们到底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

此时,你我面对的叩击心灵的提问,与一个多世纪前梭罗的困惑何其相似。

19世纪上半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时期。梭罗所生活的美国东北部,涌现了大量的工厂和铁路,商业盛极一时。在工业文明刺激下,人们只知一门心思赚钱,为了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整日忙碌,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泛滥。



△亨利·戴维·梭罗

(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

作为一个思想者,梭罗敏锐地感知到:这样的生活使人们丧失了生命的本真意义和自我存在的价值。1845年3月底,28岁的梭罗带着迷茫、痛苦,以及一把借来的斧头,走进了瓦尔登湖。这一住就是两年零两个月。

在瓦尔登湖,他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他与大自然同起同睡,在湖边种土豆、豌豆、玉米、萝卜,自制面包,打鱼狩猎。他像一位高古的哲人漫步于森林小径,思考生活真谛。



△瓦尔登湖附近,梭罗的隽语刻录在牌子上

他清晰地记得,一切生活因为自然的影响而变得超凡脱俗,他的心就如大海般宽广,神思则像雪莲那样无瑕。《瓦尔登湖》便是基于这段经历写成的。

就把疲倦的身心投掷到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去涤荡,听,答案已在耳畔回响……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然后从中学习,以免在生命终结时,

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匆忙去成功,

不顾一切沉湎于所谓进取?

假如一个人无法跟上同伴的步伐,

可能就是因为他听到了其他的鼓点。

就让他跟着自己听见的节拍走吧,

无论这种节拍是什么,有多远。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

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

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

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

把生活逼到绝处,

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

灵魂所需的必需品,

一件也不需要用钱来买。


我们说,只能这样的生活呵,

可是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

而生活方式就有这样的多。

一切变革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

每一刹那发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迹。


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

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

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

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


幸福就像一只蝴蝶,

你越是追它,它就越是躲着你。

但是,如果你将视线转移……

它便会轻轻地落到你的肩头。


我们每一天努力地忙碌,用力地生活,

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

只是一颗静下来的心。


你必须活在当下,

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

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

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

没有别的陆地,除了这一生,没有别的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