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镇化与环保:做到三水分离

 你是不一样 2016-05-06

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每天清晨,天刚方亮,小巷里就响起了摇铃声及“倒马桶了”的喊声,随着环卫车的咕噜声,一家家开了门,妇女们拎着马桶将粪便倒入集粪车中,随后环卫工人将装满的粪车送到苏州河畔的粪船中,再送到郊区农民手中。(65年暑期,我班10多人在长宁区清洁管理站干了2个多星期)

    现在的农村,大多数人家盖起了小楼,室内都装上了抽水马桶,粪水随水流进入小沟,再流入大河大江,最后流入大海。“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宝变成了一害。

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春天的蛙鸣声吵的你睡不好觉,走在乡间小道上,有时一不小心,一脚踩下去,就能踩死好几只跳动的蝌蚪。而现在,我就住在出门就是农村的小镇上,已经有几年听不到蛙鸣声了,只是偶尔在集市上看到有蛙肉出售。种地用化肥,有虫用杀虫剂。大量应用的结果是土地板结,污染了水源。而工厂排出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

三、城镇化不等于城市化,农村人口也不可能全部住到城里去。城市要建设,农村也要建设,东部要发展,中西部也要发展,地要种,山要管,矿产要开发,到处需要人。人人都想过好日子。全国二千多个县、市、区,大多数还是县。因此,城镇化本人理解为:除一部分成为市民外,相当部分还是就地改造,进行小城镇建设或农村社区化建设,让农民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四、小城镇(农村社区化)建设要求达到,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网络快捷,服务措施完善周到,管理规范,一句话和城市一样,甚至更好。

五、利用出游的机会,观察了几个扩建中的小镇和正在建设中的社区感觉:1、没有合理的规划。2、继续存在三水(雨水,粪水,含有害物的污水)合一,也没有污水处理措施。3、布局欠合理,本人不具专业知识,提不出全面的想法,只能提几点建议:

(一)小城镇建设要结合环保,做到三水分离。

好处是:1、雨水通过下水道收集起来,也可补充地下水不足;2、粪水通过下水道统一输送到小城镇外面农地蔬菜大棚基地,既节省水源,也可(足够)保证小城镇居民都能吃到有机蔬菜;3、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粪水不用处理),又可使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消除后的水用于抽水马桶用水。我国淡水资源不富裕,节水是国策。

(二)合理规划,做到出入方便,环境优美,日照充足。  1、设想一个7万人左右的小城镇模式:占地:1.5k(1.25*1.2),中心区0.5k㎡(0.7*0.7)建设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商店、行政等公共设施。中小学的体育措施晚上节假日对外开放。中心区周围1k㎡为居民区,三室一厅4人户。每栋楼高30米(9+底层储物间)一般每层8户(96*10米)每户120k㎡,前后楼距24米。好处是;(1)保证每户都有一个11平方的车库,一栋72户可提供76个车位,10k㎡以上的储物间(高度应在2.5米左右,可做小卖部用)。楼前有4.5米宽的通道和3-4米宽的绿化带。楼后也有4.5米宽的通道。车库顶上搞绿化。

2)左右楼距为14米,镇区主干道设计成米字型,道宽20米。

 这样:南北向、东西向、东南西北向、西南东北向,不管吹什么风,空气中的雾霾都能畅快消散。                             2、 所有企业 收污染处理措施均设在小镇周围,保证不再有污染。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应因地制宜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铁路车站附近进行社区化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