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庄的文化积淀

 政博 2016-05-06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情结,最直观、最集中的反映,恐怕就是目前许许多多村庄修建起来的大大小小的文化展示场所,如乡村博物馆、民俗文化园、农耕文化园、乡风文明馆、村史展览馆、乡村文化礼堂等等。近些年来,在各地农村采访时,这些文化展示场所往往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且不说这些文化展示场所在外观设计、展品设置上的匠心独运,单其展示内容之丰富就足以令人叹服。村史村情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展示介绍村庄历史沿革、姓氏迁徙、文化遗存、物产特产;展示村庄的历史传说、先贤故事和红色传统;展示不同历史时期村庄的变化和重大活动等。如北京市平谷区挂甲峪村,相传便是因宋朝爱国名将杨延昭阻击辽兵时在此挂甲歇息而得名,挂甲峪人代代传承的是爱国、爱家的情怀;而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南宋时期瓷片、瓦当的发现,将田头村历史向前推进了900年。石磨、石碾、石臼,风车、蓑衣、犁耙……这些原本十分平凡的生产生活农具汇聚在一起,老去的岁月里那些细碎的情怀,让人生发无限感念和珍惜。此外,乡风民俗的展示也令人目不暇接,村训、村歌、村规民约;饮食、服饰、手工艺品、民俗活动,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此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美丽多姿的乡村风貌、崇德尚贤的乡风民俗,村庄发展的愿景规划,无不蕴含着村民们的自豪感、村庄的凝聚力。

这些文化展示场所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发掘村庄文化积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的过程。2012年,北京延庆县大榆树镇新宝庄村决定建乡情村史陈列室,村里曾经的会计,当时已经84岁的刘桂林老人毫不犹豫地捐出了珍藏半个世纪的千余册档案资料,包括老账本、老文件、老书籍。村里找来专业人士按照年份从1950年到1984年,将老人捐赠的资料逐一归类。其中旧账本、户口簿、宅基地登记簿、分田账、记工账、农业税账、交粮账……各种账目应有尽有。在1968年的账本里,清晰地记着当年每户村民家的收支情况:朱玉臣,工分3543,全年收入198.41元,扣除上年欠村里的钱款,还欠村里154.75元。这些账本清晰地记录了那些苦难的日子,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成为大榆树镇乃至整个延庆县目前最完整的一套村级档案资料。

其实,就像北京作家崔岱远所说的,那些灵动的生活和琐碎的规矩就是文化。所谓传统并不玄奥,只不过是先人们曾经有过的生活状态。即便当初的生活环境已然不在,却总有一种传统和规矩,一种文化的积淀值得记忆吧?细细揣摩其中的道理,取舍之间,兴许会让今天的日子过得更滋润。

前不久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九龙湖村调研,我醉心的不仅是这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山村的自然风光,更醉心于他们依托文化礼堂建设精心打造的“茶、竹、寺、湖”四景文化,这不仅契合着当地龙井茶、春笋、香包、湖鲜四大特产,更分别应对着村庄“尚礼、清廉、敬顺、宽容”的四心精神,村庄的文化积淀如是,才有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是《乡镇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