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2013年写的博文不知为啥删了——内经论耳鸣_善生

 举手投足间优雅 2016-05-06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补足外踝下留之。
——皆出自《灵枢 口问》
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灵枢 决气》
从这个可以看出来,从耳上看,耳鸣是由于能够起到濡养耳朵的液不足,但整體到底如何還需要辨,这个液可以是类似于水饮导致口渴的那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导致不能濡养,也可能是本身津液虚而导致的不能濡养,所以耳鸣有时候表现为实证,有时候表现为虚证,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肾主耳,肾主的是一身当中的被五脏处理后藏下来的能起濡养作用的精、水、液嘛。
同样是《灵枢 口问》里还有一段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
就是眼睛跟耳朵都是宗脉之所聚,都需要受到液的濡灌,当“液”由于身体发生病态不能正常布化濡养的时候,耳朵就会鸣,
所以耳鸣有可能在整体表现为津液虚的证,
也有可能是水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养的饮证,弄得耳朵也好像燥证一样,
或者是阳气虚导致液精不能上承,也表现出仿佛燥的症状,概括说就是火象了,
当然也有可能真的是实热灼伤津液,但具体是不是真正的火不一定,
或者是肾功能受损,肾藏液的功能减弱,养耳朵的液自然就少了,所谓肾阳虚,
或者人体消耗熬夜过多真的耗伤阴液这类所谓的肾阴虚这样真正的燥的症状,
这几类都有可能造成耳鸣,或许可能性还多,所以必须要辩证论治,不能盯着耳鸣。
但总体是身体的液不能发挥正常的濡养作用。
所以如果从整体入手来考虑耳鸣的话,耳鸣就是个伴随症状,甚至不需要像抽筋用芍药那样地去考虑方证,身体整体好了耳鸣自然也就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