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得古韵独清静——王清的仿古玉雕

 藏玉APP 2016-05-06

 

 

 
他出生于蚌埠,却扎根在苏州,他眼神犀利,却性格儒雅;他坚守古韵,却不失创新,他守得清静,却不忘责任。他就是清静玉作的创始人——王清。
 

  

 

作者简介

       王清,安徽蚌埠人,青年玉雕艺术家,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理事,热衷于仿古题材的创作。对于仿古题材,王清认为不仅仅要继承古玉的历史韵味,还要将现代元素融入作品之中,在传承古文化的同时,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充分地展现出来。

 

 

 

 

少年大志    勇敢踏入玉雕界

 

 

王清自幼喜爱美术,时常临摹当时的动画片。小时候的一个下午,他有幸去了一家玉雕厂参观游玩,此后便对玉雕有了挥之不去的喜爱。2002年,年仅17岁的他,做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决定,离开学校学习玉雕。

凭着过人的绘画天赋,王清顺利进入了玉雕厂。入厂后,王清的师父根据他的具体情况,让他先从仿古件学起。对于一个心高气傲的青年来说,每天做着大同小异的仿古玉器,时间一久自然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王清的师父看出了他的烦躁,便画了一条汉代的螭龙交给王清,并嘱咐他,如果能把刺龙做好,以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十多天废寝忘食地努力后,王清出色地完成了这件作品。

师父看到王清确实有着过人的玉雕天赋,便重点培养他,让他尝试不同的玉雕题材。后来王清在做立体人物的时候,在“飞天”的形象上又花了两年功夫。艺满出师后,王清离开了玉雕厂,开始自主创作。

半年后,苏州玉雕名家沈国忠到蚌埠开厂,他们擅做现代感和艺术感较强的小摆件,与蚌埠多做大器型的风格不同。为了增长见识,王清便来到厂里参观。在那里,王清见识了沈国忠的老苏州工艺,并被深深打动了。
   
2007年底,王清决定转战苏州,经朋友介绍进入了黄铭玉雕工作室。两年之后于2010年初辞职后开始自己创作,然后把家里的弟、妹也带到苏州一起学习成长,成立了自己的工坊,继续进行仿古件制作。到现在他的清静玉作工作室已有十多人,事业蒸蒸日上……

在十多年玉雕之路的沉淀中,王清对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用心、执着,反复地品读玉料,因材施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仿古的那些纹饰,让你有无限想象,还有说不上来的古韵与情怀。”王清这样阐述自己对仿古件的热爱。

 

不忘初心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在王清的作品里,有一件令人震撼不已的作品,就是他去年的作品《逆行者》。“8·12天津爆炸事件”之后,“消防员逆行”的新闻图片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王清看到后,内心更是难以平静。在经过近一个月的日夜奋战后,他雕刻出了这件令人惊叹的《逆行者》,以来纪念此次事故中英勇无畏、逆行救人、壮烈牺牲的消防员战士。

这件作品一经问世,就有很多天津人意图高价收购此作,但王清无意出售,在他眼里,这件作品的价值不在于金钱,纪念才是其真正的意义。王清准备把这件作品捐献给天津塘沽正在筹建的8·12纪念馆,以此来践行一名玉雕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不拘传统     用创新理念打造精品

 

 

虽然王清以锦灰堆等仿古作品见长,但是他一直在尝试将玉雕这种传统工艺赋予现代感。对此,他这样对玉艺联盟的记者说:“80后、90后是当今市场上的主要消费群体,只有具有新意的玉雕产品,才能获得他们的青睐。不过,要真正把现代人物和景象体现在玉雕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慢慢简化结合。”

王清性格随和开朗,周末也经常与同行讨论玉雕制作。他认为,同行交流能学到很多东西,而整个苏州玉雕界的风气都十分开放,这是一件好事。除了交流学习,在王清心中,更重视的是与时俱进,敢想敢做,但不能为了做而做。他认为,对于年轻玉雕师来说,现在的学习模式和以前不同,不应该谨遵传统路线去走,只有用创新理念去打造精品,才能生存下去。“我给你一块料子,你要雕琢到自己都想佩戴。”这就是王清心中合格玉雕的标准。

谈到对玉雕市场的看法,王清认为有很多跟风者存在。他们使价格虚高,支撑不住又逐个关门,如此一来就扰乱了市场,因此他建议玉雕从业者应该理性。说到价值,在王清看来,只有真的好东西,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它的价值,而让每件作品都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是每一位玉雕师的责任。

就如同他工作室的名字一样,王清给了自己一份清静之地,也让自己做一个清静之人。但清静之外,这位80后的玉雕者也用行动在证明着,一个玉雕人应该有的责任和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