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天行韵 2016-05-06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河图洛书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母源,其中有神话传说、易学、数学以及天文、历法等内涵,各种说法和解读很多。

必须说明一点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用黑白点构成的数字形式的河图洛书,是否就是古人所说“河出图、洛出书”的那个河图洛书,其实并不能确定。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洛书由1-9的九个自然数构成,白点代表奇数(阳数),黑点代表偶数(阴数)。

我们知道佛家有万字符,如果把万字符和洛书重合会怎样呢?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计算一下就会发现,万字符两条折线所经过的洛书数字,每条线上的数字之和都是25,两条线再求和就是50。前文中我们多次说过,易学中有大衍之数五十之说。

在天文学上,普遍的共识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具有旋臂结构,万字符就很像是这种旋臂结构的描述(银河系究竟有多少旋臂以及旋臂的精确位置可能并不确定)。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万字符一般被当作佛家的标识,但事实上,万字符的历史要久远得多,在地球上分布的范围也远远不止供养佛的国家和地区。

从公元前5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西亚)到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都有万字符的存在。

从古代的克里特人、特洛伊人到早期基督教及拜占廷的艺术作品,从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到中南美洲的玛雅人、玻里尼西亚人,都很喜欢使用万字符的装饰图案。

在中国同样有非常古老的遗迹证明万字符的存在。湖南的彭头山(公元前6000年左右)和高庙文化遗址(公元前5000年左右)、浙江的河姆渡(公元前5000年左右)、甘肃青海之间的马家窑(公元前3000-2000年)、内蒙的小河沿(公元前2800年左右)、广东的石峡文化遗址(公元前2800年左右)等等,都有用万字符作装饰的陶器等物品被发掘。

北京的天坛,其建筑上就装饰有无数的万字符。

由此可见,万字符的产生年代很久远,分布范围遍及全球,而且在各大文明中,万字符都有着相似的含义,代表吉祥好运,往往还与神联系在一起。

洛书的数字结构隐含万字符,或说可以与万字符完美融合,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河图的数字结构也隐含其中呢。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如上图所示,1和6、2和7、3和8、4和9分别位于万字符的一条旋臂上,“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这样的分组不就是河图吗?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需要注意的是,在万字符结构中,1、6与4、9在同一条折线上,2、7和3、8在同一条折线上,也就是说,1、6与4、9处在相对的方向上,2、7和3、8处在相对的方向上。

如果按万字符的结构,那么,河图中的2、7和3、8这两组就需要互换位置。

PS:前文《从阴阳消长看先天八卦并商榷》中也有类似现象,用另一种推演逻辑后正好有两个位置的分布需要对调,但就此下结论说河图以及先天八卦有误显然也是草率的。

有点扯远了,本文是说宇宙的运动轨迹,简而言之,洛书里包含有万字符结构,万字符的形状与银河系的俯视图很相似。

再来看洛书。

1-9这九个数,1、3、5、7、9是奇数属阳,2、4、6、8是偶数属阴。

我们按顺序将阴阳两组数各自连接起来。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我们会发现,两条线的方向一个向上一个向下(符合阳升阴降)而且两条线互相交叉。

再把线条换成平滑的曲线看看。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这样的螺旋结构就与我们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对应上了。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那么,这样的螺旋形在宇宙中存在吗?

我们都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地球公转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一年后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否回到了一年前的位置呢?

以太阳为参照系,好像答案是肯定的,要不每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怎么都会如约而至呢?

确实如此。但有一点别忘了,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那太阳呢?

不要说宇宙了,太阳连银河系的中心都不是。就像地球有公转一样,太阳也有公转运动,它绕着银河系的中心一刻不停地在向前飞奔,时速高达7万公里。

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365天,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银河年,具体数值有不同的估算,大概是2-2.5亿年。

也就是说,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因为太阳的公转,相对于银河系来说,地球还有一个与太阳一至的公转运动。

比如说你手里有一个火把,现在抡圆了胳膊转圈,那么,火把的运动轨迹肯定是个封闭的环形。好了,现在你继续抡圆了转圈,同时开始跑起来,那么,现在的火把会划出什么样的轨迹来?

没错,正是伏羲女娲交尾那样的螺旋形。

其实月亮的轨迹就是这样的,因为它围绕地球旋转的同时,由于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亮同时也就有一个绕着太阳旋转的运动,它运动的轨迹也是螺旋形的。

实际上,月亮、地球和其它七大行星,还有太阳以及各种星体,它们的运动轨迹都是这样的螺旋形,我们想象中的圆周运动其实并不存在。

所以,把伏羲女娲交尾图理解成二人婚配实在是太低估和侮辱古人的智慧和发现了。

当然了,螺旋形不仅在大尺度的宇宙空间存在,在地球上的自然界也是一种普遍性存在,诸如我们身体里的DNA,菜市场里的竹笋等等。

关于地球和自然界的这种螺旋式运动和结构,请看一段更加直观而且颇为震撼的视频:

搬运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那么,洛书里由阴阳数构成的螺旋形能证明古人也知道地球的运行轨迹吗?现在就下结论说能或不能恐怕都不客观。

我们当然不应该过度拔高或意淫中国先祖们的成就如何了不起,但同时也更不应该过于贬损古人的智慧。

在大众语境中对古代社会的描述和想像,或许有太多做为后人不应有的自负与高傲以及对古人的严重低估吧。

PS:洛书里的阴阳数可以构成螺旋形,这提示我们,如果把九宫格形式的平面化的洛书变成立体的球状,那么,这种螺旋形不就更加一目了然了吗?

洛书里的宇宙运动轨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