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整合心得——耳聋耳鸣的治疗思路整理(一)

 xiuyin 2016-05-06

15年前上临床开始,感觉最难治的病就是失眠(所幸现在已经有点把握了!)和耳聋耳鸣,按传统穴位,或效或不效。最近受肌筋膜链启发,以及一些群友的教诲(李建民老师、长春中医药大学齐伟、马来西亚李晔等),对耳聋耳鸣的治疗有一些感悟。请大家指正。

一、从结构入手解读常规特效穴

(一)局部特效穴的作用解读


上图罗列了与耳朵有关的局部因素。结合耳朵上(帽状腱膜、颞肌)、下(胸锁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前(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后(头夹肌、枕下肌)、内(骨膜、听小骨综合体)、外(耳廓)的结构,可见常用穴位的刺激目标。

说明:

1从头顶向耳朵斜刺,扎“米”字或“卡”字形,使针感传到耳朵是从华山四维针法李民老师处学来。吾以为是松解帽状腱膜,如能摸到帽状腱膜中梭形的小结节(托马斯理论),用手或用针松解应该更有效。

2晕听区平刺为松解颞肌。吾以为不如李建民老师的按图章法处理得干净。缺点是费手。

3紧贴耳道,在骨性结构的筋膜缝隙里是针灸的一些特效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健耳穴等。一个道理:松解耳廓筋膜连接,期望力学传导或感觉传导入内耳。

4翼内肌和翼外肌源自戴维斯的无痛一身轻中反复提到的耳鸣肌肉。下关是最好的刺激处,喜欢沿着下颌角扎起点也可以。咬肌也是。

5枕骨下肌是全身肌肉的调控中心,必扎之处。

6正骨整脊(看下图)


以上来自李建民老师和齐伟教导!有效!

(二)远端特效穴的作用解读

1凡是中医全息理论认为和侧头部有关的穴位均可用。典型代表为液门、中渚,养老、侠溪等(个人感觉用处不大),还有耳穴的内耳区(特效)。

2全身结构影响耳朵!

二、从思路寻找新的方法

这部分是刚想出来的,试验了部分病人,有效,还需继续观察!

1、 纠正姿势,特别是头颈肩的位置。

2、病人自我松解耳道和骨性结构之间的筋膜缝隙。多个方向拉耳朵就可以啦!某个方向上竟然有和针感入耳一样的感受!多拉几下!像拔萝卜一样!


看了上面这张图,你应该明白想动动里面,应该怎么拔萝卜了!

3、手法松解翼内肌、胸锁乳突肌(为了省手,让病人自己做)。

总之,以我目前的能力,耳聋耳鸣几乎均可有效,但是最终有人可以痊愈,有人较难,与年龄、病程有关。但是加上后面的几招后疗效有所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