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绍兴:寻访书圣故里(上)

 老苞米的书屋 2016-05-06



 
 
   绍兴书圣景区位于蕺山南麓大片古民居之中,这便是书圣的入口处,进入这个牌坊,与王羲之的故里只有咫尺之遥了。
   不愧是书圣故里,无论是街巷的名字,还是粉墙上的题壁,处处都与书法密切相关。
   在这个牌坊上有一副对联,文采一般,不知为何人所撰。上联为:曲巷长街重展千秋画卷;下联为:戒珠题扇永留万古书香。横批为:翰墨春秋。
 
 
   朋友说,几年前,他曾经来过书圣故里一次。只因那次看得不够仔细,所以这次一定要细细品味一番。 

 
   显然,书圣故里是刻意保留了古城风貌,一进入里弄小巷,便是满眼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青石板路、台门庭院,让你瞬间便觉得时间变慢了,心情也随之增加了几分宁静。
 
 
此桥名为探花桥。据清《乾隆绍兴府志》记载:“探花桥,在县治北,旁有小桥,曰田家桥,桥下曰田家楼。”史料记载,明弘治理年,一个名叫谢丕的读书人中了探花,其家居于绍兴此处,故建探花桥于近旁。
 
 
    探花桥的那端,一个妇女正在涮拖布。 

 
   像许多江南人一样,书圣故里的人有很多是枕水而居。屋顶的花草和窗内的杂物,让人有感受到一种亲切的人间烟火的生活气息。
 
 
    下了探花桥,朋友指着小巷尽头的塔影说,书圣故居就在那座塔下。
 
 
   这是立在路边的书圣故里的游览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脚下的位置就是探花桥。
 
 
   这条南北走向的街叫蕺山街。蕺山是绍兴的历史名山,又名王家山,源于王羲之的故居就在此山脚下。 

 
   走在蕺山街的青石板路上,望着越来越清晰的文笔塔的身影,我们知道,书圣的故居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路上见到这样一个雅致的去处,里外透着书香。细看,方知道这是一间茶舍。
 
 
    在这面粉墙上写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旁边有一块碑,这便是有名的题扇桥。 

 
   因为一时疏忽,竟然没有拍下题扇桥,这一幅是从网上搜到的。
   当然,此题扇桥已经不是东晋时期的那座桥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题扇桥,是清道光八年在原址重修的,桥体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旁竖有由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的石碑一方。碑旁设有圆桌和鼓形石凳,可供游人小憩。
 
 
   关于题扇桥,有一个算是家喻户晓的传说。
   说是有一天王羲之访友归来,经过一座无名的石桥,见一个老婆婆在桥上叫卖扇子。走近一看,是手工编织的六角竹扇,做工并不精细。过往行人没有一个买她的扇子。老婆婆一脸愁容,无精打采地吆喝着。王羲之十分同情这个卖扇的老婆婆,上前问道:你的扇子几文钱一把?”
   老婆婆回答说:“自家编的扇,五文钱一把。” 

 
   王羲之没再说什么,去桥下一家小店借来笔墨砚,回到桥上,把老婆婆的七八把扇子都给涂划了。老婆婆一看,急了:“你把的扇涂成这个样子,叫我怎么能卖出去?”
   王羲之题完扇,微微一笑:“老婆婆,现在你的扇每把至少能卖二百文。”
   这时在一旁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见王右军在扇上题了字,争相购买。顷刻间,老婆婆的扇子都卖光了。 

 
   在题扇桥旁,有一个小码头。码头上有一间小亭子,名为“题扇亭”。亭子里,有三五人在聊天。 


   前面那幢房子上的山墙上有“王羲之陈列馆”的字样。同样是不知道被什么念头左右,我们没有进去参观。
   照片是左上方有亮点。 
 
 
    书圣故里有许多这样的小巷,常会令我产生进去看一看的冲动。 

 
   这扇门前是一条小巷,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笔飞弄”。
   这又是一个与书圣有关的故事。
   传说王羲之不肯把字轻易送人,却仍有人求字。有一富商做通了王羲之邻居老大妈的工作。几日后,大妈怀抱大白鹅,来到王羲之家中,王羲之爱鹅,特别开心,愿意为大妈写几个字。大妈依照富商要求,要王羲之写几个字。当富商去老大妈家拿字时,刚好被王羲之撞见,王羲之极度懊恼,连声说“我今后再也不写字了!”于是一把抓起那支笔,向书桌上一掷。不料,那笔从桌上弹起,穿破窗纸,沿着窗外弄堂向前飞去。这条弄堂,后人就把它称作“笔飞弄”。 

 
   尚德当铺,书圣故里景点之一。
   尚德当铺建于清代,当时绍兴当铺遍及城乡,据调查,光绪二十九年,绍兴的当铺有六十四家之多,尚德当铺即是其中之一。而“绍郡当业,皆地方绅富组织之”,尚德当铺老板王达夫是号称“王百万”的巨贾。 

 
   尚德当铺的左右两边细心的游客可发现在墙上嵌着两块石碑,上面刻着“三槐堂王界”。
   我还算细心,不但发现了两块石碑,还拍下了其中的一块。 
 
 
   据说,绍兴共有十座古桥,现在已经大部分不见了。这是十座古桥之一的蕺坊桥。 
 
 
   蕺坊桥左侧的粉墙上,有王羲之的墨宝《得示帖》。全文如下: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翻译成白话,大意如此: 收到您的来信,知道您的病情还没有好转,我非常担心。因为不能接触雾气,我的状态也非常不好,明天日出后才能出发到您那里去,(现在还在)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身体恢复)。王羲之敬上。
 
 
   书圣故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充满文化的魅力。在这样一块被千年文化精髓浸润的土地,曾经留下了多少历史名人的足迹。 

 
   书圣故里是鲜活的,不像有些景区,里面没有了人间烟火,活色生香,成为纯粹令人观赏或瞻仰的殿堂。
   书圣故里是接地气的,这里依然生活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寻常百姓。他们是风景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会让人感到亲切。 

 
   王羲之的《二谢贴》。全文为: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翻译成白话就是下面的意思:两位谢先生见信如晤!未能当面问候二位没有及时责诉(自己),很是不安。羲之代女儿(向二位)叩拜请安了。想必阿耶家小一切都好吧?()前些时患的病已好了些,对(你们)提出来的建议是应该试着加以参考和推察。左侧身体剧烈疼痛,(勉力写到这里,知名不具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