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密码】刘邦为什么能当皇帝

 jason_yangzx 2016-05-06


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55岁的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拉开大汉四百年基业的大幕。


这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王陵等人说,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就是因为刘邦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而项羽却自私自利。刘邦说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说到点子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刘邦不仅“自知”,而且“知人”。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任。张良、萧何、韩信,都堪称人中龙凤,每一个人都各有所长,且其特殊才能都远在刘邦之上,刘邦均将他们罗致麾下,而且不嫉贤妒能,不弹压掣肘,能用其所长,把每一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为每个人淋漓发挥自己所长创造了条件。张良定国策谋大计,萧何理国事抓经济,韩信统大军略城地,三人均有出色表现。


孙子兵法应用专家杨天林老师解析刘邦成功之道



刘邦不仅善用人,而且善驭人。韩信出身贫穷,为人所不齿,后来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但一直不为项梁、项羽叔侄所重用,韩信因此背楚投奔了汉军。经过汉将夏侯婴的推荐,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萧何通过几次谈话看中了韩信,认为应当重用。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六月,韩信认为自己在刘邦麾下还没有得到完全施展才能的机会,觉得屈才,于是又从汉营逃亡。萧何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这是个疏忽,所以来不及与刘邦商量,就亲自去追赶韩信。这时有人在刘邦面前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听了又急又气,如同失掉了左右手。等萧何回来时,刘邦又喜又恼,责备他不该逃跑。萧何告诉他是为了追赶韩信,刘邦不太相信,认为追赶这么一员小官吏不值得。萧何对刘邦语重心长地说:“一般的将官容易得到,韩信却是不可多得的国家至宝,挑不出第二个。如果想争夺天下,就必须有韩信这样的人才共谋大计。”刘邦听取了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统率三军。而且在任命韩信为大将那一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设置了高坛、广场,让韩信到高台上受命,给了韩信足够的尊崇和面子,树立了韩信在众人面前的威信和号召力。拜礼完毕后,刘邦把韩信召到跟前咨询平定天下方针,韩信的回答,同样语出惊人,这就是几乎与诸葛亮的《隆中对》齐名的《汉中对》。只可惜,刘邦身边的能人太多,而后来的韩信也居功骄恣,加之品德名声不好,才不为后人称道,否则的话,他一定会和诸葛亮一样齐名。


韩信想要一个“桃子” 刘邦给了他“一篮水果”


韩信军事才华出类拔萃,很快成为刘(邦)、项(羽)争雄中影响战局胜败的关键性人物。


刘、项鏖战正酣。十一月,刘邦被楚军围困在荥阳(今河南荥阳),难以脱身。而韩信大军却凯歌高奏,大破楚军,斩杀楚大将龙且,占领齐地,锐不可当。此时韩信不仅没有加急进攻楚军,解刘邦之围,而是派人给刘邦送信,请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但信的措辞用语还是比较委婉。


热盼韩信解围的刘邦看到韩信的这封信时,勃然大怒,大骂韩信:“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在张良、陈平劝说下,刘邦压住了胸中的怒火,不但满足了韩信想当代理齐王的愿望,而且更为慷慨大度,一步到位,直接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本来想要一个“桃子”,刘邦却给了他“一篮水果”,这显示了刘邦高超的驭人之术。可以想象,获封齐王后的韩信,心情之激动、脚步之轻盈,怀着对刘邦的感恩心情,加快了攻楚的步伐,与彭越等人分进合击,很快改变了楚强汉弱的战场局势,导演了兵陈垓下十面埋伏的历史活剧。假若,刘邦当时未满足韩信的请封,势必与韩信生隙,埋下取败祸因;假若刘邦比较小气,虽满足了韩信心愿,仅封了个“假王”(代理),也会让韩信感觉出刘邦的勉强之情和心胸狭窄,也就不会换来韩信满腔的“忠汉”之心。




通过封赏大臣传递政治信号


楚汉战争胜利后,封赏大臣是摆在刘邦面前一项复杂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刘邦认为,应当将萧何推为第一。然而其他曾追随刘邦东征西讨的大将们不服,认为自己“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浴血奋战,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怎能反而功劳居首呢?


这时,刘邦说出了一番惊人的话。他反问诸将:“知道打猎是怎么回事吗?知道猎人和猎狗的区别吗?”他说,猎狗只有追擒野兽的功能,而猎人却能指挥猎狗去追猎物。诸将只不过是擒杀野兽的猎狗,只有萧何,才能称得上是猎人。


这话说得太伤众将官的心了。众将官心内不服,但谁也不说话,选择了沉默。后来,在论定功臣的位次时,场面又陷入了尴尬。众列侯一致认为,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理应排第一。刘邦显然是想让萧何位列群臣之首。正在为难之时,洞明上意的关内侯鄂千秋站出来说话了,他说:诸将皆为一时之得失。而楚汉相拒五年,汉王失军亡众,只身逃遁数次,皆靠着萧何从关中遣军补其亡失,数万兵众招之即来。汉与楚在荥阳对峙多年,军无见粮,也是萧何及时转漕关中,以给不足。这样才能使汉军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万世不朽之功。这一公平的评论,终于说服了诸将,大家都公推萧何功劳位居第一。


刘邦公然驳了众将官的面子,力排众议,推封萧何为天下第一功臣,这样做的“成本”似乎太大。而这也恰恰反映出刘邦的过人之处,他是要通过尊崇萧何来向天下释放一个个信号:天下初定,今后国家的头等大事将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军事虽亦重要,但与民生问题比较起来,显然要往后放一下。今后,国家急需的是重生产、懂经济的人才,而不是冲锋陷阵、搏杀疆场的将士。可以认为,刘邦封萧何是传递其战略重心由“军事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显著性标志。


史书记载,刘邦封赏诸大臣是分阶段进行的。最先封赏的是最亲近、最重要的二十几位大臣。其余的大臣因对军功多寡的认定有异议,“日夜争功而不决,未得行封”。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时,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刘邦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怕刘邦会找机会诛杀他们。刘邦问计于张良。张良问刘邦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张良听后,就建议刘邦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封官加爵是迟早的事,就不会乱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催促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刘邦封雍齿这一举措,看似平淡,却富有深意,他向大臣传递出一个信号,所有对建汉有功者都会按照功劳大小受到封赏,刘邦不会给大家穿小鞋,也不会暗地里使绊子。


季布和丁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了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曾悬赏千金、缉拿季布,后来终于如愿以偿。但他想到自己也需要季布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他为郎中。丁公听说了,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偷偷放走刘邦的救命恩人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前去拜见刘邦,没想到却被刘邦抓了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刘邦杀丁公封季布传递出的信号是,朝廷需要的永远是忠心耿耿的臣子,而不是左右逢源的贰臣。


国学有大智慧,杨天林老师一直致力于孙子兵法与国学应用智慧的传播。期待刘邦的成功智慧对您有所启示。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学习刘邦的领导艺术就更有现实价值。


杨天林 孙子兵法应用专家

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首席国学应用导师,广东广业学院特别顾问,广州民营经济研究会人力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杨天林老师现任多所大学总裁班授课老师、北京东方智略签约讲师、时代光华管理学院高级讲师、北京中智信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特聘专家、赢家大讲堂栏目专家、总裁网金牌讲师、新加坡中华国学研究院特聘专家等。荣获2013全球500强企业商学院最认可的TOP100培训专家最佳兵法传播奖。

发行光盘《孙子兵法应用智慧》

主讲电视节目《三国兵法智慧》

主讲课程

上兵伐谋——古典兵法现代应用之6项修炼

孙子兵法与商战韬略

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

三国兵法智慧

国学文化与职场修炼

内圣外王——企业管理中的国学智慧

领导决策智慧与韬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