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斓旅: 【干货】业务分拆——3步看懂基本面 面对个股,常感到基本面无从下手,特别是多主业、业务复杂的...

 klfzlzy 2016-05-06
面对个股,常感到基本面无从下手,特别是多主业、业务复杂的公司。没有太多专业知识、时间和耐心,去深入了解更多。特别在参考券商研报时,有几个克服不了的心理顽疾:
      (1)对盈利预测半信半疑,券商笼统地给几个数(比如净利润、EPS),看不到详细的推演过程;
      (2)还有几个老大难:券商几无卖出评级,推出研报的时机令人捉摸不透,个股研报总是就着个股内部转、没有对比分析,风险提示一笔带过,不同券商的结论打架等;
      (3)企业经营层面的,行业专业知识方面的,更为精深,一些原始的数据源,不知如何获取和证伪;有时会对一些专业性的判断,产生自我怀疑。
        这是我们进入股市都要走的路。不管如何,券商的研报须大力借鉴、参考、甄别,机构的资讯数据获取能力、与上市公司的对接能力、专业性和话语影响力,都是不可替代的。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对于研报,重视论证过程、重视定性分析、重视对比分析,一些结论性的、定量的、过于短视的、单向的、主观因素较多的内容,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动手解决、排除,无关是否专业出身,所有人都是从不懂到懂一点点,从懂一点点到懂更多。网络搜索无边界,集腋成裘。一个可行的方法是:
      始终围绕企业的业务分类(主营与非主营),一步一步地去分拆公司的整个基本面,把每项业务从定性+定量2个角度逐个落实(经营上的 + 业绩数据上的 + 资本运作上的)

       具体什么意思呢?就是想方设法把公司的业务类型搞明白、把总的营业收入拆开来看,让自己能看得懂这家公司的各个子项,就像我们外出时能在脑海里勾画出自己家里沙发和床的不同摆放位置,最后是为了更好地看到经营整体。面对股票代码,展现给我们的第一个疑问总是,“它是干什么的?”
      
1直观印象:上官网,了解它的产品、服务是什么?
如果不幸,部分公司没有官网,也尽量想办法去搜找一些同行业公司的资料。借助图片、视频等获得直观印象,知易行难,尽量选我们生活里也能接触到、看得懂的业务类型,尽量选主营业务少的企业,有助于跟各种文字内容对应起来。归结起来,至少要对上市公司有一个模糊的心理定性,大概明白公司是靠什么吃饭的了(有哪几块的业务、主要产品/技术/服务是怎样的、如何赚钱、客户是谁等等)。



2、细节定性:“主营业务” + “行业分析”两把刷
招股说明书是核心利器(如何看,可参考这篇,非常好的介绍:https://xueqiu.com/8592131633/39871539),择其要者:主营业务、行业分析,这2部分内容细读下来,初步解决几个问题:企业是干什么的,包括产品品类、技术特点、服务类型、销售方式、客户特征、母子公司情况等细节加深,遇到不懂的关键词,搜之;在行业内分工如何(产业链:上中下游,最好找容易理清的)、有哪些竞争对手(上市和非上市的,都记录下来,看它们之间简单粗暴的数字对比,也是很有用的初级排除法,包括营收净利数据大小、市场占有率、毛利率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波特五力、SWOT模型,这个容易理解,建议动手笔划笔划,分析企业的5个维度怎么样,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记录下来,后期跟踪基本面动态时,可作为企业核心的变量来考察)。



         对“主营 + 行业”的更深理解,这两把刷子刷下来,是最考验投资者功力的部分。我们多数人,没有相关行业经验(参与实际经营或行业内人员),需要的,是通过不断积累学习,构建外部的知识链,帮助树立企业经营的观念,始终从企业经营这个角度去看一家公司,换句话说,假设自己是老板,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什么意思呢?任何研报、数据,都是静态的、没有血肉的,只有能够对应上企业的实质产品、运营、管理、战略,从这些生意上的根本,来回测研报、数据,才算是真正理解企业的基本面,而且这些要素,于所有行业、企业都是共通的。所以,我想,看透招股说明书,绝非一朝一日之功,大到宏观经济、商业史,小到企业管理(商业模式、营销战略、资本运营、财务分析等等),一通百通!外行人努力万小时也能成为半个专家,这一点毫无疑义。


3、定量分析:一张Excel窥全局
        定量是对定性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最终展现给我们的是数据。如何看数据?同样可从业务分类入手,如没有太多时间细看3大报表,一定要看营收结构(主营构成),以最简单的券商交易软件为例,摁下F10,就可看到这些:


        这几组业务数据的变化及原因就是分析尔康制药基本面的口子,特别是占营收比重最大的淀粉胶囊(众所周知,尔康已经研发出淀粉胶囊替代明胶胶囊,销售释放、营收大增)。同样的,分析所有公司都可将业务分类作为切入点(光券商软件不够,可借助东财、同花顺),对各项业务的营收和净利来源逐项逐项地进行层层分解。横向拆解的方法主要有:
        (1)主营与非主营。如腾邦国际的机票代理业务(主业)、互联网金融共同构成其营收。其中机票代销是增长的,金融服务(包括旅游收入等)增速加快。

      (2)按品类构成。如翰宇药业的营收由几大类药物构成,其中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是2015年三季报增长的原因。

(3)按地域构成。如润达医疗的收入主体在华东地区,东北、西南地区的扩张是其业绩变量,特别是东北地区的营收大幅增长,构成其2015年半年报、三季报增长的重要原因。

        再如宋城演艺在杭州(大本营)以外几大城市的项目复制,构成其2015年度业绩大增以及未来继续看好的基础。

         这3个分解只是常用的切入类别,部分行业公司的业务类别有其特殊性,比如养殖行业,就可以按饲养的动物类别进行分类;比如金融业的券商,其业务构成可按传统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自营业务来分类。进行分类拆解是定量分析的第一步,前提是要足够了解该公司所有业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再来看另一种定量拆解方法:
           纵向拆解一般用来辅助横向拆解,主要有上下游分析(产业链分析)、季度拆分(年度拆分)等。比如按品类分析腾邦国际的机票代理收入+ 互联网金融收入时,就需理解其行业的上下游属性,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其旅游业务的衍生业务,有着紧密的上下游关系,旅游业务的铺展情况就直接关系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流量和变现情况。腾邦国际的例子可能还不是非常明显,在半导体行业,同方国芯定增800亿元的大案例,未来就是全产业链整合(上游晶圆制造——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典例,如将来对同方国芯的定增项目进行业绩归因时,其收购标的的上下游公司在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核心业务数据上会有不同表现,最终也就影响其总营收和净利润。按季度或年度拆分,实质上就是在横向分解时,需留意部分公司明显的季节性、跨时性,比如工程软件类的公司,面对政府部门或企业部门,其第四季度的回款是存在差异的,政府部门回款率可能偏低,就会影响其营收;
         总体上说,几乎全部上市公司的营收都可按业务构成进行分解。简单易行的方式,用一个Excel表格,分门别类地将公司的所有业务类型、业务进展、近几年的数据等全装进去,每当财报发布后,及时更新进去,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推演过程了,动态变化层面的东西就能抓到了。

       还是得强调,数据本身是静态的,如果要透过数字,深入其中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落脚点又回到了企业经营层面,只有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壁垒)、财务状况等,才能做到成功把脉业绩增长的具体原因(包括:产能释放、销售提价、新品放量、横向业务拓展、地域扩张、政策利好等)。
        这些增长的具体原因落实后,还得分析其不同的含金量,是源于企业经营这个核心层面上的质变,还是源于非经营性因素的偶发影响。比如医药行业中的制药公司,业绩增长如果是源于研发加强、新品上市并爆发,打破了招标降价的负面因素而逆势增长,就是很好的实质性增长;如果制药公司的营收增长是源于政府补贴,则大打折扣。
        区辨增长的实质性与否、增长的持续性与否、增长的动因真实与否。业绩地雷大致分为几种: 1)偶发性增长,如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过大;2)无实质业务整合的合并报表(进入2016年以来,部分净利增速过大的公司基本源于简单粗暴地收购并表);3)阶段性突增(这种多产生于阶段性的原材料价格下跌、产品销售提价、政府补贴等,如近期火热的血液制品、染料等几个涨价板块);4)增长的动因不可持续(部分公司的业绩增长水分过重,服务于管理层的套现和相关利益方的退出,很容易被证伪;也有些公司增长的动因源于战略上的狂飙突进)。
        由业务分拆入手,经历过“直观印象——细节定性——定量分析”3个步骤后,对上市公司的熟识度会逐步加深,对影响业绩的核心变量也会更有把握(每项业务的业绩增减原因、业务进展状况)。后面要做的事,就是:
         动态跟踪,设立时间轴(更新各细分业务的动态,明白利好利空的短长因素,利用季报、年报,发现各业务条线的同比环比变化,在公司整体被市场认可前,提前捕获重要的向好信号);同时,扩面,从个股上升到行业,找同行业公司之间的业务重叠度、可比性,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战略调整的细枝末节,能够有所观瞻和区辨,避免盲目悲喜或黑天鹅。




@今日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