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外灘女神像”背後的秘密【圖】

 還舊樓主. 2016-05-06

告诉你消失的“外滩女神像”背后的秘密!

     如今,横贯市中心的延安东路,曾是一条分隔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界河——洋泾浜。河浜被填没造路后,取路名为“爱多亚路”,这是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名字。
 

    世纪20年代,一座纪念碑曾地跨两界的中央,她就是堪称“上海第一碑”的外滩“欧战纪念碑”,又因其顶部的“和平女神”像,而被人们称为“和平纪念碑”。

    和平女神像,两旁为铜制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左手爱抚一战争中失去母亲的孺童,以使他不再受到伤害;右手正欲按于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头顶上,以抚慰她心灵中深深的创伤。

    和纽约曼哈顿港的自由女神像面对大海不同,当年,从海上到达上海黄浦江的人们,看到的是和平女神像的背影——这种造型庄严却不失艺术美感,神圣而兼有悲悯。

    在碑的背面刻有八字铭文:“功炳欧西,名留华夏”。这八个字代表着什么历史?从中透露出的历史背景又有哪些?

    自开埠以来,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之地。随之而来的,是旅沪欧美各国侨民的快速增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旅沪欧美青年侨民纷纷启程回国参战,其中不少人牺牲在战场,再也没有回到上海——这“功炳欧西,名留华夏”八个字,正是为了纪念这些再也没能回到上海滩的年轻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上海租界方面成立欧战战事纪念委员会,并下设纪念碑委员会,以促成此事的完成。委员会最终采纳的设计,来自(英商)马海洋行。这个名字或许让上海人觉得陌生,但他们留给上海的建筑作品,大家一定不陌生:外滩一号,亚细亚大楼(后来成为太平洋保险总部所在地)


    上海跑马总会大楼


    淮海中路上的上方花园


    还有淮海中路1273弄,被网友称为“上海最漂亮的花园洋房”的新康花园。


    言归正传,1924年2月16日早晨,近万上海市民涌入外滩地区,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当局,还对交通进行临时管制。下面这张照片,记录了仪式举行时的场景:参战士兵、万国商团团员、巡捕、童子军代表在纪念碑前就位;万国商团军乐队和法军军乐队陈列于纪念碑两侧。

    正午12时,揭幕典礼正式开始。由庇亚逊爵士前导,意大利总领事为纪念碑揭幕。外滩观礼人群随即欢呼雀跃,此时万国商团军乐团奏乐,随后牧师开始为阵亡者举行祷告仪式。祷告完毕时,停泊于黄浦江上的军舰鸣礼炮。

    只可惜,和平的日子实在太短了,日本的侵略让上海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1941年底,侵略军跨过苏州河,占领了公共租界的中心区。

    作为敌对国标志性的建筑物,和平女神像被野蛮地拆下,两边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被毁掉,至于碑面的文字则被全部磨去。和平女神已逝,和平也化为乌有。

    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将拆下后尚保留着的女神像,归还给英国领事馆。但是,这时,西方人在上海的独立统治已结束,而重建纪念碑又需要巨额的经费,要恢复这个欧战纪念碑,已难以考虑和实施。

    和平女神像于是就成了历史记忆中的一个旧上海名迹。时至今日,无论是外滩改造工程时,还是上海开埠170年的今天,都会有了解这段历史的网友问起,“为何不重建和平女神像?”毕竟,这不是单纯的一件艺术品,作为一个殖民地气息浓重的雕塑,怎可再次重建呢?

歡迎進入個人圖書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