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分级动脉瘤性SAH患者的术后影响因素

 springer009 2016-05-07

目的:观察影响外科干预的颅内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前瞻性纳入9个中心218例接受开颅手术、血管内治疗或脑室外引流等手术干预的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分级(WFNS)4/5级患者。登记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的WFN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Fisher分级、Classeen分级,是否脑疝,呼吸是否平稳,动脉瘤的特点,手术方式,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等,分析影响患者术后1年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的相关因素。

结果:出院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74例(33.9%)死亡,27例(12.3%)重残或植物人状态,117例(53.7%)恢复良好。其中WFNS4级患者恢复良好率为68.9%(91/132),WFNS5级为30.2%(26/8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疝,呼吸不稳定,入院时的WFNS分级、GCS评分、Fisher分级、Classeen分级,术前GCS评分,出院时GOS评级等是预后的影响因素;而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动脉瘤位置、大小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54,95%CI:1.18~5.48,P=0.017)、出院时GOS评级(OR=0.028,95%cI:0.004~0.208,P<0.001)是影响1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针对高分级动脉瘤性SAH,早期积极的外科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的年龄、出院时的GOS评级是影响术后1年疗效的主要预测因素。

 

1、一般资料:

218患者接受了开颅手术、血管内治疗或脑室外引流等手术干预,31例采取内科治疗(1年随访只有1例生活自理,3例依赖生存,其余均死亡)。

218例患者中,男105例,女113例;年龄为19~75岁,平均(54.3±11.5)岁。

责任动脉瘤:前交通动脉动脉瘤7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6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5例,后循环动脉瘤49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9例。

入院时WFNS4级132例,WFNS5级86例。

 

2、纳入及排除标准:

动脉瘤性SAH,年龄18~75岁,入院至术前任意一时间段WFNS4/5级入选。其他疾病引起的SAH;中止治疗者;其他原因引起颅内血肿者需排除。

 

入选病例均经头部CT证实SAH,头部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在登记表上记录其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的WFNS分级、Fisher分级、Classeen分级,入院时是否脑疝,入院和术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呼吸是否平稳,动脉瘤的特点,手术方式,并发症,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及随访等动态信息,并上传至互联网。

 

4、治疗方案: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治疗风险的评估等决定手术干预方式。手术干预方式分为3类:开颅手术组包括单纯动脉瘤夹闭、动脉瘤夹闭+脑室外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血管内治疗组包括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栓塞+脑室外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单纯减压组包括脑室外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按手术距离发病的时间分为超早期组(<24h),早期组(<72h),中期组(<10d)和晚期组(≥10d)。

 

结果

 1.出院1年的随访结果:

218例接受手术干预的患者中,1年内死亡74例(33.9%),植物人状态或重残27例(12.4%),恢复良好117例(53.7%)。其中132例WFNS4级患者恢复良好91例(68.9%),86例WFNS5级恢复良好26例(30.2%)。

 

2.影响1年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高,病死率升高,而良好率下降;WFNS4级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5级的患者;脑疝和呼吸不稳定,入院时GCS评分、Fisher分级、Classeen分级,术前GCS评分,出院时GOS评级均与术后1年预后的有关;而手术方式(开放手术与血管内治疗)、手术时机、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等对患者术后1年的预后影响不大,见表1。

 

3.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54,95%CI:1.18~5.48,P=0.017)、出院时GOS评级(OR=0.028,95%CI:0.004—0.208),P<0.01)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讨论

高分级动脉瘤性SAH的患者不管是否采取积极的治疗,曾被认为总体预后不良,临床上常采取消极的保守治疗,待病情相对稳定或改善后再考虑手术。近20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对这一人群的治疗作了积极的探索,发现25%~53%的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本研究218例患者总体良好率为53.6%,略高于近年的文献报告。这些结果说明,积极治疗高分级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是合理的,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手术时机一直以来是高分级动脉瘤性SAH治疗的争论点。本研究组结果显示,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均没有显示超早期、早期及中晚期外科干预后1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超早期及早期手术可以更早地干预动脉瘤,避免其再破裂出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故尽早针对动脉瘤进行病因干预可能是一种更积极的态度。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的增加、出院时GOS评级与远期疗效相关,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既往文献也报道,年龄与预后呈负相关,本组数据也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死率升高,预示老年人预后更为不良。究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出血时损伤重,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致后期康复潜力下降,更容易并发SAH相关的早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有关。出院时患者SAH相关并发症及基础疾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基本趋于稳定,大多数患者在此基础上经后期的康复能进一步改善,出院时GOS评级能较好地预示术后12个月的结果。

入院时患者是否脑疝、呼吸是否平稳仅在单因素分析中显示与预后相关。部分学者认为,入院时瞳孔光反射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而Mack等认为,脑疝常与发病时严重的临床表现密切关系,但如果立即得到治疗,预后并不会比相同分级的非脑疝SAH患者差。呼吸不平稳在SAH患者常见于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神经元性肺水肿及老年人原有心肺疾病恶化。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导致呼吸不稳者甚至停止,但部分患者经及时给予呼吸支持、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结果;而神经元性肺水肿致呼吸不平稳者,经积极内科干预后能得到有效控制。入院、术前GCS评分只能反应即时的评分,而且受诸如脑内血肿、急性脑积水等因素影响;Fisher分级、Classeen分级主要反应脑室和SAH出血量的多少,通过脑血管痉挛或脑积水从而影响预后。这些因素由于存在可能的相互作用,在多因素分析中未体现出对预测的意义。

虽然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但是在3种手术方式中,血管内治疗和开颅手术相比较,预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单纯的减压手术。虽然本组单纯的减压手术也有50%的良好率,但是病例数仅有10例,而且存活的患者未行病因处理,还面临再出血的危险。

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由于并非所有的高分级动脉瘤患者均接受积极的手术治疗。另外,登记病例中WFNS4级患者比例高,故病例选择的偏倚始终存在。本研究所有随访工作均由神经外科医师进行,随访的偏倚也难以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