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犟木匠 2016-05-07

对于「木呓」(WOODZZZ)创始人兼设计师张鹏飞来说,木头都是有生命的。他说他们设计的初衷,就是让每一块木头诉说自己的故事。「呓」是梦中的倾诉,他以「呓」为名,是为了想给人一种最自然的传达的感觉。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

大学的时候,他偶然捡到了一块木头,接着就拿回宿舍没日没夜地用小刀削啊削,这种体验让他满心欢喜。但张鹏飞与木头的缘分,从他出生时就开始了。他出生在东北一个木头世家,父母是做家具作坊的匠人,他从小在木板、木块、刨花堆里长大。

在家具厂看着父母处理木材,是张鹏飞小时候关于木头的最好的回忆。他对设计癖记者说:「那时候父母先从木材市场买来整棵的原木,然后拉到锯木厂用铁塔般的轰鸣的带锯开成木板,再把湿漉漉的木板立在阳光下晒干,晒轻了一些后搬到院子中分层码好,搭成体量惊人像楼房一样高大的木垛。」很小的时候,他就参与了这些过程。

他还记得他在粗大松木中空的树洞里钻进钻出,采集松脂。帮父母翻动阳光下的榆木板以便晾晒均匀,帮父母抬比较轻的杨木板子,或收拢散落一地的流淌着新鲜汁液的树皮,然后眼睁睁盼望着那木垛越磊越高,希望它能够超越周围一切建筑,成为他的舞台。

直到其他木匠师傅也爬上木剁,把晾干的木板一块块扔下去,在叮叮当当中变成各种桌子、柜子,他对木剁的兴趣也在逐渐降低。这时他便开始收集木匠师傅们截下来的木块,把他们钉在一起或粘在一起,变成汽车,或者变成机器人什么的。现在他手上还有好几道伤疤,都是那时候用小刀削木头留下的。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为每一件作品打上「WOODZZZ」

创办「木呓」,始于张鹏飞对自己生活的救赎。「木呓」是他和妻子甘梦琼(当时还是女朋友)在2013年3月开始尝试搞起来的一个独立手工木质品品牌。当时,虽然他俩在上海都有稳定的工作,但对当下的状态并不满意,觉得有点迷茫。于是他寻思着用木头做点什么。最初的构想就是现在的篝火灯。「当初我在3D软件中构建出这个结构,我被它迷住了」,他对设计癖说,「后来我买了些木料自己锯、凿,终于做出一套样品。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挂在网上卖,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精巧于结构的「篝火灯」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篝火灯

最初,张鹏飞只是想用榫卯结构做一款灯具。因为这种结构方式比较契合木头的特性,同时也比较方便组装,方便日后网络销售过程中的包装和运输。最后综合考量了结构、体量、木料等等因素之后做出来的产品,就像一堆篝火,所以自然而然有了「篝火灯」这个名字。

集水火之精华的「木髓台灯」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木髓台灯

在「木髓台灯」里,张鹏飞想让木头的以其原初状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在他看来,一棵树扎根泥土与大地,枝干却向着无限虚空伸展。木头的生命始于水,归于火。所以即使一小段木头,也蕴藏着水与火的精髓。「木髓灯」用一段处理好的原始的木头,配上复古灯泡,点亮它,让昏黄的灯光在皮纹沟壑间流动。

但是要让一段木头保持原初的状态,意味着让时间定格在一段脱离了泥土的木头上,让其在死后保持生前的状态,不缩水、不脱皮、宛如青春永驻,其加工过程,也耗费了张鹏飞相当的心力。

通达现代规矩的「矩灯」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矩灯

「矩灯」的原材料是回收的旧料,它们来自张鹏飞老家被拆除的大修厂的房梁檀木。「虽然表面有氧化,但刨开后芯材却依旧凛冽通透,不可多得。惊喜的张鹏飞用这段木料做出一盏灯」,张鹏飞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古人以绳木为规矩,今人以铝铁为规矩,正如古人以柴为光源,而今人以电为光源,这其中有相通之处」。取「通达规矩」之意,这盏灯取名「矩灯」。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木材

对木头的融入血液的爱让他在选材上十分严格。出自他手下的木质成品,除了合法的拆房老料,其余一律选用 FSC认证的环保可持续木材。这是一种比金属、塑料更加环保的材料,被称为「绿色木材」。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固碳」的作用,确保了对森林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对森林原住民的保护。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在工厂里进行「浮灯」的加工

除了爱与保护,他对木料木材,还有一份像对朋友一样的了解。「木呓」的选材十分丰富,基本上是根据木头的「木性」不同。木头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有性格,此即「木性」。他举例道:他老家辽西北地区出产的山榆木内含胶质,泡水再阴干后,内部的胶质溢出,会把树皮牢牢抓住,掰都掰不下来,这就比较适合做原生态类的产品,比如年轮钟,挂钩类;而像红橡木、黑胡桃木因为都是进口板材,加工性好,常用于室内装修,出于整体风格协调的考虑,他也会常用来做一些灯具、小件家具等等。

有时候他会根据产品的需求定位来选择木头,有时候又根据不同木头的特性来做不同的产品,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与探索。

克服困难成就满足

一些难以克服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是张鹏飞做「木呓」时的最大的困难。拿「木呓」的一些原生态单品来讲,木髓灯、年轮钟并不是随随便便在一段破木头上挖个洞、接上灯泡。

张鹏飞:以木为友的「木呓」设计师

张鹏飞在工作室制作「+」钥匙扣

木头有生命,更有「木性」。一段木头你砍下来放在那儿,它会很快变形、开裂。不同木头变形开裂的条件、角度、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这都是因为「木性」不同。这涉及到木头内部无数的细胞以及细胞内部、细胞之间的自由水、结合水、结晶等等概念。

「举个例子,你在新料湿度很大的时候钻一个孔,过几天水分蒸发湿度改变后,这个孔的尺寸可能发生惊人的变化」,张鹏飞向设计癖解释道。如何保证各种切割方式做出来的木制成品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稳定不裂不掉皮,从木料的选材到处理,这期间他进行了无数次尝试,经过太多失败。有时候看着一堆堆裂开废掉的半成品,他说他真会有一种无路可走的感觉。

而正因为这样,最终能够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产品推向市场,并信心满满地对客户保证木性稳定时候,他的成就感无以言表。

追寻内心,他无畏向前

在设计的路上,张鹏飞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学生。他戏说:最满意的永远是「下一件作品」。因为最新的作品是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之后的产物,比如最近的新品「浮灯」,在效果、工艺、品控方面,都是做的比较好的。

有了工作室之后,他的工作条件好了很多,不用委身在自己的公寓里做木活了。现在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在辽西老家工厂或者上海周边的木材加工厂做成半成品,运到上海的工作室进行组装。

最近,张鹏飞已经辞职了,他要专心投入到自己的品牌「木呓」中来。关于生计和温饱,他没有考虑太多。他说:「我相信,一个人如果以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为生,那是绝对错不了的。」

图片来源:部分来自光电效应,部分由张鹏飞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