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改善天然青金石因矿物杂质多而显得不均匀的外观,常采用类似翡翠的优化处理方法,即染色和上腊(浸蜡) 1染色:整体色调深蓝,不见特征的黄斑或白斑,却见界限模糊的浅蓝色斑块。缝隙处的蓝色较周围更深是破绽。 2上蜡:色调多为较深的青偏紫,常有胶着感。放大观察可见局部蜡质脱落现象。他们往往组合使用,先染色后上蜡。尽管最外层的蜡比较容易辨认和清除,但请不要迷信染色的就一定会褪色,先进的染色技术完全可以做到颜色“岿然不动” 二、替身: 真正的青金石矿藏很有限,但一眼望去类似的矿物可不少,有些本身就是青金岩的组成部分,难免不甘心地走到前台“喧宾夺主”一把。抛开专业的检测数据和破坏性检测方法。在此,星之缘石坊列出最常见的三种并将其特征概括道来: 1.方纳石:颜色与本尊类似,但多见白色或浅粉色的条纹,几乎不见黄铁矿。质地较粗,也较本尊轻一些,透明一些。 2.染色岫玉:岫玉产于我国辽宁岫岩。它多用来仿制翡翠等饰品。染色后的岫玉,颜色多呈浅蓝色,且表面有质感较强,不见黄铁矿。 3.染色大理岩:有较明显的均匀的颗粒结构,放大镜下观察可见蓝色染料集中在颗粒边缘呈网状分布,而颗粒本身并不着色,硬度较小。可以被小刀滑动 4.染色碧玉:又称瑞士青金石,蓝色分布不均匀,常在条纹和斑块部分显得更深,没有黄铁矿。硬度较大。 三、人工仿制: 品相再完美也只能是模仿秀,科技发达的今天,天然特性索性人造也非难事。因颇受欢迎,青金石的人工仿制派成员虽不多但名声倒是不小。 料器仿青金:也就是最传统的玻璃,常掺入铜粉模仿黄铁矿,更有旋涡翁、铸模痕、气泡等玻璃的特有标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料器。涉足的领域很广,白玉啊,翡翠啊……都有料器的身影) 熔结的合成尖晶石:明亮而均匀的蓝色,细小而规则分布的黄铁矿,密度可达3.52g/cm³,手感比青金石重很多,但在滤色镜下呈现亮红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