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公二十五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5-07


【原文】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1,以报孝伯之师也。公患2之,使告于晋。孟公绰曰:“崔子将有大志,不在病3我,必速归,何患焉?其来也不寇4,使民不严,异于他日。”齐师徒归。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5,据于蒺藜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7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8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9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

夏五月,莒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弗许。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10之。贾举、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皆死。祝佗父祭于高唐,至,复命,不说1112而死于崔氏。申蒯侍渔者,退,谓其宰曰:“尔以帑13免,我将死。”其宰曰:“免,是反子之义也。”与之皆死。崔氏杀鬷蔑于平阴。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14民者,岂以陵15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卢蒲葵奔晋,王何奔莒。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与大夫及莒子盟。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闾丘婴以帷缚其妻而载之,与申鲜虞乘而出,鲜虞推而下之,曰:“君昏不能匡,危不能救,死不能死,而知匿其昵,其谁纳之?”行及弇中,将舍16。婴曰:“崔、庆其追我。”鲜虞曰:“一与一,谁能惧我?”遂舍,枕辔而寝,食马而食,驾而行,出弇中,谓婴曰:“速驱之。崔、庆之众,不可当也。”遂来奔。

崔氏侧庄公于北郭。丁亥,葬诸士孙之里。四翣17,不跸18,下车七乘,不以兵甲。

晋侯济自泮,会于夷仪,伐齐,以报朝歌之役。齐人以庄公说,使隰鉏请成19。庆封如师,男女以班20。赂21晋侯以宗器、乐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晋侯许之。使叔向告于诸侯。公使子服惠伯对曰:“君舍22有罪,以靖小国,君之惠也。寡君闻命矣。”

晋侯使魏舒、宛没逆卫侯,将使卫与之夷仪。崔子止其帑,以求五鹿。

初,陈侯会楚子伐郑,当陈隧23者,井堙24、木刊25,郑人怨之。六月,郑子展、子产帅车七百乘伐陈。宵突陈城,遂入之。陈侯扶其大子偃师奔墓,遇司马桓子,曰:“载余。”曰:“将巡城。”遇贾获,载其母妻,下之,而授公车。公曰:“舍而母。”辞曰:“不祥。”与其妻扶其母以奔墓,亦免。子展命师无入公宫,与子产亲御诸门。陈侯使司马桓子赂以宗器。陈侯免,拥社,使其众男女别而累26,以待于朝。子展执絷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子美入,数俘而出。祝2728社,司徒致29民,司马致节,司空致地,乃还。

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齐成故也。

赵文子为政,令薄诸侯之币,而重其礼。穆叔见之。谓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30矣。齐崔、庆新得政,将求善于诸侯,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

楚薳子冯卒,屈建为令尹,屈荡为莫敖。舒鸠31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离城,吴人救之。子木遽以右师先,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帅左师以退。吴人居其间七日。子强曰:“久将垫3233,隘及禽也,不如速战。请以其私卒诱之,简34师陈以待我,我克则进,奔则亦视之,乃可以免,不然,必为吴禽。”从之。五人以其私卒先击吴师,吴师奔,登山以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傅35诸其军,简师会之,吴师大败。遂围舒鸠,舒鸠溃。八月,楚灭舒鸠。

卫献公入于夷仪。

郑子产献捷于晋,戎服将事。晋人问陈之罪。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36。则我周之自出,至于今是赖。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我又与蔡人奉戴厉公。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乱,成公播3738,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39恃楚众,以冯40陵我敝邑,不可亿41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获成命,则有我东门之役。当陈遂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惧不竞,而耻大姬,天诱其衷42,启敝邑之心。陈知其罪,授手于我。用敢献功。”晋人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43,且昔天子之地一圻44,列国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晋人曰:“何故戎服?”对曰:“我先君武、庄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复旧职。’命我文公戎服辅王,以授楚捷,不敢废王命故也。”士庄伯不能诘,复于赵文子。文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乃受之。

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

楚蒍掩为司马,子木使庀45赋,数甲兵。甲午,蒍掩书土田,度山林,鸠4647泽,辨京4849,表505152,数疆5354,规偃豬55,町原防,牧隰5657,井585960,量入修赋,赋车、籍61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既成,以授子木,礼也。

十二月,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62于巢。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63,是君也死,疆其少安。”从之。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楚子以灭舒鸠赏子木。辞曰:“先大夫蒍子之功也。”以与蒍掩。

晋程郑卒,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焉。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子产喜,以语子大叔,且曰:“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今吾见其心矣。”子大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64,其过鲜矣。”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乌乎,《诗》所谓‘我躬65不阅66,遑恤我后’者,宁子可谓不恤其后矣。将可乎哉?殆67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曰:“夙68夜匪解69,以事一人。’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70,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会于夷仪之岁,齐人城郏。其五月,秦、晋为成。晋韩起如秦莅盟,秦伯车如晋莅盟。成而不结。

【译文】二十五年春,齐国崔杼率领军队征伐我鲁国北部边境,以报复孟孝伯侵犯齐国那次战役。鲁襄公很担忧,派人报告晋国。孟公绰说:“崔子将要有大志,不在于不利我,必然会很快回去,担忧什么呢?他来也不侵扰,使用民众不严厉,和以前不一样。”齐军来后徒然而归。

齐国棠公的妻子,是东郭偃的姐姐。东郭偃是崔武子的家臣。棠公死,东郭偃为崔武子驾车去吊唁。崔武子见到棠姜很美,就让东郭偃为他娶过来。东郭偃说:“男女婚配要辨别姓氏,如今您是丁公的后代,下臣是桓公的后代,不可以。”崔武子占筮,遇《困》卦变《大过》卦。太史都说“吉祥”。拿给陈文子,陈文子说:“丈夫从风,风陨落妻子,不可以娶,而且其《繇》辞说:‘其沉溺于乐器之间,就等于是被困在蒺藜中;其进入自己的王宫,见不到自己的妻子,这就是有凶的表现。’沉溺于乐器,前往就不会成功,被困在蒺藜中,所依靠的就会使人受伤;进入自己的王宫,见不到自己的妻子,这就是有凶的表现,就会无所归宿。”崔武子说:“寡妇有什么害处?他的前夫已经承担了。”于是娶棠姜为妻。齐庄公与棠姜私通,屡次到崔家去,把崔武子的帽子赏赐给人。侍者说:“不可以。”齐庄公说:“不是崔武子的帽子,难道就没有帽子了?”崔武子因此怀恨,又因为齐庄公乘晋国动乱间隙征伐晋国,说:“晋国必然会来报复。”于是打算杀死齐庄公以取悦于晋国,但没有获得机会。齐庄公鞭打侍人贾举,而又亲近他,贾举就为崔武子找机会刺杀齐庄公。

夏五月,莒国因为且于战役的缘故,莒子到齐国朝见。甲戌日,齐庄公在北郭宴请莒子。崔武子推说有病不能办事。乙亥日,齐庄公询问崔武子,乘机又与棠姜幽会。棠姜进入室内,和崔武子从侧门出去。齐庄公拍着楹柱唱歌。侍人贾举制止随从入内而自己进入,关闭房门。甲士们鼓噪,齐庄公登上高台请求,甲士们不允许,齐庄公请求结盟,甲士们也不允许。齐庄公请求到太庙里自杀,甲士们也不允许。都说:“君主的臣子崔杼患病,不能听命,这里靠近君主的公室,陪臣巡夜搜捕淫乱的人,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齐庄公翻墙,甲士们射箭,射中股,坠下,于是杀死了他。贾举、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都被杀死。祝佗父在高唐祭祀,来到,复命,不脱官帽就在崔武子家被杀死。申蒯是管理渔业的人,退出来,告诉家臣主管说:“你带着我的妻儿老小逃走,我准备一死。”他的家臣主管说:“逃走,就是违反了先生的最佳行为方式。”于是与他一起自杀。崔武子在平阴杀死鬷蔑。

晏子站立在崔武子家大门外,守门人说:“您要死吗?”晏子说:“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君主,我要死吗?”守门人说:“走吗?”晏子说:“这是我的罪过,我要逃亡吗?”守门人说:“回家吗?”晏子说:“君主死了,我回哪儿?统治民众的人,岂能侵犯民众?社稷是主要的。臣服于君主的人,岂能只为糊口?社稷是养育民众的,所以君主为社稷而死,那么就死去,为社稷逃亡,那么就逃亡。如果为自己而死去,为自己而逃亡,不是他私下亲昵的人,谁敢承当?而且人们有君主而杀死他,我哪里能为他而死?但又能回哪里去呢?”守门人开了大门晏子进入,头枕在尸体上大哭。起来,往上跳三次后出去。有人告诉崔武子说:“必须杀了他。”崔武子说:“他是民众仰望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卢蒲葵逃奔到晋国,王何逃奔到莒国。

叔孙宣伯在齐国时,叔孙还把他的女儿嫁给齐灵公,受到宠爱,生了齐景公。丁丑日,崔杼拥立齐景公为君主而自己为辅相,让庆封为左相,与国人在太宫结盟,说:“有不亲附崔杼、庆封的……。”晏子仰天叹息说:“我晏婴如果不亲附忠君利国的人,有如不亲附上天。”于是歃血为盟。辛巳日,齐景公与大夫们以及莒子结盟。太史记载说:“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了他。他的弟弟接着这样写,因而被杀二人,他们的弟弟又这样写,崔杼就放了他。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拿着同样的竹简前往,听说已经如实记载了,才返回去。

闾丘婴用车帷幔捆绑妻子而装上车,和申鲜虞坐一辆车逃走,申鲜虞把闾丘婴的妻子推下车,说:“君主昏庸而不能匡正,危险而不能救援,死而不能一起死,只知道藏匿自己亲昵的人,有谁肯接纳我们?”走到弇中,准备住宿。闾丘婴说:“崔杼、庆封在追我。”申鲜虞说:“一对一,谁能让我害怕?”于是住下,头枕马鞍而睡。喂马而后自己饮食,驾车而走到弇中,告诉闾丘婴说:“快赶马。崔杼、庆封的人多,不可抵挡。”于是逃奔到鲁国来。

崔氏把齐庄公的棺材放在北边外城。丁亥日,安葬在土孙之里。用了四个棺饰,不留通道,陪葬下等战车七辆,不带兵甲。

晋平公渡过泮河,在夷仪会盟,征伐齐国,以报复朝歌那次战役。齐国人以庄公事解说,派隰鉏去请求平定。庆封去到军中,把男女分开。把齐国宗庙里的器具、乐器送给晋平公。凡是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大夫、百官正长、师旅及留守的人,都送给礼物。晋平公也允许了。派叔向报告诸侯。鲁襄公派子服惠伯回答说:“君主赦免有罪,以安定小国,是君主的恩惠。我们君主听闻命令了。”

晋平公派魏舒、宛没迎接卫献公,准备把夷仪给予卫献公居住。崔杼制止卫献公的妻子儿女,来谋求五鹿这个地方。

当初,陈哀公会合楚王征伐郑国,在陈国军队经过的路上,堵塞水井,砍削树木,郑国人很怨恨。六月,郑国子展、子产率领七百辆战车征伐陈国。夜晚突然奇袭陈国都城,攻进城中。陈哀公挟带太子偃师逃奔到墓地,遇见司马桓子,说:“载上我们。”司马桓子说:“我要巡视城防。”遇见贾获,载着母亲及妻子,贾获让母亲及妻子下车,把车辆交给陈哀公。陈哀公说:“放弃你的母亲。”贾获推辞说:“不吉祥。”和妻子扶着母亲逃奔到墓地中,免除了灾祸。子展命令军队不要进入卫献公宫室,与子产亲自守卫宫门。陈哀公派司马桓子把宗庙器具送给他们。陈哀公免除官服,抱着社稷牌位,让民众男女分别随从,在朝廷上等待。子展拿着绳子进见,再拜稽首,捧着酒杯进献。子产进来,点数俘虏后出去。祝宗举行祓祀,司徒交出民众,司马交出兵节,司空交出土地,于是回国。

秋七月己巳日,诸侯在重丘结盟,这是因为齐国平定的缘故。

赵文子执政,命令减轻诸侯的贡品,而注重礼仪。穆叔进见,告诉穆叔说:“从今以后,战争可以减少或消除了。齐国的崔杼、庆封新近当政,将向诸侯谋求友善,武与楚国令尹相知,如果恭敬执行礼仪,用文明辞令引导,以安定诸侯,兵灾就可以消除了。”

楚国薳子冯去世,屈建担任令尹,屈荡担任莫敖。舒鸠人终于背叛楚国,令尹屈建率军征伐,到达离城,吴国人救援。屈建于是以右翼部队先行,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率领左翼部队后退。吴国人处在两军之间七天。子强说:“时间久了就会下陷并狭隘,狭隘就会被擒获,不如速战。请求用我个人的士兵去引诱,你们挑选精兵等我,我能攻克就前进,我逃奔你们也看着,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俘,要不然,必然被吴国擒获。”大家听从了。五个人带领他们的个人士兵攻击吴国军队,吴军逃奔,登山远望,看见楚军没有后继,就重新追逐,靠近楚军,精兵会合,吴军大败。于是包围舒鸠,舒鸠人溃散。八月,楚国灭掉舒鸠国。

卫献公进入夷仪。

郑国子产向晋国献捷报,穿着军服处理事务。晋国人询问陈国的罪行。子产回答说:“从前虞阏父担任周国陶正,以服从侍奉先王。我们先王依赖其利器使用,因为他们是神明的后代,就把大女儿太姬许配给胡公,而封他在陈地,以具备三种恭敬。那么陈国就是出自周国,到今天还依赖周国。陈桓公时发生动乱,蔡国人想要立他们的后代,我们先君庄公奉事五父而拥立,蔡国人杀了他,我们又与蔡国人奉事拥戴厉公。到了庄公、宣公时代,都是我们所拥立。夏氏的动乱,成公逃亡动荡,又是我们让他回国,这是君主所知晓的。如今陈国忘记周国的大德,蔑视我们大的恩惠,抛弃我们姻亲,仗恃楚国军众,以依靠其侵犯我敝邑,不让安宁得逞,我国因此而有去年请求征伐的报告,但没有获得允许,反倒有陈国进攻我国东门的战役。在陈军经过的路上,水井被堵塞、树木被砍削。敝邑非常畏惧不敢竞争,但羞耻太姬被辱,上天诱导正派,启发敝邑之心。陈国知道他们的罪过,会在我国受到惩罚。因此我们敢于献功。”晋国人说:“为什么侵犯小国?”子产回答说:“先王的命令,只要罪过所在,各有法律,而且从前天子的土地方圆一千里,列国的土地方圆一百里,以此递减。如今大国土地多到方圆几千里,如果不是侵犯小国,怎么得到的呢?”晋国人说:“为什么穿着军服?”子产回答说:“我先君武公、庄公担任周平王、周桓王卿士。在城濮战役中,晋文公发布命令,说:‘各自恢复原职。’命令我文公穿着军服辅助周王,以接受楚国俘虏献给天子,这就是我不敢废弃王命的缘故。”士庄伯不能再质问,于是向赵文子回复。赵文子说:“他的言辞顺理,触犯就不吉祥。”于是接受献捷。

冬十月,子展辅相郑简公去到晋国,拜谢伐陈之功。子西再次征伐陈国,陈国与郑国媾和。孔子说:“《志》书上说:‘言语用来完成意愿,文明用来完成言语。’不言,谁能知晓其意愿?言说不文明,就像行路不远行。晋国为霸主,郑国进入陈国,不善言词就不能成功,要谨慎言辞啊。”

楚国蒍掩担任司马,子木让他具备赋税,检点装甲兵器。甲午日,蒍掩记载土田,度量山林,计算湖泽出产,辨别土堆山陵,标记纯粹的盐碱地,计算边疆水淹地,规划蓄水池,划分原野防地,在低湿地及沼泽地放牧,在富足肥美的土地上划分井田,衡量收入修正赋税,贡赋车辆,登记马匹,贡赋车辆兵器、步兵兵器、盔甲盾牌的数量。完成后,交给子木,符合礼仪。

十二月,吴王诸樊征伐楚国,以报复水军战役。进攻巢城城门。巢牛臣说:“吴王勇敢而轻率,如果开启城门,他将会亲自攻门,我射他,必然能杀死他,君王死了,疆土就能安定了。”众人听从。吴王攻门,巢牛臣隐藏在短墙后射箭,吴王死了。

楚康王由于灭亡了舒鸠国而奖赏子木。子木推辞说:“这是先大夫蒍的功劳。”因此赏赐蒍掩。

晋国程郑去世,子产才开始了解然明,向他询问执政。然明回答说:“把民众看成儿子一样,看见不仁爱的人就诛杀,就像老鹰追杀鸟雀一样。”子产很高兴,将此话告诉子太叔,而且说:“以前我见到的只是然明的面孔,如今我见到了他的心。”子太叔询问政事于子产,子产说:“政事如同农事,日夜思考之,思考其开始而成就于最终,早晚而行为,行为不超越所思考的,就像农事有界限一样,过错就会很少。”

卫献公从夷仪派人告诉宁喜复位之事,宁喜承许了。太叔文子听说后,说:“呜呼,《诗经》所谓‘我穷尽了也不会与你计算,你何必顾恤我的以后’的意思,宁先生可以说是不顾恤后代了。难道可以吗?大概不可以吧。君子的行为,要思考其结局,要思考其反复。《书》上说:‘谨慎开始恭敬结局,最终不会困窘。’《诗经》上说:‘早晚勤勉不松懈,全心侍奉贤宣王。’如今宁先生看待君主不如弈棋,他怎能免除祸患呢?弈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战胜对手,而何况安置君主而不能决定呢?必然不能免除祸患了。九代相传的卿族,一下而灭亡,可悲哀呀。”

在夷仪会盟当年,齐国人在郏地筑城。当年五月,秦国、晋国讲和。晋国韩起去到秦国参加结盟,秦国伯车去到晋国参加结盟。两国讲和但不牢固。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48年,周灵王二十四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十三件事,一是齐国崔杼侵犯鲁国北部边境,无功而返。二是追述了崔杼弑君的原因。三是晋平公在夷仪会盟,征伐齐国。四是郑国征伐陈国,迫使陈哀公投降。五是诸侯在重丘结盟。六是舒鸠人背叛楚国,楚军征伐舒鸠,灭掉舒鸠。七是卫献公进入夷仪居住。八是郑国子产到齐国献捷。九是郑简公去到晋国拜谢。十是楚国进行人口、经济普查。十一是吴王诸樊征伐楚国,结果在巢城战死。十二是晋国程郑去世,子产才了解然明。十三是卫献公从夷仪派人告诉宁喜复位之事。

——————————————————

【注释】1.鄙:(bǐ比)《管子·侈靡》:“国贫而鄙富,苴美于朝。”《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县鄙之人,入从其政。”《左传·庄公二十六年》:“群公子皆鄙。”《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这里用为边邑、边境之意。

2.患:(huàn)《管子·大匡》:“夷吾之所患者,诸侯之为义者莫肯入齐。”《易·既济·象》:“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说文》:“患,忧也。”这里用为担忧、忧虑、害怕之意。

3.病:(bìng)《管子·君臣下》:“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老子·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论语·雍也》:“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语·鲁语上》:“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韩非子·说林下》:“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史记·商君列传》:“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秦。”《广雅·释诂三》:“病,难也。”这里用为不利之意。

4.寇:(kòu)《易·渐·九三》:“凶,利御寇。”《书·舜典》:“寇贼奸宄。”《书·吕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左传·文公七年》:“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吕氏春秋·贵公》:“大兵不寇。”《说文》:“寇,暴也。与败贼同义。”《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这里用为入侵、侵犯之意。

5.石:(shí食)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书·舜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郑玄注:“石,磬也。”这里用为乐器之意。

6.蒺藜:(jí极li)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横生在地面上,开小黄花,果实也叫蒺藜,有刺,可以入药。《易·困·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楚辞·七谏》:“江离弃於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辞海·草部》:“蒺藜,亦称‘刺蒺藜’,‘白蒺藜’。蒺藜科,一年生草本……我国各地均产,长江以北最普遍。”这里用指为草本植物之意。

7.济:(jì技)《书·君陈》:“必以忍,其乃有济。”《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管子·宙合》:“毒而无怒,此言止忿速济也。”《老子·五十二章》:“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荀子·不苟》:“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淮南子·览冥》:“杀黑龙以济冀州。”《后汉书·荀彧传》:“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资治通鉴》:“以济大事。”这里用为成就之意。

8.嫠:(lí厘)《左传·昭公十九年》:“莒子杀其夫,已为嫠妇。”苏轼《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兮嫠妇。”这里用为寡妇之意。

9.说:(yue)《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管子·小问》:“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韩非子·二柄》:“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10.弑:(shi)《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左传·宣公十八年》:“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论语·公冶长》:“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论语·先进》:“弑父与君,亦不从也。”《礼记·明堂位》:“君臣未尝相弑也。”《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11.说:(tuō脱)通“脱”。《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荀子·乐论》:“降,说履,开坐,修爵无数。”《公羊传·定公八年》:“却反,舍于郊,皆说然息。”这里用为解脱之意。

12.弁:(bian便)古字为“覍”。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书·金縢》:“王与大夫尽弁。”《诗·曹风·鳲鸠》:“其带伊丝,其弁伊骐。”《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仪礼·士冠礼》:“皮弁。”《周礼·弁师》注:“弁者,古冠之大称。委貌缁布曰冠。”《荀子·大略》:“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说文》:“覍,冠也。周曰覍,殷曰吁,夏曰收。”《广韵》:“弁,周冠名。”这里泛指为礼帽之意。

13.帑:(tǎng)古同“孥”。指儿女。《诗·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左传·文公六年》:“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

14.君:(jūn)《易·复·上六》:“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书·说命上》:“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诗·大雅·公刘》:“君之宗之。”《管子·君臣上》:“是故君人也者,无贵如其言。”《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老子·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荀子·君道》:“有乱君,无乱国。”《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说文》:“君,尊也。”这里用为主宰、统治之意。

15.陵:(líng)古同“凌”。《易·渐·九五》:“鸿渐于陵。”《书·毕命》:“以荡陵德,实悖天道。”《管子·小匡》:“存鲁陵蔡,割越地。”《国语·晋语十一》:“袭侵之事,陵也。”《礼记·中庸》:“在上位,不陵下。”《荀子·致士》:“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韩非子·奸劫弑臣》:“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苍颉篇》:“陵,侵也。”《玉篇·阜部》:“陵,犯也。”《广韵·蒸韵》:“陵,侮也。”这里用为侵犯之意。

16.舍:(shě摄)《管子·戒》:“桓公外舍而不鼎馈。”《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墨子·非攻中》:“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礼记·月令》:“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韩非子·说林下》:“许由逃之,舍于家人。”这里用为住宿之意。

17.翣:(sha)古代棺饰。垂于棺的两旁。《周礼·女御》:“后之丧持翣。”《周礼·御仆》:“大丧持翣。”《周礼·缝人》:“衣翣柳之材。”《庄子·德充符》:“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礼记·檀弓上》:“饰棺墙,置翣。”《礼记·檀弓》:“设蒌翣。”《荀子·礼论》:“无帾丝歶缕翣,其貌以象菲、帷、帱、尉也。”《说文》:“翣,棺羽饰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花。从羽,妾声。”这里用为棺材装饰物之意。

18.跸:(bì必)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周礼》:“大祭祀、丧祀之事,设门燎,跸宫门庙门。”《汉书·梁孝王武传》:“出称警入言。”

19.成:(chéng)《书·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左传·成公十一年》:“会于稷,以成宋乱。”《国语·越语》:“遂使之行成于吴。”这里用为平定之意。

20.班:(bān)分布,铺开。《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楚辞·七谏》:“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1.赂:(lù路)《诗·鲁颂·泮水》:“大赂南金。”《管子·轻重甲》:“足其所,不赂其游者,责之令大夫。”《国语·晋语》:“骊姬赂二王。”《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而赂之。”《说文》:“赂,遗也。”这里用为赠送财物之意。

22.舍:(shě摄)通“赦”。免罪或免罚,释放。《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夫人请之,吾舍之也。”《庄子·庚桑楚》:“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荀子·荣辱》:“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圣王之所不畜也。”《韩诗外传·卷九》:“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

23.隧:(suì岁)《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左传·襄公十八年》:“连大车以塞隧。”《庄子·马蹄》:“山无蹊隧。”《礼记·曲礼上》:“出入不当门隧。”这里用为车辆或人畜通行的道路之意。

24.堙:(yīn)《书·洪范》:“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左传·昭公元年》:“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国语·周语》:“堕高堙庳。”《说文》:“垔,塞也。”这里用为堵塞之意。

25.刊:(kān)《书·益稷》:“随山刊木。”《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周礼·柞氏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礼记·杂记》:“刊其柄与末。”《说文》:“刊,剟也。”《广雅》:“刊,削也。”这里用为砍削之意。

26.累:(lěi)《管子·国蓄》:“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谷梁传·桓公二年》:“以是知君之累之也。”范宁注:“累,谓从也。”《尹文子·大道上》:“累于俗饰于物者,不可与为治矣。”这里用为随从之意。

27.祝:(zhòu)男巫,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即庙祝,亦称祝宗。《书·洛诰》:“逸祝册。”《管子·五行》:“命祝宗选禽兽之禁、五谷之先熟者。”《礼记·郊特牲》:“祝将命也。”《礼记·礼运》:“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楚辞·招魂》:“工祝招君,背行先些。”《说文》:“祝,祭主赞词者。”

28.祓:(fú佛)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管子·小匡》:“至于堂阜之上,鲍叔祓而浴之三。”《左传·昭公十八年》:“祓禳于四方。”《尔雅·释天》:“祓,祭也。”《国语·周语》:“王其祗祓监农不易。”《韩非子·说林下》:“巫咸虽善祝,不能自祓也。”《说文》:“祓,除恶祭也。”《汉书·外戚传上》:“帝祓霸上。”

29.致:(zhì志)回复、归还、交还。《管子·戒》:“义故七十而致政。”《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楚辞·招魂》:“致命於帝,然後得瞑些。”

30.弭:(mǐ米)平息,停止,消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列子·说符》:“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

31.舒鸠:周代诸侯国名。春秋时为楚所灭。后置县,故城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吴人为楚舟师之役故,召舒鸠人。”

32.垫:(diàn)《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左传·成公六年》:“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庄子·外物》:“则厕足而垫之。”《说文》:“垫,下也。”《方言六》:“垫,下也。凡屋而下曰垫。”《汉书·王莽传下》:“武功中水乡民三舍垫为池。”这里用为下陷、淹没之意。

33.隘:(ài)《诗·大雅·生民》:“诞置之隘巷,牛间腓字之。”《管子·立政》:“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障水不安其藏。”《礼记·礼器》:“君子以为隘矣。”《荀子·王霸》:“生民则致贫隘。”《古诗十九首》:“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说文》:“隘,陋也。”这里用为狭小、狭窄之意。

34.简:(jiǎn)通“柬”。《书·多士》:“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诗·商颂·那》:“奏鼓简简,衍我烈祖。”《管子·心术上》:“简物、小大一道,杀僇禁诛谓之法。”《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简,假借为柬。”这里用为选之意。

35.傅:(fù付)《周礼·考工记·庐人》:“重欲傅人。”《管子·五行》:“不夭麑麇,毋傅速,亡伤襁褓。”《左传·隐公十一年》:“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韩非子·有度》:“镆铘傅体,不敢弗搏。”《小尔雅》:“傅,近也。”这里用为靠近、迫近之意。

36.恪:(kè客)《书·盘庚》:“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管子·弟子职》:“既拚盥漱,执事有恪。”《礼记·祭义》:“严威俨恪。”《孔子庙碑》:“追存二代三恪之礼。”《鲁峻碑》:“敬恪恭俭。”《说文》:“恪,敬也。”《字林》:“恪,恭也。”这里用为谨慎、恭敬之意。

37.播:(bō波)《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成公播荡。”《韩非子·八经》:“父兄贤良播出曰游祸,其患邻敌多资。”《后汉书·献帝纪》:“身播国屯。”这里用为逃亡之意。

38.荡:(dàng)《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庄子·庚桑楚》:“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荀子·劝学》:“天下不能荡也。”《吕氏春秋·季春纪》:“以荡上心。”《淮南子·说山》:“以其休止不荡也。”这里用为动荡不安之意。

39.介:(jiè戒)《易·豫·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书·多方》:“克阅于乃邑谋介。”《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诗·周颂·臣工》:“嗟嗟保介,维莫之春。”《管子·小匡》:“介胄执枹,立于军门。”《左传·文公六年》:“介人之宠,非勇也。”杜预注:“介,因也。”《老子·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字汇·人部》:“介,因也。”这里用为凭借、仗恃之意。

40.冯:(píng)《易·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中行。”《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大雅·卷阿》:“有冯有翼,有孝有德。”毛传:“有冯有翼,道可冯依以为辅翼也。”《管子·山至数》:“冯市门一吏书赘直事。”《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庄子·盗跖》:“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阪,可谓苦矣。”《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司马贞索隐:“冯者,恃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马部》:“冯,或假借为凭字,凡经传云‘冯依’,其字皆当作‘凭’。”这里用为凭借、依靠之意。

41.亿:(yì艺)《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心亿则乐。”《左传·昭公三十年》:“我盍姑亿吾鬼神。”《国语·楚语》:“亿其上下。”《说文》:“亿,安也。”这里用为安宁、安定之意。

42.衷:(zhōng)《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左传·昭公十六年》:“发命之不衷。”这里用为正、正派之意。

43.辟:(bì毕)《书·酒诰》:“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擗有摽。”《诗·小雅·雨无正》:“辟言不信。”《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诗·周颂·雍》:“相维群公,天子穆穆。”《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韩非子·忠孝》:“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说文》:“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这里用为法律、法度之意。

44.圻:(qí奇)古称天子直辖之地。亦指京城所领的地区,方圆有一千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这里用为京畿之意。

45.庀:(pǐ庇)具备、备办。《左传·襄公五年》:“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左传·襄公九年》:“使华阅讨右官,官庀其司。”

46.鸠:(jiū纠)通“究”。度量、计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度三林,鸠薮泽。”

47.薮:(sǒu)《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诗·郑风·大叔于田》:“叔在薮,火烈具举。”《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管子·乘马》:“薮,镰纆得入焉,九而当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度山林,鸠薮泽。”《国语·周语下》:“薮,物之归也。”《尔雅·释地》:“十薮。”《说文》:“薮,大泽也。”这里用为湖泽之意。

48.京:(jīng)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诗·鄘风·定之方中》:“望楚与堂,景山与京。”《诗·小雅·甫田》:“曾孙之庾,如坻如京。”《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淮南子·览冥》:“筑重京。”《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这里用为人工筑起的高土堆之意。

49.陵:(líng)《易·震·六二》:“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书·尧典》:“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管子·侈靡》:“陵谿立鬼神而谨祭。”《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尔雅·释地》:“大阜曰陵。”《国语·齐语》:“陵阜陆墐。”《说文》:“陵,大阜也。”这里用指为“高处、山头”之意。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50.表:(biǎo)通“幖”。表帜,标志。《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周礼·肆师》:“祭之日表。”《管子·君臣上》:“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墨子·备城门》:“城上千步一表。”《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韩非子·用人》:“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吕氏春秋·慎小》:“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本意为作标记的木柱之意,这里延伸为表记之意。

51.淳:(chún)通“纯”。《管子·四时》:“其德淳越、温恕、周密。”《墨子·亲士第一》:“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潜夫论·本训》:“以淳粹之气,生敦庞之民。”《隋书·经籍志》:“至于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体。”这里用为纯粹之意。

52.卤:(lǔ鲁)《管子·轻重乙》:“菹莱、咸卤、斥泽、山间鍡堞不为用之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表淳卤,数疆潦。”《春秋·昭公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鹵。”这里用为盐碱地之意。

53.疆:(jiāng)畺《书·吕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诗·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鲁颂·駉》:“思无疆,思马斯臧。”《易·坤·彖》:“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易·临·象》:“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孔颖达疏:“疆,界也。”《说文》:“疆,界也。”这里用为边界、边际之意。

54.潦:(lao)同“涝”。《诗·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管子·立政》:“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荀子·王制》:“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说文》:“潦,雨水大皃。”这里用为水淹没之意。

55.豬:(zhū猪)通“潴”。水积聚。《周礼·地官·稻人》:“以猪畜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规偃猪。”这里用为蓄水池之意。

56.隰:(xí习)《书·禹贡》:“原隰底绩。”《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诗·小雅·信南山》:“畇畇原隰,曾孙田之。”《诗·大雅·公刘》:“度其隰原,彻田为粮。”《诗·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周礼·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尔雅·释地》:“下湿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上平曰原,下平曰隰。”《管子·形势》:“平原之隰。”《淮南子·时则》:“丘隰水潦。”《说文》:“隰,阪下湿也。”这里用为低湿之地之意。

57.皋:(gāo)《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巅如也,鬲如也。”司马相如《上林赋》:“亭皋千里。”《史记·孝武纪》:“河溢皋陆。”《汉书·贾山传》:“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这里用为沼泽之意。

58.井:(jǐng)《孟子·滕文公下》:“六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这里用为井田之意。

59.衍:(yǎn)《诗·小雅·伐木》:“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管子·五行》:“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荀子·君道》:“重味而成珍备,是所衍也。”《盐铁论·盐池》:“田野辟,麻枲治,则上下俱衍,何困乏之有矣。”《后汉书·文苑传杜笃》:“修文则财衍,行武则士要。”这里用为富足之意。

60.沃:(wò卧)《诗·桧风·隰有苌楚》:“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诗·小雅·裳裳者华》:“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诗·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沃。”《管子·地员》:“粟土之次,曰五沃。”《史记·河渠书》:“关中为沃野,无凶年。”《论衡·宣汉》:“以盘石为沃田,以桀暴为良民。”这里用为肥美之意。

61.籍:(jí吉)《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籍。”《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体籍。”《管子·乘马数》:“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贫补不足。”《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说文》:“籍,簿书也。”这里用为登记并征收赋税之意。

62.门:(mén)攻门。《左传·襄公九年》:“季武子、齐崔杼、宋皇郧从荀罃、士匄门于鄟门。”《左传·襄公十年》:“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

63.殪:(yì义)《书·康诰》:“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诗·小雅·吉日》:“殪此大兕。”《左传·隐公九年》:“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国语·晋语》:“殪以为大甲。”《楚辞·九歌·国殇》:“左骖殪兮右刃伤。”《汉书·司马相如传》:“蓺殪仆。”《字汇》:“殪,杀也。”这里用为杀死之意。

64.畔:(pàn)《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国语·周语》:“修其疆畔。”《楚辞·逢纷》:“吟泽畔之江滨。”《说文》:“畔,田界也。”这里用为界限、疆界之意。

65.躬:(gōng)《易·涣·六三》:“涣其躬,无悔。”《诗·邶风·谷风》:“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诗·小雅·小弁》:“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诗·大雅·召旻》:“职兄斯弘,不灾我躬。”《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潞子为善也躬,足以亡尔。”王引之述闻:“古字躬与穷通,躬当读为穷。潞子之为善也穷,言潞子之为善,其道穷也。”《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书·朱巳谓魏王》:“皆识秦之欲无躬也,非尽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内,必不休。”这里用为穷尽之意。

66.阅:(yuè越)《书·吕刑》:“其罚百锾,阅实其罪。”《诗·小雅·棠棣》:“兄弟阅于墙,外御其务。”《管子·度地》:“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案家人比地。”《左传·襄公九年》:“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小尔雅》:“阅,具也。”《说文》:“阅,具数于门中也。”《广雅》:“阅,数也。”这里用为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之意。

67.殆:(dai)《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诗·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孟子·梁惠王上》:“殆于不可。”《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这里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之意。

68.夙:(su)《书·舜典》:“夙夜惟寅。”《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诗·召南·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诗·召南·小星》:“夙夜在公。”《诗·大雅·烝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仪礼·士昏礼》:“夙兴。”《说文》:“夙,早敬也。”这里用为早晨之意。

69.解:(xiè卸)古通“懈”。《诗·大雅·假乐》:“不解于位,民之攸墍。”《诗·周颂·桓》:“天命匪解,桓桓武王。”《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管子·幼官》:“五纪不解,庶人之守也。”《礼记·杂记一》:“三日不解。”《易·杂卦传》注:“解,缓也。”《韩非子·备内》:“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这里用为松懈、懒散、做事不抓紧之意。

70.耦:(ǒu)同“偶”。《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射者三耦。”《左传·僖公九年》:“耦俱无猜。”《庄子·齐物论》:“嗒焉似丧其耦。”《韩非子·内储说上》:“乃贵薄疑以敌之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易·系辞下》:“阳卦奇,阴卦耦。”这里用为双数、成对、相对之意。

71.城:(chéng)这里用作动词,修筑城邑。《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