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下一次,变成来不及

 汉青的马甲 2016-05-07


配图电影:《再见,在也不见》很神奇的一部电影。三个导演说三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却都是陈柏霖,他一人将人生所能经历的各种复杂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5:36 别让下一次,变成来不及 来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小莫老师的温情朗读

 

A.

这小半辈子,你有没有过一些没兑现的“下一次”?

每个月26号,比大姨妈还准时,HSBC银行会从伦敦寄来一封信。英文封面、英文地址,看着洋气。我撕开信封,不看也知道,存款是218.26英镑。

这是我毕业后、到目前为止,和伦敦最强力的联系。

租住的宿舍,早已经换了别人,人来来往往,流水般地走和留;+44后面078开头的电话号码早就停用,打过去是一个粗壮的咖喱英语的口音;800磅买的菲亚特hatch back两厢车,连同从国内带过去的GPS已经转卖给低年级学生,不到20分钟就成交拿车走人,估计这会儿都不知道倒腾到哪里去了。Hotmail 结尾的Email地址曾经收到欧美中东同学的高尔夫摄影出游的邀约、火车的打折票信息、学校的日程表,每天有热热闹闹的英文,现在只有facebook的提醒信,告诉我谁谁谁又有了更新。当然,我也不知道Ta到底更新了些什么。

天空不留痕迹,而我已经飞过。只剩下这张账单,执着而准时地提醒我,我在那个“mind the gap”的地方呆过。

我也挺不好意思,虽说有皇家邮政担任邮差,这邮费还是得银行付,估计已经早超过存款的额度。遇到我这种小额存户,他们也挺亏的。

为了环保,我把其它的账单都换成了电子对账。只有这个,像我和伦敦之间的信物和契约,每个月重复,熟悉的信封、内容、数字,是我对那段求学生活的念想。这是我去过伦敦的线索,循着这份账单顺藤摸瓜,能想起那些生活细节,才找得到那段时光。

还好,它们还在。



B.

可是,当时临回国前,我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

我归心似箭。我想念深圳滨海大道上的塞车,闹烘烘的烟火气,就是热乎乎的生活的样子。我想念辣得我直哈气的湖南菜,那口腔肠胃的舒坦,是单调的fish and chips永远不可能理解的复杂和酸爽。

我豪气地送掉了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包括从学长们那儿继承下来的锅碗瓢盆,还有奢侈的电视和打印机。去银行关掉账户,银行职员说留着吧,中国也有HSBC。我说那也行吧,反正我下一次还要来伦敦。语言铿锵有力,自信得很。

彼时的门外,是触目可见的大笨钟,伸手可及的泰晤士河,抬脚就可以去的Tower Bridge塔桥。我无所眷恋、恨不得马上回国。在伦敦的时候,以为去趟伦敦,压根儿就是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宿舍的马路对面、50米之遥,是当时在建的“碎片大厦”。这个欧洲最高的摩天大楼,历经12年建设,95层300多米高,早已经开门迎客,我的“下一次来伦敦”还没排上队。而我的HSBC密码已经完全不记得,护照也过了期。

和学友们谋划过很多次重返英国,要么是张家公司增长得快事儿多,要么是李家娃儿生病走不开,要么是王家孩子要升学了下次吧,每一条原因都是刚需,下一次近在咫尺,又遥遥无期。



C.

单独二胎政策出来后,37岁的张家闺蜜忙着去医院体检。

她还没有娃。

她的物流公司上了市,资产已经以亿为单位计算。房价飙升的大背景下,朝南、看湖、阳光照得进来的大客厅有些空荡,同学们在讨论年龄这么大了要不要二胎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四字头的日子快开始了,一胎还没着落呢。她想当妈。

32岁的时候,她怀过一次孕。

上班穿西装踩高跟鞋,耳朵上夹电话,手里签支票,公司每年营业额几乎翻番,生长的气息每天都有。充实愉快着呢,都没想起自己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大姨妈。

临近春节,公司大部分员工都走了,她和老公兼股东兼副总还在开务虚会,筹划来年干几票大生意。老公信风水,想把保险柜挪个地方,她走过去帮忙,保险柜该有多沉呀,高跟鞋一崴,她倒在地上,天哪,大姨妈来得这么凶!

她流产了。也没休息好。春节正是拜访客户的好时机呀,迎来送往,拜年慰问,至于孩子的事,下次吧。

备孕3年,全面二胎政策也放开了,人已经年过40,还是没有动静。她沉不住气,去寻访名医。一个资深大夫说,你应该是劳累过度,长期休息不好,卵巢功能提前衰竭,40多岁的人,卵巢都快60了。

她没有在可以奋斗的日子里选择安逸,而是在能够生二胎的政策下努力生一胎。放下手头的事情,她乖乖吃药,努力怀孕,BB还是没谱。她很懊丧,每个月向老公通报情况,老公说,你这个年龄的人,大姨妈也是来一次少一次,只要有下一次,什么都好说。

春节期间,校友们去看望高中的老校长。老校长的儿子50出头,是个拼命三郎。去年11月去世,报纸、电视都在传播他的事迹。在这之前,他最后一次回家看老父亲,停留了10多分钟。——忙,下次再回来。这一别,成永诀。



D. 

总以为还有下一次,不想命运这么吝啬。

很多的下一次,真的就变成了来不及。

你说孩子下次一定去带你游乐场玩。不想孩子蹭蹭蹭长得快,5岁以下孩子的游乐节目,他已经不能玩了。你说下次带你去坐高铁旅行,这才发现,本来1米2免票的她,已经超过买全票的1米5了。

好几个结婚纪念日你有应酬,说老夫老妻嘛,下次吧,下次看电影买礼物吃大餐。不想夫妻缘越来越淡,下一次已经没有了必要和机会。

你说下一次有时间带父母出去走走,不想经年过去,壮得像牛的父母已经需要拐杖、轮椅、呼吸器,他们走不动了。

上次说的下次去吃的那个餐馆,它居然已经关了门。

甚至,新闻里说,老太太去取上一次的存款,年久失传,银行已经不知道怎么算利息。

人生如戏,每个人或许都祈祷期望过,不要留遗憾。但生活就是这么拧着劲,你几乎找不到没有遗憾的样板戏。

那就尽量让遗憾少一点。把“下一次”改一个字,变成“这一次”。

就这一次。这个周末,春来了,有油菜花就看油菜花,有薰衣草就看薰衣草。就坐最近的这一班航班、高铁,奋不顾身,说走就走。老子明天不加班,想咋懒我就咋懒。

约上了,爱喝茶的喝茶,能喝酒的喝酒。我就要这一次醉。这一次喝到天光,吐得脸发白。同桌劝、老婆骂,肠胃造反,自己后悔。我也要这一次后悔,知道醉的滋味。

喜欢的人,这一次就表白。说什么荣华富贵,怕什么清规戒律。不纠结、不忐忑,不藏着掖着躲着,眼光直接迎上去,去他的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我这翻江倒海的内心戏,敞亮敞亮地演给你看。

看看日历,一眨眼,时间已经是2016年的5月天。又有多少下一次,已经积压在这里。

也许是受过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熏陶,总少不得幻想着天边的玫瑰园,而无视窗前的玫瑰。总觉得人生还长,经得起几个五年规划、十年大计。总以为当下的不管不顾,是为了可以有更美更好的明天。不想日子其实就是一天接一天,一顿饭接一顿饭,一会儿就过得七七八八,所剩无几。

比未来更可贵的,是你拥有的现在。“这一次”是正在进行时的宣言,人要action,动作ing。



不是鲁莽冲撞,不是及时行乐,是活在当下。是确认眼前事、身边人、心中所想,是最重要的,真真实实,实实在在。生活一天天延伸,过好了每一个今天,就是善待了每一个明天。这也是一种执行力。

不要让下一次,变成来不及。

 

电台配乐:王力宏《大城小爱》

明天是母亲节。网络中四处都是关于母亲节的选题和文章。

这一篇文章的标题,也很像为母亲节订制的,内容却不是,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前几天看《不二情书》,前面的劲都很好,我觉得气开始差了,是在他们决定去人海中互相寻觅的尾声。真实的人生是:如果有如果,错过就错过。那些当时来不及说的话,没勇气面对的事,日后就是不了了之。所以,当你真的想要什么时,一定要及时争取。不要害怕失败,就像娇爷那句台词,“希望下次输的不要那么丑就好”。

我们都应该为自己努力活一把。如果按母亲节前夕备稿的特点,我会说一句: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此生能过的开心,所以你对你的人生更要尽力,这才是最大的孝顺。

妍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