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金融】首份90后财商报告发布: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态度如何?

 waikatolabrary 2016-05-08
90后大学生财商现状如何,财商教育是否需要加强?5月3日,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等机构联合发布了当代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首度揭示了这一群体的财商状况。报告用数据翔实地展示了90后大学生财商特征,出人意料的是,这一群体对提升财商素养的需求非常迫切。


在发达国家,财商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之一,而在中国目前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是国内首次针对90后大学生开展的财商教育公益项目,项目力求覆盖百所高校惠及百万大学生。据悉,这一公益行动有望成为我国大学生财商教育的重要补充。

首份大学生财商摸底  数据喜忧参半

《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采用线上调研与拦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界定为年龄满25周岁以下的年轻大学生群体,筛选出有效样本总量4980个,最终形成报告。报告显示,目前90后大学生存在4方面财商特征:财商观念存在明显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勃发和财商素养欠缺;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赵曙光说,财商指认知、管理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继智商,情商之后最重要的生存技能。目前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产品在大学生中被广泛使用,但我国的财商、金融普及教育并未跟上,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90后大学生真实的财商现状。

大学生理财“草根化”凸显互联网理财意识觉醒

调查显示,“草根化”“碎片化”理财观念也在大学生中形成市场。有24.1%90后大学生认为即使是1块钱也可以尝试进行理财,有40.6%的人意愿投资金额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理财意识已经初步觉醒。但受腰包所限,真正能用于投资理财的金额并不大。

四成大学生炒股高风险理财偏好令人忧

2015A股的牛市,吸引了不少新投资者的加入,其中就不乏90后大学生的身影。在90后大学生中最受欢迎的两种理财方式是炒股票和买基金,40.2%的受访90后大学生参与过炒股,36.7%的受访人买过基金。股市的热浪也吹进了象牙塔内,让不少大学生跟着涌入股市。然而,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毕竟较弱,如此大比例的90后大学生参与炒股,也显示了加强财商教育的紧迫性。

调查显示,大部分90后大学生通过炒股、买基金、买理财等方式进行投资,并不是为了“一夜暴富”。参与理财最主要的动机是“练手”,选择“积累社会经验,提升个人投资技能”作为第一目标的占到63%,其次才是“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为下一步创业积累资金”“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

超四成大学生愿试水互金理财

在互联网金融深入千家万户的潮流之下,调查发现:在未来一年内,有多达40.06%的大学生有意愿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还有22.75%的大学生选择了“未来,等发展成熟之后,会考虑”。

目前一些高风险甚至伪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校园内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伤害,有声音建议彻底禁止互联网金融产品进入校园。但调查显示,在当前校园财商教育缺失的背景下,许多大学生认为可以通过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而得到“实战经验”,45.1%有大学生选择了”尝试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实战’中学习”的选项。说明互金产品在90后大学生中拥有较高的正面形象。

调查发现,手机成了大学生理财的主要工具。大学生在手机里普遍会安装1-3个理财软件,当然安装不等于实际进行理财。如果进行实际的理财,七成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2-3种理财产品进行组合购买。

 几大典型财富误区财商教育亟待加强

 “不欠债不贷款是最好理财”:约59.1%的学生认为“不欠债、不贷款才是最好的理财方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我国,关于财商教育的古训源远流长,但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的财商启蒙普遍较晚,应该给孩子、学生灌输正确的金钱概念,既要量入为出,又要明白钱并非省出来的,而是通过流动创造财富,短期“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长期应该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与经济承担能力”。

“世上有高利率、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有62.2%的学生搞不清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认为世界上存在“利率又高、风险又低的理财产品”。分析原因,一方面说明大学生还未建立健全、健康的理财观念;另一方面说明现在部分宣传“高收益低风险”的p2p理财产品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值得警惕。   

“盲目憧憬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许因为对“高利率、低风险”理财产品的盲目憧憬,有六成以上学生期望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在给出央行一年期正常存贷款利率的前提下,有31.8%的学生期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5%-10%之间,更有30.6%的期望达到10%-18%,说明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金融知识储备不足,也缺乏足够风险甄别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的消费随意性大,寅吃卯粮,大学生上半学期小康生活,下班学期省吃俭用的情况并不少见。数据显示,40.5%的大学生消费时没有计划、随心所欲,22.7%的大学生消费计划不明晰,仅有9.8%的大学生有非常明确的消费计划,并能坚持。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学生在选择“金融手段”时,还缺乏甄别能力。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受到“低风险、高收益”等理财宣传手段的误导,从而增加了投资亏损的风险性。

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认为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学校教育三大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和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认为学校财商教育、实际理财投资、网络媒体传播是靠谱的财商教育途径。57.5%的大学生首选学校教育作为财商教育的靠谱途径,他们希望学校财商教育的模式是“大学的选修课、公开课等开放式进座”。其中,更有39.7%的大学生甚至认为财商课有“纳入大学生必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有49.2%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媒体、专业财经网站等媒体传播也是重要的财商教育渠道。

财商学什么,八成大学生最需要“理财知识和方法”。83.4%的学生最希望学到理财知识与方法。第二渴望学到的是财富故事和成功案例,第三渴望学到的是正确的财富观念和态度,第四是靠谱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选择上,专家认为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阿里,京东,国美等大平台的金融产品,相对风险较低。

大学生财商教育对策

      报告认为个性化、互动性的互联网财商教育手段应格外重视。90互联网土著居民伴随互联网长大,财商教育应摒弃板起面孔说教的俗套,利用互联网个性化,互动娱乐性的特点,寓教于乐,可提升财商教育效果。

    社会机构和组织应积极参与,形成社会财商教育合力。根据本次调查显露的大学生财商诉求,在大学财商教育体系之外,也要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参与的力量,广泛纳入相关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同实施。

针对90后大学生个体,应避免财商学习应试化思维。认识到财商教育是个人就业准备,创业准备的重要基础素养,积极接纳财商培训、参加趣味财商课程及财商社会实践,积极接受新生互联网理财产品,提升财商敏锐度。

来源:根据媒体报道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