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

 成功属于俊 2016-05-08

先来看一段视频:世上最辛苦的工作。




然后,这里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曾经有这么一个当代艺术装置展,它的展品不是具体的艺术作品,也不是行为艺术,而是,一个来自北京的普通老年妇女和她的一堆破烂儿。协助她完成这场展览的人是她的艺术家儿子,宋冬,这场展览曾先后在北京、韩国、德国、英国和美国展出,引发现场观众无数次落泪。

现在我手里有一本这个展览作品的创作手记,叫《物尽其用》,宋冬坦言,他当初决定完成这项创作,完全是为了帮助母亲从父亲去世的悲恸中走出来。这个展览获得大奖后,很多人说,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作品,就参加了国际双年展,而且获得了大奖,但是,她制作这件作品的时间是,一辈子。

同我们大部分人的父母一样,宋冬的母亲有严重的恋物癖,她舍不得扔掉任何使用过的东西,更有甚者,她不允许自己使用好的东西,而总是把它们储存起来,留给某个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的将来,或者哪个完全不可能使用它们的后辈。“我用破的东西,也给你们用破的。”在这场展览里,有很多因灰尘而变得陈旧,但一次都没有使用过的东西——手套,背包,领带,布头,水壶,沙发……每一样东西背后都有一串故事,这些故事甚至当事人宋冬都忘记了,母亲又把它们都说了出来:她那么着迷于用物体收藏记忆,仿佛只有实物的见证,自己才拥有过不可置疑的生活。

这是展览现场的图:
   宋冬的母亲:
  幼年时跟母亲的合影:
   收拾破烂儿的母亲:
  展览的邀请函被设计成钥匙的形状:
  母亲的手稿:
  母亲为儿子解释旧物来历:
母亲赵湘源一生穷困,养成了那一代人的习惯——节俭再节俭。在丈夫去世后,受到很大刺激的她几乎将自己埋葬在积攒的旧物之中,只有在这些物件的环绕中才感到安全和安慰。

“这些是爷爷用过的,他一辈子没穿过好衣服,打开这衣柜,发现都长了耗子,这一看心里好难过……

“这只瓷碗,母亲省吃俭用买来的,1958年我考上了大学,每次使用这碗,都会想起母亲的良苦用心,是这碗的存在激励我有勇气活下去。大学毕业后再没用过此碗,那时母亲已经过世,思念她时会拿出来看一看,有时会哭一会儿……”

这些实物的积累,带着一个已逝时代的大部分印记,母亲赵湘源的叙述则让这些死物染上了一层温柔的记忆之光。我突然为这种女性细腻的感情打动:原来一个母亲的心这样柔软且坚强。

“孝顺,实为顺者为孝,只要母亲高兴,顺她而去。但我仍然想让她吃好穿好住好。所以我转换了一个方式,展示她的生活,她的物质,她的生活哲学。并与她共同使用“物尽其用”原则开始做“艺术”。这些可能这辈子都用不上的物,终于都用上了。母亲很高兴,跟我说:留着有用吧。展示只是看得见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在这儿给母亲提供了一个场所,一个整理、回忆她的历史的场所,也是对今天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的反思,她在这里被推到一个艺术家的位置,给她找了个工作,而我成为她的帮手。帮她整理,帮她装修她的房子,使她生活在快乐中。”

其实,不用借着节日之名用买买买来大肆表达“孝顺”,孝顺孝顺,顺着老人就好了。

母亲节到了,衷心祝全天下母亲健康幸福!

文艺  · 书影音 · 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