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塑料网讯:地震发生时,最令人害怕的是住宅倒塌。既然如此,房子是应该造的结实、牢固一点,还是应该在房子里加入柔软的材料、使之不不容易坍塌?亦或是在房子与地面之间填充缓冲剂,使之不易晃动? SIP板式结构住宅体系 SIP也许对于当下的大多数国内民众来说还不是很熟悉的字眼,SIP住宅系统也是相当陌生。其实SIP并不是什么新产品、新事物,只因其在中国还没普及开来,但在北美、欧洲以及日本等地区,用SIP板建造房屋已越来越普遍。 SIP板,英文名Structural Insulated Panels,简称SIP,是由2层OSB(欧松板)等为面板和1层保温芯板叠合而成的复合板材,外层面板主要承受弯曲变形引起的正应力;中间芯材为夹层结构提供足够的截面惯性矩,主要承受剪应力.面板和芯材之间是胶接层,采用环氧树脂将两者粘接在一起,工作时主要承受剪应力。作为一种复合建材,它同时具有承重和保温隔热(或者叫断热,亦或者叫绝热)两种功能,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此外,SPI板不含有毒气体,采用可循环再造,不污染环境的材料制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SIP板式结构住宅体系是以SIP承重外墙板,SIP承重内墙板,SIP楼板,SIP屋面板为主要承重构件,并配以混凝土基础,采用面板钉连接,骨架钉连接等节点连接方法形成的一种装配整体式结构。 承重墙板是该体系的核心,该墙板由保温,隔声芯材以及外覆面板组成。其中隔声材料采用不同厚度的聚苯乙烯泡沫板或高度聚氨酯发泡板;外侧为OSB板采用环氧树脂双面粘接而成,从而形成整体承重墙板。板件连接处的竖向木龙骨实际上是复合墙板的边框,对墙板形成约束作用,以提高承载能力和整体性能。 日本建筑的地震对策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于是,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交界处的岩层也随之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地震等。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如此频繁的地震灾害使日本的抗震技术快速发展、完善,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 1996年日本实行“耐震改建计划”,广泛应用了隔震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填加橡胶层或者滑动承重座作为缓冲装置。这些橡胶层非常耐用,一般使用年限约60年,能够把地震对楼房的摇晃程度减轻1/3到1/5。除此之外,日本民居还普遍采用箱体设计,这样能够保证房屋在地震发生时不会散开,即便在剧烈的摇晃中也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当然新型材料的运用也不容忽视,这些材料的共同特征是质量轻、强度高,比如树脂、加气混凝土、碳纤维,即便倒塌坠落,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安装方便,盖房子跟搭积木一样轻松。 日本将房屋地震对策分成了“耐震”、“制震”和“免震”三种。每一种地震对策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耐震构造成功案例多而且可靠,在一场地震发生的时候可以确保人员生命,是所有建筑物必备的要素,作为独栋住宅必需的地震对策得到了广泛采用;制震构造只要花费一定费用安装装置,就能做到应对反复发生的地震而性能基本不劣化,在过去大多应用于高层高级公寓等大型建筑物,近年在独栋住宅中的应用激增;免震构造虽然耗资大,但只要不发生特大地震,建筑物就能毫发无损,是公认最有效的地震对策,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独栋住宅中的应用很少。 三种地震对策的原理、普及程度、成本、耐久性、设置条件各不相同。三者的差异是:在大地震发生后,耐震构造无法避免一定程度的性能劣化;制震构造能够将性能劣化控制在较低水平;而免震虽然需要维护免震装置,但建筑可基本保持完好。 【编者结语】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 责任编辑:骆凯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