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语|【辩行记】谦卑的底色

 天蝎座的慧颖 2016-05-08
·辩行记·59 谦卑的底色
(善解人意)


孔子有个混得不错的先祖叫正考父,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上卿。此人之所以出名,不只因为官大,更是因为谦卑谨慎处世低调。据《左传》记载,他用来训诫子孙的鼎铭是:“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也就是说,官当得越大,越要夹着尾巴做人,得放低姿态到弯腰驼背,弓着身子贴着墙根走才算到位;生活上也要简朴,别人家铸鼎是为了燉肉,咱们家煮点稀饭糊口就得了。

 

这段话很有名,也很生动,偻(弯腰)、伛(弓背)、俯(伏身)的姿态,千百年来被当成谦卑的典范供人瞻仰。不过,真要按着这个大众版本的理解,以为低眉顺眼吃糠咽菜就能安心固守谦卑之道,那还真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结果一定是外表严谨恭顺,内心不服不忿,甚至由于过分谦虚而被当成了骄傲或者虚伪。道理很简单——官当得位极人臣,事做得狂拽炫酷,怎么可能真心觉得自己应该跟过街耗子似的抬不起头来?一边当着大爷一边装孙子,一边钟鸣鼎食一边熬小米粥,这种行为艺术似的谦卑,对人对己有任何说服力吗?自己都不信,还能让谁相信你是真心乐意放低姿态?万一君主觉得你是扮猪吃老虎另有所图,这种半调子的谦卑,甚至就有掉脑袋的危险。所以说,按照这种缩头耷脑的皮相学习谦卑之道,实在有点不靠谱。

其实细究起来,正考父的这个鼎铭,还真是大有名堂,只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打开的方式不对,就会买椟还珠。表面上看,这是一篇典型的心灵鸡汤文,无非是教人怎样夹起尾巴;实际上,谦卑心法的真传,隐藏在一处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必须有心人才能体会。而这内在的乾坤,就在“亦莫余敢侮”这五个字里。

 

“谦卑点怕什么?反正也没人敢欺负我。”这是一句大白话,也是一句大实话。正能量的解读是,就算我把身段放低,也不会有人会因此而欺负我,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谦卑待人呢?负能量的解读则是,谦卑?那可是需要底气的,要做一个真正谦卑的人?首先你得有资格谦卑!

必须先有底气,知道没人敢因此而瞧不起你,之后才有降卑待人谦逊处世的觉悟,这是个残酷的事实,也是种货真价实的智慧。因为谦卑不是自惭形秽,而是先确信自己有资格得到A,然后再欣然接受低一等的A-,实际上得到的则是A+的美誉,并且由于避免了羡慕嫉妒恨,从而更稳妥地持守得到A的资格。这样的谦卑,才是发自内心的和可信的,因为它有效益,可持续,让别人开心也让自己开心。与这样的谦卑者在一起,你才不会觉得不舒服不做作;做这样的谦卑者,你才不会害怕被误解被欺负。反过来说,如果根本没有这样的自信,你以为是在做人情,人家却以为这是你的本分,甚至还要进一步踩你试试底线,那就很伤和气了,倒不如钉是钉卯是卯,该如何便如何。

 

所以说,谦卑这种美德,还真不是实力不足的人玩得起的。对于德才尚不能服众的人来说,谦卑一定会被当成自卑,俯首一定会被看作认怂,既然如此,谁会傻到摆这种找打的姿态?这样说来,其实对于不谦卑的人,我们倒是应该多点同情的理解,因为据理力争寸土不让,甚至虚张声势喝阻对手,是他们维护自己应得利益的唯一方式。就像小狗总是比大狗更容易狂吠,倒不是因为它们脾气坏,而是因为缺乏后者的安全感。这个时候指责它们喜欢反应过度,根本就是没明白问题出在哪儿。

总之,谦卑的底气,乃是对实力的自信。有“莫余敢侮”的底气,才有“偻伛循俯”的随和;这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装是装不来的。精神上有昂首挺胸横眉冷对的大格局,行为上才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谦卑。谦谦君子,真不是装怂就能做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