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谱》笔法的具体体现,孙过庭既说了,又做了。

 李子成峰 2016-05-08

笔法是形成点画的具体动作表现,正确、灵活的笔法能够形成较好的线质,从而给人美的感受。分析在《书谱》里,孙过庭既说了,又写了,OK!

《书谱》笔法的具体体现,孙过庭既说了,又做了。

一、执使转用,曲折辉映

《书谱》谓: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

孙过庭向我们指出了执使转用在书写中的技术要领。执,就是执笔有浅深长短之分;使,就是运笔有上下左右之别;转,即行笔的转折呼应;用,即结构的揖让向背。

书谱中的点画正是通过这种执使转用,形成直线和曲线的丰富变化,或向背、或曲折、或回环、或简约,在一字之内多直线并列的情况下,施之以粗细、向背、疏密、欹正变化;在一字之内多曲线相复的情况下,辅之于翻转、曲折、回环、简约等变化。使各点画避免平行、对称和雷同等诸多问题,产生了多姿多彩,灿若星河纵横变化之美。

《书谱》笔法的具体体现,孙过庭既说了,又做了。

二、俊拔刚断,提按有度。

《书谱》云:“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这两句话向我们传达了《书谱》用笔的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笔画精简、劲健,不矫揉造作。

我们观其许多横画、捺画、竖折(点)特征显著,横画先顿笔重按,后摆动之势顺锋摆出,一笔之中瞬间出现波澜起伏两种变化,跌宕神采顿生。捺画由轻及重环转作弧笔,右下收笔时渐提锋继作环转出细锋,速放而急收,锋芒烁烁,神采飞扬,宛如速滑运动员疾速弧形滑行,骤然而来一个360度的起跳旋转,高亢而激荡。

而作为竖折的笔画在草书中一般为一笔而出,而孙过庭却将其改为点画和横画分两笔完成,于是在这一细微的笔画中便出现按中有提,曲中有转,观其连接处似断还连,折画的刚劲处又隐约着细若游丝的阴柔之美。各种笔法在孙过庭手中,肆意挥洒有如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

在诸多笔画中孙过庭还施于了粗细的变化,或主干笔画写得较重,连带较细的;或仅部首较重,偏旁较轻的;或数笔较重,数笔较轻的。如此变化,无穷反复,形成跌宕的韵律美。

《书谱》笔法的具体体现,孙过庭既说了,又做了。

三、中侧并用,方圆兼施

《书概》说“大凡沈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正象乐曲中的主旋律和感情基调:要么雄壮,要么凄婉;要么欢快,要么哀怨;要么豪放,要么抑郁,尽管其间有着喜怒哀乐的变化,但那既定的旋律和感情基调是不能改变的,也是“不易”的。

美学家朱光潜说:“一切形式美的规律皆存在于变化统一之中。”而书法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及其在运动中所表现特征也正体现这种思想。中锋为阳,侧锋为阴;方笔为阳,圆笔为阴。

朱和羹《临池心截》说:“正锋取劲,侧峰取妍,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十代侧锋,余每见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一惊,翩然下擢,悟作书一味执笔直下,断不能因势取妍也” 。

我们从视觉审美角度看,侧锋外露、爽利、尖锐,棱角分明;而中锋内敛、厚重、圆劲,力能扛鼎。中侧构成对比和反差。侧锋写得较重,入笔侧尖,旋即转为中锋行笔。常见撇画侧锋入笔,通过顿挫来完成侧峰转中锋。方圆兼施依赖于用笔的中侧并用,侧锋往往会形成方笔,中锋却表现的较为圆劲。

《书谱》笔法的具体体现,孙过庭既说了,又做了。

四、连断相续,古意盎然

《书谱》整体风格以小草的面目出现,然又兼有章草、融汇大草的韵致。

在《书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字之内或数字字间组合的点画用笔时断时连,如涓涓细流时而一路欢歌,直泄而下;时而曲转环绕,留连往返;时而激荡飞花,晶莹四射。

点画断连有度便产生对比变化而成势生气韵,若能一味的连,便会繁密而累;若一味的断,就容易琐碎而乱。

《书谱》还有诸多略带章草的笔意,笔画末端带有波角,使其在笔画的连断上产生丰富的笔法变化,既产生嘎然而止的跌宕感,又生古意的凝重感。

《书谱》笔法的具体体现,孙过庭既说了,又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