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老刘tdrhg 2016-05-08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水南湾,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大冶市,大箕铺镇东山西麓,距大冶城区13公里,武九铁路大箕铺镇2公里处,315省道斜村而过。这里可谓四通八达。是大冶市与阳新县交界处的一个古村。相传南江水在此曲折回旋,泻挹江而得名。全村呈三角形,村前一条小河如玉带轻轻飘过;村后两山构成犄角将古村守护。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据曹氏家谱记载,水南湾的这一支族人,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时期从江西瑞昌迁居过来的。族人中有一女子乃当时皇帝身边的贵妃,因此曹氏家族在当地也显赫一时。随着家族人丁的日渐兴旺,曹氏家族决定在老屋的附近建造新的大宅。100多工匠用16年的汗水,终于在水南湾树立起了一片徽派建筑。核心建筑是气势恢宏的九如堂,其内九重门连通两旁上百间横屋,使整个家族浑然一体。

    建于明末清初的水南湾古民居受徽式建筑风格影响较大,但砖雕、木雕、石雕又有独特风格。其砖雕多为龙形,建在宗祠和民居风火墙上。木雕内容多为生活场景、花鸟图案。石刻多在石桌和厅中立柱之上,内容多为花兽形象:花为牡丹,兽为麒麟,取其富贵祥瑞之意。亦有不少石刻中兽之形象奇特,到底为何物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水南湾古民居,注重生活的实用性。走进民居,跨进堂屋、正屋、厢房、耳房、梁枋,忽高忽低,开间骤大骤小,光线倏暗,房屋的采光、下水道、通风口等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通常是大门进去,一进几幢,最少的也有三幢,每幢之间都有一个天井。采光、透气、排水,以及宅院安全等方面,安排、处理的科学合理。
    天井和窗户主要有采光透气之功能,天井由天眼和下水池组成,天眼主要起着采光、透气的作用,下水池具有排水去湿之功效……。外实内静的天井房,使人感觉是“群屋一体”。外墙窗户一般是石雕的小窗户,并且建在高处,别人站在外面,不可能通过窗户看见室内的情况,但是它和天井、室内隔扇窗门一起发挥着透气、采光的作用。雕刻精美的隔扇窗门,把室内景色分割成许多美丽的画面,同时又把室外景色引入室内,变成剪纸一样的黑白效果,更富有诗情画意。天眼与下水池上下连成一体,雨水从屋面汇聚于天眼,流入下水池,家庭生活用的污水流入池中,通过本村的排水系统排出,流入水塘、河流。实墙使宅内自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具有外实内静的神韵。

    水南湾古民居不仅雕刻华美,布局科学,而且充满许多神奇的传说,动人的故事。

    水南湾建筑群建设工期达16年。传说主人每次杀鸡给匠人们吃时,唯不见鸡肝。匠人们离去时,便将门前四根大柱倒立。走到半路,打开礼品盒发现装满了腌制好的鸡肝,才知主人意在让他们带回给家人品尝。匠人们方知误会了,便返回用斧子在四根倒立的柱子上各敲三下,并留下了“倒立倒发,倒说倒好”的吉言。从此,在水南湾说话便无任何禁忌了,在方圆百里传为佳话。 

     随着家族的兴旺,曹氏后人又在老宅两边兴修风格同一的建筑,使水南湾的古宅的规模不断扩大。清朝道光年间,嫁入曹家的石氏守节60年,带领儿子建宅的故事更是一段佳话。相传石氏嫁入曹家,育得一子。但不久,教私塾的丈夫英年早逝,倔强的石氏决定守节至死。为了让儿子在家族中不被小视,石氏决定拿出所有的积蓄兴建一座大宅。历经十数年,石氏终于在老宅的旁边,兴修起一座有30多间房屋的宅院。雕梁画栋青堂瓦舍,风格与老宅如出一辙。这就是现在水南湾古宅中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个建筑群。而房屋建成之时,石氏儿子也已出人头地,成为朝廷的大学士。石氏建宅的事迹,经过层层上报,也被皇上知晓,皇上大为感动,亲笔赐封了一块大匾——“节孝可风”。石氏去世后,乡人呈请清廷旌表,在村头为其建立了一处牌坊,加以纪念。

    民国二十年,大冶县城的国民党为了追查村里的共产党员,派人将村子包围了,族人们被迫逃到了古宅后的山上。因为抓不到人,官兵们点燃了家族的祠堂。眼看大火就要殃及祠堂旁边的古宅,族人们顾不得安危冲下山,将大火扑灭,古宅这才被保护下来。
    在日寇侵华期间,村民们巧妙利用建筑布局袭击日寇,使不少日寇命丧水南湾,以致日寇火烧九如堂。后村民们又依样重建,如今这里仍然保存着许多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建筑,有华丽宅院、雕花阁楼、石雕漏窗、石门石鼓、连环古井……让人联想到古宅昔日的辉煌。
    现在的水南湾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许多古建筑年久失修,一些精美的雕刻被人偷卖。村民建房时没有保护意识,一些现代建筑掺杂其中,甚至拆除重建,致使水南湾的古建筑逐渐被破坏,古民居也逐渐被分割、肢解、坍塌。如果长此以往,水南湾现存的古民居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遗失殆尽,再也找不回往昔的辉煌和荣耀,历史的、文化的传承再也找不到归宿。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鹿鹤同春”。外墙窗户一般是石雕的小窗户,且建在高处,站在外面,看不见室内的情况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屋上立垛,防风防盗又防火”,在屋与屋间上方建有风火墙、女儿墙,因其形状象马头,故称“马头墙”。一般随房屋的层次高低错落,一间间一栋栋地立垛。它主要是防风防火,因马头墙阻隔一般不会祸及邻舍,同时也避免了村民趁火打劫,还有防盗的作用。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保存完好的承志堂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一进三重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大门进去,一进几幢,最少的也有三幢,每幢之间都有一个天井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保存完好的民居,目前仍居住着村民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雕刻精美的隔扇窗门,把室内景色分割成许多美丽的画面,

同时又把室外景色引入室内,变成剪纸一样的黑白效果,更富有诗情画意。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雕花都被偷盗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天眼与下水池上下连成一体,雨水从屋面汇聚于天眼,流入下水池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双牛望月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400多年前的地板砖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鱼跃龙门  步步高升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双鹤同寿 四蝠皆瑞【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村民述说民居的历史和传说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幽深巷陌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生机唤彩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巷道深深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悠闲自得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400百余年的水井,按吃、洗菜、洗衣、灌溉顺序建设水池,界限分明,清泉顺流。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乡春草木深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没有抹去的文革的记忆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窗花被偷盗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被盗卖的民居已是千疮百孔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年久失修坍塌的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曹氏族人中有一武官,在为官时,私自将官款带回老家,后被朝廷发现。正当朝廷准备处罚时,发生战乱。该武官毅然回到朝廷,负荆请罪,重披战袍,屡建奇功,后被朝廷宽恕。当他告老还乡时,特意带回了这对石鼓,告诫后人为官要廉洁自律。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精神矍铄人88岁高龄的老翁【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丁兴旺,繁衍生息。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人文摄影】即将消逝的古民居

    水南湾古民居作为目前全市仅存不多的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保护古民居迫在眉睫。希望村民要迅速强化保护意识,市文物保护部位也要大力呼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社会人士的倾囊相助,纳入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对古民居进行规划、修缮、保护,使之重放异彩,再现昔日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