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百科】一个真正懂普洱茶的平台 揉捻,是普洱茶鲜叶杀青之后的制作工序,藉由外力使茶叶表面与内部细胞组织破坏,组织液体附着于茶菁表面,利于冲泡时增加香气口感,以及让内含物质均匀释出。 普洱茶生产中的揉捻工序,可分为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手工揉捻现多应用于小批量的古树茶生产,揉捻的手法要求动作弧形,圆活完整,连贯协调,刚柔并进,类似于太极拳套法,使茶叶受力均匀,利于成条;机器揉捻相较而言更为省力,生产效率高,多用于台地茶等大宗茶品的生产制作。 揉捻的投叶量一定要适度,不宜过多或过少,过多揉捻不均匀,条索揉不紧,造成松散或者扁碎的条索多,投叶量过少则不易造型,揉捻成条困难。 普洱茶揉捻的目的,主要在于使茶菁成条索状,并使茶叶表面裂而不破,易使茶叶内含物均匀而充分释出。揉捻不足的茶叶,条索成片、口感清淡;揉捻过度,茶品会无光泽、汤色混浊、苦涩度高,干燥储存后易有杂味。 茶叶鲜叶在刚刚结束杀青工序之后,叶片温度较高,同时茶叶不同位置(叶片中心与边缘)的水分分布不均,此时若立刻揉捻,会导致茶叶细胞壁破裂过度,产生汤色浑浊、口腔刺激性过高等缺点,在这种不当制程的影响下,即便原料是古树茶鲜叶,最终成品也会呈现台地茶的口感。因此茶叶在杀青工序之后进入揉捻工序之前,需经过摊晾,降低叶温,同时使叶片水分分布均匀。 由此叶片的韧性提高,在恰当的揉捻工艺之下方能达到“裂而不破”的效果。 揉捻适度的叶子,成条率达85%以上,细胞破坏率在45%以上,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滑润粘手的感觉。揉捻叶结束后应立即进行解块干燥,不宜久置,以免叶色变黄。 茶叶鲜叶杀青,即使工艺正确也会有少部分叶片受热过多,产生少量“焦片”。若没有相应工序去除这些焦片,它们便会在揉捻时被揉进茶叶的条索之中,造成茶品永远无法去除的烟焦味。为了避免烟焦味,一方面要提高茶叶的鲜叶杀青工序的水准,尽量减少焦片的产生;另一方面则需在揉捻前的摊晾和揉捻中都应有意识的筛去茶叶中的焦片。一切努力都以最终茶品呈现的相对完美为目标。 在有孔洞的簸箕上手工揉捻,在揉捻过程中筛去焦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