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地理高考文综大题答题万能模板part2

 彩色的铅笔灰 2016-05-08




1、 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2.地形(坡度);3.土质;4.植被(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①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2、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修路;交通开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②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③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④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3、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等)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

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4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不利于水分下渗

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① 控制抽取地下水; 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原因:自然原因: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②洋流缓慢,水温较高;③封闭海湾。(赤潮发生外因)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排放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④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带来危害: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康,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


7酸雨带来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产生原因酸雨主要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不利影响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 危及人体健康。


解决途径①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③开展硫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减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④参与国际合作。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8全球变暖问题:


原因 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② 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减少。


危害: 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影响水循环,旱涝灾害频率次数增加


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②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③参加国际合作。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


9臭氧层破坏问题


原因: 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② 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


措施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② 积极参加国际合作。


10 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原因:1)自然原因:①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②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③地表组成物质疏松;④地表植被稀少;⑤ 受冷锋影响,大风天气多;

2)人为原因:① 过度放牧;② 过度樵采;③ 过度开垦;④ 工程建设和开矿等。


危害: 风力侵蚀,使土壤肥力下降,草场退化;② 风力堆积,吞没农田、草场和道路;③ 大气污染,影响生活生产;④ 强风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影响春播作物的生长;⑤ 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


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草场管理;② 退耕还林、还牧,控制载畜量,固定沙尘;③ 加强防护林建设,调节气候,抑制风力;④ 农业提倡免耕法。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


11能源短缺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常规能源缺乏(储量、种类);2.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1.消耗量大(人口、工业、农业);2.利用率低(浪费);3.能源消耗快速增加;4.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5.石油储备体系健全。

治理措施

1.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2.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3.控制高能耗工业;4.能源循环使用;5.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6.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①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②能源利用存在问题:煤炭过多、水电少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不足;②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12黄河下游断流问题


产生原因:①冬春季节降水少,蒸发多,流量小;②中上游生产生活过度截流引水, ③下游为地上河,支流少,且下渗严重;④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主要对策 修水库调节水源;② 恢复植被涵养水源;③ 跨流域调水,补充水源;④ 全流域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水源;⑤ 生产生活中节约水源。


1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例如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拓展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冬小麦返青用水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沙特阿拉伯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14湿地减少问题


湿地类型:河流,湖泊,水库,稻田,滩涂,沼泽,泥炭地,红树林,珊瑚礁


湿地功能:生态意义——① 涵养水源;② 调节气候;③ 调蓄洪水;④ 降解污染物,净化水源;⑤ 保护生物多样性;⑥ 防止海浪侵蚀和海风侵袭等。经济意义——⑦ 提供水能、水源和水运;⑧ 发展水产养殖,提供动植物以至矿产资源。社会意义——⑨ 美化环境,旅游观赏;⑩ 进行科学研究等。政治意义——我国是世界湿地保护缔约国,有责任有义务对湿地进行保护,实现我们的承诺。


湿地减少原因 全球变暖,冻土融化;② 气候变干,蒸发加剧;③ 围湖造田;④ 过度垦殖,排干沼泽;⑤ 过度放牧和樵采,植被破坏;⑥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⑦生产生活过度引水等。


15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砍伐、开荒、开矿、薪柴采集、放牧和空气污染


16.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原因:一是污染源。大气污染来自工业、农业、家庭化石燃料使用,金属冶炼,还有沙尘天气等;水污染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残留等;噪声污染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工地、社会活动等;固体废弃物污染来自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二是净化能力差。大气污染与风力小、或逆温导致的大气对流运动弱有关,水污染与水量小、流速慢有关。


措施:一是控制污染源。首先是预防,尽量减少排放,其次是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再次是进行无害处理。二是分散污染源。通过分散布局,减轻污染程度。三是增强净化能力。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参加区域合作,加强环保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17.光化学烟雾中毒

  原因: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主要危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形成条件:1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2大城市汽车使用量大,排出的氮氧化物较多(洛杉矶)


  18 煤烟型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主要和大气中的逆温现象分不开的

  英国伦敦近百年来多次发生烟雾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2年12月5~9日。浓雾持续5天,伦敦住户的采暖壁炉排出大量的烟,与浓雾混合,停滞于城市上空,整个城市被浓烟吞没,死亡人数达3500~4000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19 土壤盐碱化和土壤盐渍化的区别

  盐渍化是指水灌地由于盐分积聚而缓慢恶化的过程。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盐 据专家介绍,土壤的盐渍化是由于强烈的蒸发积盐在地表形成的盐碱土。具体到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大致有两方面因素导致土地盐渍化。 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导致土地盐渍化。由于河西走廊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在地下水浅埋地段,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蒸发而不断向地表迁移聚集。同时由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矿化程度控制着土壤盐分的分布,因此,水文地质条件成为盐渍化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埋深条件下,高矿化水分布区盐渍化程度较重;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埋深是盐渍化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位埋深越浅,矿化度越高,盐渍化程度越重。这是走廊平原原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盐渍化。目前许多地方大量开垦荒地,利用高矿化地下、地表水资源灌溉,最典型的如民勤一带开采高矿化度水灌溉,使土地不断积累盐分,逐渐发生盐渍化。同时在三大水系流域,灌溉方式仍为大水漫灌,在排泄不畅时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耕地不同程度产生盐渍化。 土壤盐碱化:在平原形成的过程中,河流水体中有大量的盐分存留在了平原成土母质和地下水的水体中,加之成土母质颗粒细密,造成地下水排水不畅且埋深浅,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盐分就留在了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这样积累的盐分多了,又没有足够的淡水稀释并将其排走,就形成了土壤盐碱化。


  20.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区别:

  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


  灌溉农业: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①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②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溉灌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自然灾害问题



1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灾害强度(哪些因素影响?)2.当地自然状况(地形、地质;自然条件潜力大小);3.灾害时间和地点

社会经济

人口、经济水平、经济密度、距发达地区远近

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2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西南地区、海南、台湾等地)

自然原因

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3.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

治理措施

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3火山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

分布:两大火山地震带,结合六大板块的分布;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台海地区;西南、西北新宁甘地区、太行山-京津唐


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影响因子: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防御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诺现象(水文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及其他活动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⑥修建分洪区;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5咸潮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咸潮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哪些?


自然原因 (气候) 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③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④朔望日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危害有: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②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哪些措施

①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③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④节约用水


6台风问题


原因: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域,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危害:因台风产生的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破坏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措施:①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紧急撤离 营造沿海防护林。


7寒潮问题

原因: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多发于冬半年

危害:① 低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② 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③ 严重大雪会影响交通和通讯。

措施:营造防护林;发布寒潮消息。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黄土高原的南界;


大致是1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的界线;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