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国古代领先世界四大军事装备

 偅稲覆辙 2016-05-08

1.秦军重型铠甲

秦代,中国铁甲开始普及,虽然铁在中国出现很晚(商代时期埃及喜克索人就用铁制装备了),但中国铠甲技术开始后来居上,领先于同时代的西亚和欧洲青铜铠甲,虽然看起来中国秦汉甲胄比西方简陋,但是铁甲的普及却比马其顿和埃及罗马的铜甲更为进步(后来罗马帝国板甲和锁甲除外)。
秦朝-历代士兵甲胄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军队不可能人人都穿重甲的,就跟现在军队不可能人人都穿防弹衣一样,所以兵马佣反映出秦军着重甲的还是很少的,而多为带披膊的身甲,甲片用麻线连接 。
胄(头盔):
2.秦弩机
秦汉时期,中国骑兵也配上类似手枪一样的骑兵青铜驽,汉朝马远不如匈奴多骑射技术也不能和匈奴比,凭什么和匈奴铁骑对抗?靠的就是装备,野蛮人不可能研制出这么精巧的东西来,而汉朝骑兵则利用武备技术上的压倒优势,培养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能与北方游牧民族相抗衡的铁骑!
可惜罗马没这么好运气,遇到马上民族,跑不快的重步兵靠投枪是无法动骑兵射手一跟汗毛的.......最要命的是,罗马轻视弓箭是因为其改进了盾牌,而包上几层皮革的罗马大盾面对普通弓箭当然密不透风,但是对于汉朝铜臂驽和连驽还有匈奴复合弓,罗马大盾完全是一层纸一样不堪一击。所以或许相对汉朝,罗马帝国或许有更辉煌的文明,但武力上是绝对远远不如的。
出土秦代劲弩
3.明光铠
明光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板甲,代表着中国铠甲的最高水平:这种铠甲说白了,把铁盾安装在身上,受'盾'保护的地方'刀枪不入(其他全身板甲由于重量原因不可能全身那么厚,而明光铠则把防御重量重点集中起来。
现代工艺复刻的明光铠
明光铠最主要的特征是胸前、背后大型圆形或椭圆形甲板,这种甲板经过打磨,在阳光下有耀眼的反光,就好像一面镜子。而汉代镜子上常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套话,明光铠因此得名。明光铠较早的参战纪录是《周书·蔡佑传》中如下的话:“佑时着明光铁铠,所向无前。敌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 ’,皆遽避之。”
明光铠在魏晋时期是军官阶层的豪华装备品,很难普及,而魏晋时期士兵主要铠甲为两裆铠,既胸前一片背后一片用带子经过肩膀前后连起来,防御面积很小,到了隋唐时期,明光铠成了军队主要装备。
隋代武士佣,着明光铠全身甲
作为主要的护体用品,铁甲的制造是相当耗费工时的。工序如下:首先将铁制成甲片;之后打札、粗磨、穿孔、错穴、并裁札、错稜、精磨;甲片加工完毕后,用皮革条编缀成甲。里面还要挂衬里,防止磨损皮肤。根据日本延长五年(927年)仿效唐制撰定的《延禧式》卷四十九《兵库寮》,制造一副铁甲,需要192到265个工作日。修理一副盔甲,都需要41名工人。
4.日本刀鼻祖:唐刀
唐刀的刀型来自于汉环首刀,前期大部分军用唐刀均保留着环首,同时也拥有笔直的刀身。唐刀为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其制作工艺严格,并且还要考虑到战斗时的另一个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破甲则需要硬度,并且刃口窄,耐用则需要韧性,所以唐刀采用了最先进的包钢工艺。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刃口坚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时刀身韧性不变形,耐用。这也是和日本刀最大的区别。
日本正仓院保藏的唐刀图
秉承一贯的正直风格,汉唐时期的刀也是端正平直的。从汉环首刀到唐刀,都是刀身挺直,入鞘则朴实无华,出鞘则锋芒毕露。汉剑唐刀可以说非常准确的代表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温良谦恭让和外圆内方的风格。中国的侠客文化与中国刀剑文化一脉相承,也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文化。李白的《侠客行》这样吟诵:“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剑不出鞘的时候并不是杀人的武器,而且普通的非常不起眼,甚至可以深藏身与名,但是剑一旦出鞘,则杀气暴涨,十步杀一人,丝毫也不含糊。
真正的武学高手并不张扬,而张扬的往往不是真正的高手,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化。自唐以降,中国经历了五胡闹中华,宋代开始,中国刀剑文化中逐渐融入了胡人的东西,弯刀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唐刀这种深藏儒家文化内涵的直刀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老刘微信:DJLL66
获取更多知识可关注中华刀剑公众号:zhonghuadaoji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