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药治大病之一回首

 昵称31496050 2016-05-09


这是一篇很严肃很振奋的小文,希望您有心收藏,也许今后的生命历程中会帮到您。

最近成大夫又连续接诊了两位八十来岁的胃部淋巴瘤(注这里特指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有些血液科医生建议患者采用化疗,化疗费用高,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老人家心事重重,愁眉不展,这使成大夫回想起十多年前的一个病例。

那位患者五十多岁慕名找到成大夫就诊,胃部淋巴瘤确诊,辗转几个大医院血液科都建议立刻进行化疗,否则病情发展下去生命堪忧。病人害怕化疗,再者费用巨大,几个疗程下来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于是四处求医,希望那些医院可能是误诊。他想得也简单,既然是胃部淋巴瘤,那就再问问消化科的大夫吧。(赞一个,他的逻辑是对的,是个聪明的病人)

成大夫接诊后,很快为患者复查了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他确实患上了胃部淋巴瘤,这是一种胃内的恶性肿瘤。病人家属闻言如五雷轰顶,大小伙子的北方汉子立刻当面咧开嘴流泪,说他爹多么不容易拉扯他们一大家子,如今他弟弟刚刚完婚,一家人正是其乐融融的时刻,没想到父亲会遭此劫难。成大夫劝其冷静。正好她是研究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诊疗的,当时恰有国内外文献提出胃部的这种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通常疾病进展比较缓慢,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多数患者的淋巴瘤可以完全缓解治愈。于是成大夫提出不妨先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就发现了病因,可以先杀灭幽门螺杆菌治疗,然后观察病情进展,假若效果不好再进行放化疗也不迟。不过这需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绝对信任与配合,因为杀灭幽门螺杆菌的用药疗程需要连续不间断服药数周,不得马虎。经过一番思考商量后,家属决定听从成大夫的方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于是很快,病人检出确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接受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结果非常令人惊喜,几个月后,病人胃内肿瘤不见了。前后花费不过几千元。病人及其家属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至今,患者每年规律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检查,始终没有复发。

    这是一例典型的小药治大病的案例。斩草除根,治病治本。看似凶险的病症,只要拿出勇气,拿出严谨合逻辑的科学态度,依序治疗,完全可以用简单的药物恰当的组合彻底根除。如此,患者得以康复,成本得以节约,负担得到减轻,而医生得以欣慰。

    这个病例的成功要素有二:一是病人对医生倾注了毫无杂念的信任,以及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二是医生在平日保持积极吸取国内外最新医学成果后,采取了科学严谨的治疗程序。

    多年后的如今,谈到胃部淋巴瘤的治疗,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进行根除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这种淋巴瘤的首选方案,但遗憾的是由于现代医院分科过细,使得部分此病患者在血液科匆匆的接受了放化疗的治疗,不仅花费巨大,而且患者饱受痛苦,甚至个别患者因为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去除,化疗效果也不理想。

 

    备注:本文中的胃淋巴瘤,特指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种淋巴瘤进展很缓慢,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使多少患者的肿瘤获得完全缓解治愈。但在幽门螺杆菌被发现之前,这种淋巴瘤只能通过放化疗治疗。近期有文献报道,对于已经有骨髓转移或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样可以使部分患者的病情获得完全缓解,从而避免了患者因放化疗所导致的高额治疗费用和身心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