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理小品(992):挑食精神

 学海泛舟 2016-05-09

哲理小品:挑食精神


朱建军 

  惠子在梁国当相国,庄子也到了梁国。惠子担心庄子抢自己的官位。于是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摘自《庄子·秋水》,庄子的话文后有白话文翻译)

  虽然这个故事只是庄子的一个寓言,但是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中千百次重复的事件。

  练实,就是竹子结的种子,竹子的种子很少见。鹓只吃练实,比大熊猫要挑食多了。醴泉也不是一般的泉水,鹓只饮醴泉,显然也是给自己的饮食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种动物,那么这种动物生存下来应该是很难的,显然它不属于达尔文所说的“适者”。那么,庄子为什么把这样一种适应性极差的动物,当作自己的象征呢?

  最近看到一个笑话,有只蜜蜂对蜂王说:“现在花蜜越来越难找了,不如我们学习一下苍蝇,不要挑食,那么我们就可以不愁吃喝了。”蜂王大怒:“把他挂的枪(蜂刺)下了,让他去和苍蝇们混吧。”

  混成一只苍蝇,的确增加了适应性。实际上世界上适应性最强的动物,应当是蟑螂、蚊子等,在世界上还没有人类之前它们就存在了,世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蟑螂、蚊子等却安然无恙。估计就算人类有一天灭绝了,蟑螂、蚊子也依旧会继续生存下去。

  但适应性不是一切,生存下去也不是一切。人的心理需要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高一点是爱和自尊的需要,而更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审美等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般来说满足了低层次需要后,人就会追求高级需要。这种说法有点像中国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庄子指出了另一面的真理,我们未必要先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能追求高级需要。实际上人是可以在低级需要不很满足的情况下,就追求高层次的需要的。人实际上有自由的选择能力,可以选择精神上“吃什么”。选择更美的人生,固然减少了适应性,却增加了美感。在鹓看来,如果不吃腐鼠就不能活下去,这种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

  哲思启示:真正的蜜蜂,也不是不知道挨饿的滋味不好受,但是即使如此,也绝对不愿意吃苍蝇们吃的食物,这是一种挑食精神,是一种保持自己高贵的品质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