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五、黎明前的爆炸

 昵称30409113 2016-05-09


12月25日 晴 气温32℃

    今天是圣诞节,我早早醒来,躺在床上看摄影教程。突然,一声轰然炸响,伴随着强烈震动,钉在窗框上的塑料布和纸壳被冲击波震掉了,甚至床都有些摇晃,巨大的声响刺激着我的神经细胞。我一个翻身下床,开始穿戴装备,同时叫醒还在熟睡的小陆。隔壁警惕性极高的指挥长也突然大声询问:什么情况,是不是爆炸?我说是。


火箭炮袭击瞬间。


    同时,哨兵在对讲机里呼叫:北门哨兵报告,北门哨兵报告,机场方向有爆炸声响。指挥部开始指挥应对。

    “赵云龙,你立即指挥快反一组支援北门。”

    “刘晓辉,你带快反二组向营区后侧部署,掩护二级医院疏散。”


快反排反应速度确实快!


    我看了一下手机,时间是5点41分。此时,我们指挥部人员已经穿戴好装备,一方面打探刚刚发生了什么,一方面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

    盖庆立即打电话给一个黑桃K,询问知不知道有什么情况。苏队给联马团东战区中国军参袁志义打电话询问。由于刚刚发生,而且没有预先情报,询问都没有得到什么更加详细的答案。这时候,快反排已经部署到位。


不知道袭击方向,先疏散隐蔽。


    我带着相机,跟着抓拍了一些情况。手上配发的闪光灯质量比较差,在黑暗中辅助对焦功能不利,很多动态镜头都没有拍上。我的体会是,夜间的军事行动如果拍好了,是非常有看点的。我已经通知本队再带上一块佳能原装600EX闪光灯,佳能最新产品,希望它能解决我的问题。


战场上有啥用啥,依托树木隐蔽。


    直至6点半,再也没有进一步的异常情况。我们逐步撤回兵力,但也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提高警惕。前几天,我们已经将马里境内的各个部队部署情况和近期恐怖袭击事件标注在军事地图上。


    从近期的恐怖袭击事件发展态势来看,袭击地点从加奥北部的基达尔市、阿尔慕斯塔拉市,加奥南部的德林尼市、梅纳卡市,逐渐向加奥地区发展。根据声音和震动判断,今天早上的爆炸距离营区也就不过几公里,甚至更近,危险逐渐在逼近。


火箭炮都是手机遥控的,即便找到发射地点,恐怖分子也早就消失了。


    千防万防,炮弹最难防。无论防御设施多么坚固,都是应对直射武器和强行冲撞的,对于火箭炮、榴弹炮这样的曲射武器还是没有办法应对。一发炮弹砸下来,只能通过加固帐篷周围的沙箱和迅速转移至地下掩体两种办法尽量降低杀伤效应,剩下的只能看运气了。我国观察员杜照宇,当年就是在以色列炮弹命中联合国观察哨所时,不幸牺牲的。


被火箭炮炸毁的加奥海关大楼。


    下午黑桃K来电,告诉我们他听说是火箭弹袭击,已经抓获一名恐怖分子,正在押往巴马科。他的情报是否准确,还值得商榷,毕竟战乱地区,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这样关心恐怖袭击。但为了证明他的存在价值,他或许会将道听途说的、甚至是捏造的消息提供给我们。但讯息工作就是要广撒网,多渠道,精分析,再综合。不同的信息相互佐证,相互辨认。


这样的发射方式,打到哪里都有可能。


    后来,还是从司令部那里得到了准确考证,是法军情报成果,又是法军!通报共有两枚火箭炮袭击,每枚80公斤重。一枚是昨日凌晨00:20发射的,由于误差过大,没有飞过尼日尔河,距离我们也较远,没有听到。另一枚是今天早上5:41发射的,发射点距离机场20公里左右,弹丸落在了机场南侧2公里处,攻击目标很明显,就是驻扎在机场的法军。


部署在机场的法军。


    根据我们这些天来,跟当地人和西非盟军接触所了解的情况,当地人包括恐怖分子都非常讨厌法军。他们在马里横行霸道,不自觉地唤醒了许多人对法国“非洲宪兵”这一殖民身份的历史记忆。法军出兵马里,虽然获得联合国授权,但其实质上并不属于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这是一种披着合法外衣的“新干涉主义”。 就如同美军介入阿富汗一样,他们打得旗号是“打击恐怖主义”,实际上马里的反对派不完全是恐怖主义分子,马里问题的实质更接近于其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一场内战。


机动灵活的法军步战车,机枪手是女兵。


    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非洲是一个特殊的大陆,这里大多数国家都是二战后独立的,各个国家的边界由前殖民者划定。我们从非洲地图上就可以看出,国家之间的边界线直直的,就像是用尺子画出来的。因此在非洲,人们对国家和主权的认同感比较弱,在很多时候,对民族或宗教的认同感反而更强。这就给西方及其他外部势力干涉非洲国家内政提供了可乘之机。


笔直的边境线,诉说着殖民历史。


    非洲是法国在海外传统影响最深、经营时间最长的地区,自戴高乐以来的历届法国政府都把非洲视为支撑其大国地位的“前沿基地”。法国曾是马里的宗主国。从1895年开始,法国就将它占领的塞内加尔河与尼日尔河中游地区设为法属苏丹,也就是现在的马里。1920年将行政中心从卡伊迁到巴马科。法国政府任命的殖民地总督掌握全部政权,他依靠大地区和地区的行政长官来管辖殖民地。更小的行政单位乡和村,则委派非洲人来管理,乡长和村长负责维持社会治安、收税、养护道路、协助招募新兵等工作。


法军的手枪放置在战术背心上,出枪快。


    税收是对当地人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沉重的税收导致苏丹农牧民的贫困和走向破产。强制劳动是对苏丹当地人民的又一种剥削形式。每一个成年男子,一年中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无偿劳动,如修筑道路、桥梁和公共建筑,或做苦力等。马里人民对法国殖民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极为不满,多次起义反抗,但均被镇压下去。


很牛的法军士兵,我们进入机场都需要他们检查,这机场是加奥机场。


    这些起义通常是苏丹各族上层人物领导的,起义被镇压下去后,殖民者涉法拉拢当地的上层人物,给他们一些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好处,并吸收他们到基础政权中来,担任村长或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强征法属苏丹成年男子当兵或为战争服务,促进了马里民族的觉醒和政治示威运动,反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政党应运而生。迅速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动摇了法国在马里的殖民统治。


法军每个帐篷都有空调。


    经过长期的发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斗争,马里1956年获得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58年获得法兰西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地位,定名为苏丹共和国。1960年6月,“马里联邦”经过与法国的谈判,获得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同年9月22日,退出法兰西共同体,宣布独立,改名为马里共和国。


这是法军指挥官,各部队经常组织活动,加强交流。


    这样的殖民历史,就如同当年日本人侵略中国一样,必然会导致当地人对法国的仇视是深入骨髓的,不可磨灭的。法国虽然辩解其行动是应马里政府的评判请求,但其军事行动的目的性现在看来不够纯洁,在将反政府武装打到北部,可以有效控制局面并在马里总统成功选举后,法国撤出大部分兵力,只留下了一千余人,并试图将接力棒交给联合国。这是在用最小的成本维护马里政府与反政府的一种动态可控平衡,最终的目的是将法国在马里的利益最优化。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家和军队,更不代表任何组织。


各种各样的不同特点的法军步战车。


    晚上的时候,周后勤官在炊事班安排了一桌,叫上了警卫、工兵和医疗的几位兄弟,我们一起喝了点,沟通一下感情。先是御君酒,然后是白兰地,最后上哈啤。后来躺下一位,趴下一位,我也吐了。国内严令禁酒,我们这里是战场,不喝酒是娘们,不正常。

明天二十六集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