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

 糊里糊塗 2016-05-09

在上海的建筑史上,邬达克(Laszlo Hudec)已经是个被神化的人物了。每一幢邬达克设计的建筑都被当作珍宝保留下来,研究、展出、欣赏、回味……关于邬达克的书籍,不说汗牛充栋吧,起码堆满几个书架子没有问题。在邬达克众多作品中,大光明电影院不是被谈论得最多的,但它却是邬达克本人极为珍视,甚至可以说是最珍视的作品。在电影院后门的地坪上,邬达克留下了他唯一的一个签名,以至于有人据此认为:邬达克的其他作品可能只是他的设计事务所的集体创作,只有大光明电影院,才是邬达克本人亲自操刀的建筑,仅有的。大光明电影院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处装饰都凝聚了邬达克的心血,他本人的心血。


邬达克


在一段漫长的岁月里,邬达克的名字并没有多少人提起,而大光明电影院可不一样了,它在上海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一座圣殿,属于电影的圣殿、美的圣殿。即使是在文革期间,绝大多数影剧院书场都不得不改名时,唯独“大光明”这块金字招牌始终闪耀。因为“大光明”这三个字,太“政治正确”了,正确到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没办法掩盖它的光芒。小时候去一趟大光明电影院,就是上了档次。同样一部电影,在大光明看,感觉就是不一样,似乎沾上了金光。今年早春的一个傍晚,朋友送我两张电影票,很多年没有进去过了,去看看电影,顺便瞻仰这座当年的“远东第一电影院”。



傍晚的南京西路


大光明电影院大门


装饰主义风格的代表


闪亮的铜把手


1933年的喷水泉


地板上的“邬达克密码”


“单双号”标记用的是英语odd和even,不懂英语的观众可麻烦了。


连厕所标示都是英语,千万不要走错啊!


复古风格的可口可乐招牌


一切如我期待的那样,大光明电影院弥漫着民国的气息。如今的大光明电影院是2008年斥资1点2亿人民币重新建造的,看得出很用心,基本还原了邬达克设计的原貌。但是,毕竟它是新时代改建过的“新”建筑,总是留下了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些东西。八年的时间不短,足以让人感受到这八年的“时代精神”(zeitgeist),角角落落仔细看,不得不说:新不如旧。也许,这就是人们怀念邬达克的原因吧。那些邬达克留下的印记,10个8年了还没有坏,新修的房子怎么8年就不行了呢。


天花板


字母怎么不完整了?


小心台阶……


电影看的是《美人鱼》,3D的,看得头晕。回家翻了翻资料,要把大光明电影院的历史说清楚,恐怕要长篇大论。没有那么多时间,我还是老规矩,贴一些图吧。



1933年大光明电影院首映海报



中国首部彩色电影、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在这里首映


南京西路旧影


大光明电影院旧影



赵丹、白杨主演的《十字街头》(漫画)



1949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十二周年和上海解放大会,陈毅同志讲话


1949年解放初期上映的《剃刀边缘》


放映大厅让人惊叹的屋顶


上海职工代表五卅纪念大会在此召开


放映大厅


放映大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