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缸的演变与断代(推荐)

 子衿窥魅 2016-05-09


 首先说说什么是盖缸。

从目前所见的盖缸实物资料看,不但是明清景德镇瓷器的一个固定品种,而且延续时间长,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并且有官窑级实物存世。然而关于盖缸的明确记载却较少,即使提及,也所述不详。冯先铭先生的《中国古陶瓷图典》等许多陶瓷辞典类书籍均未列此词条;耿老的《明清瓷器鉴定》在附录的品种器型对照表中列有康熙青花盖缸,但在器型选例中没有具体介绍。

个人认为盖缸是应型命名,器身如缸,上置一盖,故曰盖缸,或许最先是景德镇陶工的随意称呼吧。盖缸由于体型饱满,相对容积较大,十分适合存放什物,民间较为流行,故宫也有藏品,当为官窑,可见使用范围之广。清末小型盖缸多用来盛砂糖,倒成了家家户户厨房的必备品了,老百姓因之习惯称其为糖缸,至今许多人家仍有遗留,如今奶奶辈的应该都有使用经历吧。盖缸之用途由此可见一斑。

    盖缸之典型器型如下图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缸,是器为故宫博物院藏品,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直口,深腹下敛,圈足。器盖平顶,丰肩直壁,平折沿,上有环形抓钮,子母口。

   

    有些朋友习惯将这种器形称之为盖罐,似无不可;但考虑常见的圆罐(即习惯称之为人头罐的)也多有带盖者,容易引起名称混淆,故窃以为这个器型还是叫盖缸更为合理些。

    关于盖缸器型的分期,虽然并不像粥罐那样,由于系的出现可分为明显的前后二期,但从盖缸器型的发展过程看,在乾嘉道时期有一个明显的空白阶段,故而为了叙述方便,这里也仿照粥罐器型的分期,分为早、晚两个时期,并按照同样的体例分上下两篇介绍。
 
  
    一、早期盖缸的发展及器型特征

    1、明末到顺治——早期盖缸的草创期

    从目前可见的实物资料分析,最早的盖缸应该出现在万历前后,且多为外销品种。万历盖缸器型的典型特征是器身敞口较明显,器盖斜壁微撇口,而非后来常见的直壁平折沿,钮有扁圆钮和环钮两种形式。

    下器为万历青花海马纹盖缸,通高与口径均为13cm左右。器身稍矮,像一个较高的敞口碗;盖子曲线较为优美,盖沿外撇,里面仍是子母口;扁圆钮,上有凸楞装饰一周,顶端有小突起,就像一个小南瓜,应为模制,称为瓜蒂钮也无妨。纹饰是典型的明晚海马纹,一般此类纹饰多断万历。

    下器为明晚青花山水纹盖缸,器型与上器相类似,只是钮为中空的环钮。这种青花山水纹在明晚外销器上极为常见。   

    由于早期盖缸器型尚未固定,故断代多从纹饰入手。如上述器型若有较多个例,可逐渐确定为万历或稍晚的明晚期盖缸的典型器型。

    而下器从纹饰分析,则为典型的顺治器物。此类器物所见带盖的极少,而类似的器身则有较多遗留,即使相同纹饰的也颇有数量,应该能够代表崇顺时期盖缸的器型特征。该器与上述器型相比,器身较深,圈足较高,而盖子则变浅,盖沿虽然仍外撇,却已经圆转较柔和了。从使用角度讲,在相同的高度下,这个器型比上器具有更大的容量,故也更为实用。这个器物的钮为实心倒梯形的平头圆钮,与上述环钮相比更利于提捏。

    2、康熙一朝——早期盖缸的成熟期

    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盖缸到康熙已经比较成熟了。下图为康熙青花冰梅开光博古清供纹盖缸,是典型的康熙盖缸器型,高约24cm,器型充分吸收了早期盖缸的种种优点,可谓完美而大气,饱满而硬朗,环钮虽浅,由于顶部稍外撇,提捏仍较牢靠,与整体器型也很协调。这个器型一如前述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几成康熙盖缸之定式,器物档次优劣主要体现在画工上。

    之所以称康熙为盖缸的成熟期,不但在于器型的成熟、精美,而且在于工艺的精湛与数量的增加,目前可见的早期盖缸大多为康熙青花,且做工都很精良,价格自然也不菲,是收藏的热门品种之一。

    另一方面,康熙一朝除了上述典型的盖缸器型,还能偶见一些衍生器型,这些稀见的器型当然更为可贵,现列举一二。

    康熙青花煨瓷山水纹盖缸,故宫博物院藏品。该器器型比较简单,器身为直壁圈足,上置直壁平顶丰肩直壁盖,倒梯形实圆钮,子母口。这件东西貌似普通,器型却难得一见,加上高贵的康熙煨瓷品种,使得该器十分珍贵,难怪相貌平平能入选皇宫呢,耿老的《明清瓷器鉴定》介绍过这件藏品。


    康熙五彩开光草虫纹盖缸,高19.5厘米。 该器器身与康熙典型盖缸相类,直口,深腹下敛,圈足;器盖稍矮,平顶,丰肩直壁,不起沿,扁圆钮,子母口。从纹饰看,为典型的外销品种。


    3、雍正乾隆——早期盖缸的衰退期

    盖缸在雍正一朝开始衰退,其原因与粥罐的衰退一样令人费解,这里姑且不考。雍正时期还能见一些带有康熙风格的青花盖缸,但数量明显减少,器型也由硬朗变得憨厚起来,许多器物或器身加高,或器盖过大,比例明显不如康熙协调。

    这一时期,开始多见的是小型的盖缸,通高通常在10cm到15cm,除了青花外,雍正一朝开始流行的粉彩装饰也应用到盖缸上。小巧的器型,加上柔和的粉彩装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十分讨人喜欢。把玩于手中,真是惹人怜爱的尤物。

    乾隆早期继续延续着这类小盖缸的路子,且多为出口,内销纹饰与题材却渐渐不见了。下图所示为乾隆酱釉地叶形开光粉彩花卉纹盖缸,小的一个高不过7cm而已。这类器物哥德堡号沉船曾大量出水,应是当年销往欧洲的瓷器品种之一,前些年颇有一些回流。当是这对盖缸售价也仅千元,因不屑其外销瓷的出身,没有拿下,现在恐再没机会了。古玩收藏永远应该抓住当下之机遇,玩者当引以为戒。

 二、晚期盖缸的发展及器型特征

    上篇述及乾隆时盖缸已式微,目前所见多为外销的小型器,且数量已经很少。

    与粥罐的发展规律出奇的相似,清代晚期盖缸却又以另外的面貌,忽然兴起了。

    晚期盖缸总体还是延续了早期盖缸的特点,典型器型特征为:器身直口,深腹下敛,圈足。圆盖,上有环形抓钮,子母口。与早期的典型器型相比,主要区别是:一、整个盖面较圆,使得器型总体的节奏感与力量感大为削减;二、盖的口部不再起沿,与器身浑若一体,使器型显得较为稚拙;三、抓钮明显增高,虽然提捏方便,却不如早期器型来得协调了。

   

    晚期盖缸在典型器型的基础上,各部分比例与细节多有变化,并衍生出些许新造型,现分述如下。

    1、 出沿盖缸

    道咸时期偶见一些盖沿微沿或外撇的盖缸,显然为早期盖缸之余絮,非晚期盖缸的典型造型。下图盖缸,纹饰时代特征极为明显,断道咸应无异议。

    2、咸同大盖缸

    咸同时期常见一种体型均较硕大(相对晚期来说)的盖缸,通高20cm左右,胎体厚重,所见通常为青花刀马人物题材。下图为青花西游记故事盖缸,高19cm,从青花发色和修足特征分析,咸丰特征较为明显。

    3、标准晚期盖缸

    如本篇第一图所示,也是目前最常见的晚期盖缸造型,从青花发色与纹饰特征分析,清晚各代均有出品。一般认为器型矮而敦实者,时代稍早,多以青花为主。器型细节多有变化,如下器的主要特点是抓钮外撇比较明显。

    而如下图所示器型瘦削者,一般为光民乃至解放初期的产品,装饰品种较为丰富,计有粉彩、浅绛、新彩、矾红、墨彩、金彩、印花、刷花等,除浅绛外,档次多不高。现今所多见、常称之为糖缸者,多为此种。

    上述三种为延续早期之器型或晚期之典型器型,下面再聊举一些不常见的盖缸器型。

 
   4、极瘦削者

    显为第3种器型瘦削者之极致,像过分高挑之人,有重心不稳之感觉,不足为论,民国后稍多见。

 

    5、菊瓣盖缸

    器型类晚期典型器,只是器身与盖通体摹印凸楞,多称为菊瓣者,显系受同光时期常见的菊瓣碗之影响。这种器型在盖缸中极为少见,若再遇上纹饰题材佳者,颇值得收藏。

    6、异型钮盖缸

    器型类晚期典型器,只是盖稍浅,钮非常见的环钮,目前见有桃钮者,不排除还有其他类型的钮,姑且称之为异型钮。看此盖缸器型,显系受清末桃钮粥罐影响较大。

    7、杯型盖缸

    这类盖缸与典型盖缸造型有较大区别,倒颇有些现今常用之茶杯的意思,器身口部略外撇,弧盖,出沿,倒梯形实圆钮。这种盖缸所见均为光绪青花,与清末民国彩瓷的轻薄不同,青花器仍较多保持了传统瓷器的厚重的器型韵味。此类器型瘦马所见也不过三件,其中两件缺盖,下图这件05年即要价5000左右,且有毛病,犹豫再三没能拿下,很快不知为哪位藏家收藏了。

    8、杯型尖底盖缸

    这类盖缸与上器倒是有几分相像,只是器身下部内收较急,使得胫部较为尖瘦,盖为笠式,折沿较宽,倒梯形环钮,该器型总体稳定感不是很好。

    清末器型往往变化较丰,这里就列举这么几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收藏者眼中,往往认为盖缸是一种比较差的器型,因而多不屑收藏。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多个方面,晚期常见盖缸固然有器型笨拙、装饰恶劣而让人生厌者,甚至即使浅绛名家作品也因器型之故价格颇受影响;但如后述几种少见品种,却有可资收藏者。至于康熙典型盖缸,则器型大气磅礴,纹饰精美,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器。

  

  (作者:奚风瘦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