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常用“教育”的名义残害孩子的本真

 魚悦的图书馆 2016-05-09



  人的生命是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逐渐完整起来的,我们最早的学习环境常常是父母有意或无意打造的,关于如何为人父母的知识,也绝大部分来自上一代的经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专门接受过“如何做更好的父母”的教育。所以,我们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延用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却根本不曾意识到要想教育好孩子,为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有两只小猫都觉得影子很讨厌,一定要摆脱他,然而不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能看到一团阴影,后来他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获得了解脱,一种是永远闭着眼睛,一种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这种影子效应,就像我们受到的伤害或者经历过的不悦一样,我们可以一直逃避,一直不记起,但实际上这些负面的心理一直存在,只有正视,只有倾吐,只有勇敢的面对,才能重新获得生活的幸福,同时带给别人更多的快乐。


   在我所处理的离婚个案中,有一些是在早年经历中,母亲因为父亲有外遇或者是自己觉得父亲有外遇,而发怒和觉得委屈,一到怒不可遏的时候就会失声骂“男人没有好东西”,这样的话看似简单,很有理由,也很能让人同情,但是却会对女儿产生严重的影响。


  女儿通常都会站在母亲这边,同情母亲的同时也怨恨父亲。要知道,孩子的潜意识通常都是打开的,母亲所讲的“血泪家庭史”往往会形成情绪存储在其细胞中。当她长大后在与男朋友交往时就会本能的带着怀疑或审视对方的态度。看似当时母亲对父亲的抱怨,但在孩子的世界里父亲就是男人,男人就是这个样子,“男人没有好东西”这句话所形成的潜意识会一直存在,从而造成女儿对男性的不敢完全接受。


  可见,父母才是伤害孩子的最大来源,当我们说爱孩子的同时,我们的行为、语言、情绪却在不断的伤害孩子,不断的贬低孩子。回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是遭受来自父母的伤害与贬低吗?所以,我们不可以再用自己的认知标准及经验模式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不可以再用错误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可以再让这么残忍的伤害一代一代地相传和复制下去,我们必须要做出改变!


  小杰本是一个很健谈、很乐观的孩子,但随着他步入高中,父母开始不断给他施压。在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下,他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下降了。因此父母更加着急,唠叨越来越多。


  在周围侵略性的目光中,小杰越来越沉默,逐渐成为了同学眼中标准的“宅男”。可是,与别人不同的是,宅在家中的他既不玩游戏,也不学习,而是呆坐着,有时会因臆想自己头痛而吃一些止疼药。然而,面对小杰的这些异常表现,他妈妈非但没有及时给予安慰与关心,反而骂他不争气。直到小杰最终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时,他妈妈才懊悔不已。


  这些年来,我接触到的一些患有所谓抑郁症或自闭症的孩子,其中大部分都是父母用自以为是的技术手段创造出来的“产品”。很多父母都以“教育”的名义将自己的孩子打造成了自己不想要的结果,却还在愤世嫉俗地埋怨环境、埋怨孩子。殊不知,一切的错都在自己身上!


  任何结果都与多个事物有着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教育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将孩子比喻成树的话,那么,只有创造良好的环境,浇灌适宜的养分,他才能够茁壮成长。为人父母者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成为孩子的环境,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爱和关怀呵护孩子的本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