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泉书院 .上冶中学(二)

 舟游自如 2016-05-09

 

玉泉书院.上冶中学(二) - 吴越同舟 - 读月的博客

      

        吐雪喷雾的玉泉水,在50.2㎡的水面上汇成盈盈一泓,短暂的片刻一聚,便一路欢歌笑语地西奔紫荆河水而去。玉泉池南3.6m处,有一处坐南朝北的观音殿。有人说“玉泉观”之称由此而来,当属坊间臆断。观音菩萨应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西方三圣,而“观”则是道教活动的庙宇场所,玉泉观中的“观”字缘何而起,鄙人至今尚存一脸茫然。八十年代初期,不才在玉泉水边的费县第三中学教书育人,执教两届半学生的高三物理。经常带领即将步入高校的弟子们,到环境幽静的玉泉水边,畅言“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主题班会。那时玉泉池南的“观音殿”已是殿倒墙倾,断壁残垣。迎面墙上的壁画,尽管水渍斑驳,仍然依稀可见。而今唯有石砌房基尚存原地,东西长4.45m,南北宽5m,《费邑古迹考》所载的一棵掩池翠柏,也被岁月烟云席卷而去,片枝荡然无存。     

玉泉书院 .上冶中学(二) - 吴越同舟 - 读月的博客

        玉泉池东3.8m处有一龙王殿,临泉而起,坐东朝西 。此殿也毫无例外地经过了那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年久失修,梁断房倾,唯塑像尚存。虽然门可罗雀,烟火稀少,但从殿内千姿百态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塑像,可以想见当年龙王爷的烟火兴旺和大权在握的无限风光。而今也是物换星移、不再辉煌,唯有石基尚存,南北长3.25m,东西宽3.6m。 玉泉池北4.1m处即为“枕流亭”,明朝万历庚戍孟冬(1610年10月),为礼部主事周京所建,迄今有403年的历史。亭子基座为边长4.9m的正方形,用厚度为0.6m石块砌成;亭子高约4m,地面为边长4.13m的正方形,灰砖错缝平砌,四角攒顶,上覆灰瓦,四角垂脊饰天马、龙、风等;亭子的东西山墙上各留一窗,窗宽0.73m,高度0.60m,墙厚o.47m;亭门向南,宽2.35m,高2.5m。 


玉泉书院 .上冶中学(二) - 吴越同舟 - 读月的博客

 


         亭内北壁镶有三块石碑 ,正中一块石碑,高0.4m,宽0.79m,为清朝高密举人翟云升(字文泉)书写的“枕流亭”三个隶书大字,蚕头燕尾,笔工苍劲。 枕流亭碑刻右下方的一块石碑,高0.4m,宽0.8m,上有《重修枕流亭记》和《题玉泉观》五言诗两首,楷书,共有189个字,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高密人王烻作并书,王烻为乾隆乙卯(1795年)举人,官至聊城教谕,工诗文,善书法,其墨迹气势生动,飘洒自如。   枕流亭碑刻左下方的一块石碑,高0.4m,宽0.76m,首题为《浚玉泉并重建枕流亭歌》,共145个字,楷书七言古风。文辞高雅,表述生动。为玉泉东侧百米的东岭村清朝贡生任毓秀,于清朝道光十一年(1831)撰书,东山吴化岐刻字。 枕流亭门外,玉泉池侧西,立一“枕流”石碑,高1.12m,宽0.57m,厚0.17m。碑的正面楷书“枕流”两个大字,为明朝大学士、礼部尚书、万历皇帝的老师于慎行亲笔。于慎行是山东平阴县东阿镇人,17岁中举,23岁中进士,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诗人,也是万历皇帝最年轻的老师o

 玉泉书院 .上冶中学(二) - 吴越同舟 - 读月的博客

        枕流亭北去百余米,便是明清时期的玉泉书院。当年在枕流亭与玉泉书院之间的空地上,碑碣林立,树木葱茏,22株参天古柏,排列在东西官道两旁。郁郁苍苍,掩荫含翠。玉泉书院门前,东高西低的岭坡上建有戏台,每逢玉泉庙会,总要搭台唱戏。士女如云,玉泉若市;扶老携幼,游景揽胜。  明清时期的玉泉观和玉泉书院,因泉水而成为名噪齐鲁的游览胜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暮春时节的沂蒙山,处处莺歌燕舞,山山飘红流绿。一位复习备考的秀才周京,离开繁华喧闹的故乡沂州府驻地一一兰邑(兰山),慕名来到沂蒙山前,借宿于寿圣僧院,读书于玉泉水边。





        兰邑秀才周京,字寤西,号野王,沂州(今山东临沂)人。来费县玉泉书院复习备考两年后,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八月九日,他在省城济南参加了全国统一命题、各省分设考场的乡试,获取了“文魁”举人学历;翌年(1613年)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在北京贡院参加了三场会试,取得了能够参加殿试的贡士资格;

        同年三月十五,周京随同年龄不一的贡士们,参加了设在保和殿中的最后一场殿试。万历41年癸丑科殿试金榜,公布了344名各类进士的高考信息,其中赐进士及第3名(1.状元周廷儒  2.榜眼 庄奇顯  3.探花 赵师尹);赐进士出身共67名(4.周京 5 . 张风翼 6.熊膏 7.王仕贞 8.王庭梅........);赐同进士出身274人。从玉泉书院走出的沂蒙才子周京,在进京赶考的两千多位举子之中,名列全国第四。

        兰邑四周,泉水尽有,北有竹泉,东有汤头。周京左右权衡利弊,前后酌古斟今,最后选择就读于玉泉书院,以便去蒙山登高览胜,可自由徜徉在玉泉水边。由此可见,玉泉书院是一所闻名遐迩的高考复习班,而周京既爱读书,也爱游玩。依山傍水的幽静环境让他流连忘返;淙淙有声的玉泉水更让他顿生灵感。他自筹资金,建造枕流亭,以石砌玉泉,并撰书《枕流亭记》一文,文词典雅,简洁生动,流传至今有数百年之久。

        周京忘情山水间,流连大自然的天赋秉性, 他自己在《枕流亭记》中表述得十分清楚:庚戍间,余避嚣入山,假寓寿圣院之僧舍,相去既近,进偕二三同志,徜徉于玉泉之侧,或竟日迟留,或月出忘返,醉则枕石,醒则吟松,白眼箕踞而视。途之人负者休,乘者下,莫不临流就荫,欲去低徊。少焉,阳景西挂,云归鸟还,但闻水声潺潺,而樵歌牧唱,已赓和前村矣。

        天资卓越的秀才周京,乐学、会学、不死学。好读书,好饮酒,好功名,好交友。学业课余,常邀文友四五位,知己二三人,流连于玉泉书院,徜徉在玉泉水边,把酒邀明月,吟诗唱古风。远闻山歌小唱,近听潺潺水声,直到日落月出,云归鸟还。周京的读书之道是:学中求乐,以乐促学;五经四书,娴熟于心;八股文章,妙笔生辉。    

         周京避嚣入蒙山,读书玉泉观;学中有乐趣,放歌山水间。两年之后考中举人;三年之后考中进士,官居礼部祠祭吏司主事,与礼部尚书、万历皇帝的老师于慎行,成为挚友同仁。求得于尚书“枕流”二字,刻石成碑,立于玉泉池边的枕流亭前。周京擅长书法,精工诗文,一生有《金城集》、《吴越游稿》、《贲园集》等多部写著,可惜均已散轶,只留下吟山、唱水、赏风景的诗歌短文。如《枕流亭记》,《题玉泉》,《卧冰河》,《瑯玡冢》,《诸葛城》等流传至今。

        周京每每返乡省亲,总要到玉泉观盘桓逗留数日,以至于他退休后长期居住此地。沂州才子周京只所以终生寄情于玉泉书院,放歌在玉泉水边,因为闻名遐迩的玉泉书院,是他迈向金阶玉梯的第一步,淙淙不息的玉泉水,是他妙笔生花的不尽源泉。

        纵观与玉泉书院相关的那些人,梳理常饮玉泉水者的那些事儿,不仅令人暗自称奇,遐思万千。从最早的玉泉书院,到后来的国办高中,直到现在的上冶中学,凡是从此地走出的学子们:读书者,睿智聪颖;从政者,官运亨通;经商者,生意兴隆;演艺者,永远年轻;为师者,依然有点穷。

 

玉泉书院.上冶中学(二) - 吴越同舟 - 读月的博客

 

 玉泉书院.上冶中学(二) - 吴越同舟 - 读月的博客

玉泉书院.上冶中学(二) - 吴越同舟 - 读月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