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同的词义【领读文字稿】

 雪夜流星8xvg85 2016-05-09

特别鸣谢

本次活动中的每一次录音转文字,都是由共读活动秘书组的成员们全权负责,他们分工明确、认真仔细,尽可能地把易仁永澄老师分享过程中的精华呈现在大家面前,让我们可以用更多的形式了解经典,请记住他们付出的每一份辛勤!参与此次编辑的人员是:

骁珺、吕婧、丁洁、Jennysmile、陈铎、彭玄霏、小丽

转录内容

《如何阅读一本书》共读活动—2016.3.02

大家晚上好,我们一起来进入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同的词义》。本章的名字在英文版里面称之为“Coming To Terms With Offer”-和作者一起找出共通的词义。但在下面它有一个注释,说这个词在英语中是双关语。“双关语”恰好就是咱们本章倒数第二页(101页)那个部分的“片语”。“coming to terms”其实是一个片语,而这个片语拥有多个意思,一个是共通的词义,一个是达成共识。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摆出来,因为它这个部分对后面的谋篇布局非常的重要。

一、检视阅读本章的成果

好,那我们直接进入我们今天的分享。在上一次的分享中,我已经跟大家谈到了,未来关于这每一个部分都是在讲技术。每一部分的技术咱们都采用检视阅读加分析阅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因为我们学就学这个方法,所以要反复的训练。

1. 检视阅读本章的收获

首先来看一下我在检视阅读中得到了什么。我很快的读了一下本章,一共是十几页的内容,我大约用了八九分钟的时间,把它(用)检视阅读的方式给读完。

(1)核心关键词--词语&词义

本章的核心关键词是“词语”和“词义”。很多朋友说:我怎么没有见到“词语”这个字,也没有见到“词义”这个字?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认知,我上来一看,我就觉得这个词翻译的略有问题。由于这是拿着英文版来翻译的,所以我在看这个词的时候,它上来就是个单字和词义,我对这个部分这很好奇。

单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单字就是一个字,对吧?但其实上它的英文翻译叫“word”。word其实并不是单字,它在英文中是单字,可是在中文中有的时候是词语。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把它翻译成词语和词义。那这样一下子就理解了,我感觉整个篇幅中就没有问题了。

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几个伙伴来找到我说:真的读不懂,读到现在要不是这个活动在进行着,我实在是读不下去了。我说:哪里读不下去了?他说:单字是什么意思?

“单字”这个词总是出现,但其实上你这样理解,你看一下它的英文,词义是term,单字是word,那明显就是词语和词义的关系,我就会把它翻译成词语。所以在今天的分享中,凡是见到单字,你可以理解成词语,见到词语,你可以把它讲成单字。这是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这多说一句,语言它在表达信息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完备的把知识全部表达出来,这个本章里边也谈到过了。尤其是被翻译过的语言更是如此。本身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变成了文字,然后这个文字,英文和中文所要涵盖的语义范围它肯定有问题,不是相同的。被翻译过来的人又是很早之前的,甚至是他是台湾人,他在使用文字的方式上,可能都和我们不同,所以这就会导致很多问题。

你比如说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叫作“找出字义”。这一点特别麻烦,就很多人会在这个地方在分析阅读的时候有问题,等到我们到时候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再说。“字义”这个词,它其实翻译得并不合适。

好,回到我的收获这儿。词语和词义,关于词义,词义是什么?为什么不是意思的“意”?而是意义的后面那个,或者说义气的“义”?这个词其实,这两个词,词意和词义,它都有意义和意思的含义,但是它之间还是有点区别。

咱们使用的这个义,就是写的比较简单的这个义,义气的义,它主要指的是客观上的,而意思的意,主要指的是主观上的。所以这个翻译翻译得很精准。

词义,它指的是词本身的意义。我觉得这部分,你像词不达意,抒情达意的意,那就是意思的意。在这里,我们对这部分的辩解,你要好好的理解。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我们不就是去理解它的意义吗?不就是理解意义吗?不就是去理解他要表达的这个意义吗?

我的理解是这样,就是为什么用这个义气的义,是指概念,是指客观的。其实它是指在书里作者都已经写出来了,它已经存在了,你不能以你的主观的意愿,去改变作者的一个意愿。所以读书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即便你是吐槽他写的不好,或者说的不清楚,但是你在吐槽之前,你必须要和他达成一致。而这个“一致”,它才是客观的,我们才是主观的。我们的主观,必须去寻求它的客观才可以,所以它使用的义气的“义”。这个地方的辨析,还是需要使劲想一想,才能辨析清楚的。

(2)本章是讲方法的

那其他的收获,就是本章还是继续写方法的。作者在写这一章的时候,其实特别不容易。我自己也想了想,如果是让我来说这个事我要怎么说。我就比较难以从深到浅,然后从浅到深的一点一点的去讲清楚。虽然我也能说,但是我讲的肯定涵盖的信息量、面、理解深度、全面性都比不上作者。

这是我的关于收获部分。

2. 检视阅读后的初判

我也得到了一些初步的判断。我感觉整个结构蛮清楚的。

一开始他从概念讲到规则再到解释规则。翻到90页说“要有规则”,然后去解释一下规则。我大约翻了翻,规则是找词语和找词义这两项,所以他后面又写了找词语,就是两部分——找关键字、找专用语。找词义,他又给了方法,所以感觉结构特别的清楚,非常非常的清楚!

这一章的结构和以前都不太一样,这章尤其清楚,我感觉甚至可能不是一个人写的。他在措辞用句上、书写风格上都和前章不太一样,所以我甚至觉得可能不是一个人翻译的,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初步判断。

同时我得到一些关键词,包括单字、词义、模糊、沟通、文法、逻辑、关键字、消极和积极。这就是我得到的一些关键词。

大家要知道,我得到的这个关键词,你如果认真来看我领读的时候,会发现我每次做的时候都会增加一点东西。关键词我在上一章的时候其实没有放出来,可是我们上一章的时候也去找关键词了。而由于这一章恰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会在这个地方把关键词给点出来。你把关键词全部理解清楚的话,我感觉就没有什么难度,这些词你弄清楚,基本上你都不用看了。

这是我理解到的关键词。

此外本章的内容还可以往“沟通”上去扩展,你可以看一下88页的第二段上来就说“词义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沟通”就出来了。

紧接着,后面在整个89页他都在讲沟通。你有没有发现89页的上方,他都是讲沟通的内容,所以我感觉本章的解读,如果仅仅停留在找找字义、字是什么意思,这顶多就是初中语文老师可能给大家讲授和教授的内容,不是咱们读书的方式,所以我的读书必须把大家带到一些很有趣的内容上,这就是我在检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要点。

二、分析阅读的成果

我们再来看一下,分析阅读后,我来回答主动阅读的前两个问题。分析阅读不是要回答4个问题吗?我来回答一下前两个问题,就是整体讲了什么、怎么展开的、细节讲了什么。咱们依次来看一下。

(一) 本章的整体内容

整体讲了什么呢?它主要讲解了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它是什么、具体的步骤、使用的方法等。

在我的理解和认知上,如果对一本书进行评价,你首先要理解。所以理解是评价的基础。你可以理解句子,也可以理解词语,而理解词语本身就是基础的基础。也就是说你只有理解的词语以后,才能理解句子。

说到这一点,我后面还会再提到,你其实可以看到第88页的最下方,他的译注——翻译的人在注释的时候说到了“达成共识”。什么叫“达成共识”,你如果跟作者只在一个字、两个字上达成共识,叫共识吗?不完全是。达成共识是字义要相通,然后你要知道句子的主旨、要明白段落的意思,这样才能叫“达成共识”。

这一章是讲词义。光读这一章,你就知道它后面那一章肯定要讲句子、段落这之类的事情。在我看来,这一章其实就是讲的理解词语的这个事,把作者用的遣词、用句,到遣词的这部分先理解清楚。

(二)如何从主题展开?

我们来看一下,作为主题,他的讲方法是如何展开、怎么来写的呢?

1. 序言

这一次,作者仿佛是一个活在和我同一个时代、我们正在交流的人一样。我刚在前两章的时候,指出作者写东西特别不按照结构性思维的方式来写,他这一章“咣”的一声就给你来一个结构性思维,说:“你看看,让你说我,说错了吧?小样啊!”

他上来就写了一个序言,就是开篇的这一段,说了一个内容-分析阅读的第一步是找出共通的词义。注意这一句话,很有趣,你能不能发现他说的是分析阅读的第一步。

在第二个阶段包括了4个规则,这个规则的第一个规则,我们称之为找出共通的词义。再到下边第二段的第三行,分析阅读找出共通词义是第一步,所以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可以想到我们这已经是第五个规则了,前面4个规则,真的应该是在检视阅读中的能力。在第六章和第七章我在讲的时候,就提出这种观点,我认为前4个规则,包括分类性、复杂性、整体性、还有问题导向性这4个规则

真的就应该是检视阅读上的能力,而只有到词语上来,你才真的进入到了分析阅读。所以作者自己也承认,他虽然没有把谋篇布局给改了,但是他说这才是第一步。

2. 总述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总”,作者说了什么。

“总”上来就先说个定义,单字和词语,其实就是词语和词义。他在说的这段就大约解释了一下是什么意思。我们先不管他解释了什么,先翻到P90,就说到了这个规则是什么,然后又开始详细的讲解这个规则。

首先,你看从90页开始,规则分为两步骤。第一步是找字,第二步是找意思,然后又说了为啥要分两步骤。从第90页的倒数第二段开始,一直到91页的上述第二段结束,整个都在讲“为啥要分两步骤呢”。你看---墨迹啊,我这评价不太合适啊。

他又说了一个规则的基础(第91页的第三段)。你看这段说的比较复杂,但是我们却可以画出一个图。他说,任何一个具备这个能力的都要包含这两个步骤,这个规则是具有文法与逻辑面向的。文法是解决单字的。“文法”这两个字,我想给大家说一说,文法在英文是Grammar,这个英文单词其实应该是翻译成“语法”的。语法是面向字的,而逻辑是面上字背后的意义的。所以,文法或者语法,它其实是规则的前半部分,而逻辑是后半部分。

你看的这句话他说的这一段,你别看这一段说的很短,提完了就过去了,但在我看来,这一段却是这个部分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你可以翻到书中的第102页的倒数第二段的倒数第二行。写的是“文法与逻辑学是构架以上这些规则的基础”。看到了吧,也就是说,这里说的文法和规则,其实就是这个规则五的核心基础。你如果真的想了解规则是什么,你其实更要注重这个基础。

基础特别的重要,你仔细看这一段,91页的上数的第三段,还有倒数的第二段,你其实可以明确的知道,他后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知识是通过“字”来体现出来的。知识是通过一个一个的字或者词语来体现出来的,而字和词语是靠文法才能发现得出来的,那么你的思想是体现在词义中的。你看能不能画出这张图?词义靠逻辑来体现出来的,而字和词义之间,是需要有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这个部分明显之间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关系,他下边就会谈到语言与思想的问题,特别是单字与词义之间的差异,就特别讲到这儿了。

这个部分的逻辑和原理在这个地方呈现的一览无余。在这个部分,你如果是可以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在91页的最后一段和92页上数这一段,他在讲什么呀?他其实是在讲单字和词语的区别。那你其实会特别特别好奇这一节,这一节讲的事情是什么呢?这一节的重点就是单字,或者我们说词汇和词义,还用了一个“vs”,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非常不好,作者也比较随意了。

单字和词义,他直到本节的最后一部分才讲清楚。你可以看到我的脑图上,在这个地方连了一条红线,连了一条连接线到了定义,充分说明,上面写的那个定义啊,他根本就不是定义的单字和词义,他定义的是“沟通”的定义。

在本节翻开的前端,就在讲沟通的问题,也就是说作者通过一本书跟读者进行沟通,明白这意思吧?站在这样的角度上来看,他上来虽然开篇就说单字和词义,但是他并没有讲的是,他真正的在讲的是“沟通”。 也就是说,他要先把“沟通”这个事情说了,然后说如何才能“沟通”的关键是首先是要把这个事要搞清楚。至于这个事情是不是完备的,肯定不完备。因为为了更好的沟通,找“词义”才是第一步。后面的第九章,关于句子和段落的,那是后面的几步,我们就不展开说。

所以它的“总”的这个部分总的特别清楚,定义规则说明,规则详解。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再理解定义,定义的是“沟通”,规则说明的是有效沟通的一些基本的规则,然后规则的展开详解,你看它的“总”,总的特别棒。

3. 找出关键字&字义

然后,他就开始了两个“分”。

一个分,包含了两节,第一节叫做找出关键字。

如果说我们努力去看了的话,你会知道这叫消极的找单字。你看,那个字都没有变,消极的找这个词语。这是规则五说的你要先找到重要的词,而作者紧接着“分”就告诉了,说用消极的方法找和用积极的方法找。结构清晰明快,一针到位,一针见血。

紧接着的,分的第二个部分,就是找字义。

字义,我建议大家把它改成词义。97页“字义”这个部分,我说实话,我不太认同这个。我觉得他展开了之后,它就说这是词义。我觉得叫字义特别容易导致误解。97页的这个字义,你再看96页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行“除此之外,任何其它字义不明的字,对你来说都很重要”。他这又是字义,它这里面用了很多词。不过他自己也做了解释,就是为什么可以换换词。主要换换词的原因就是可能写起来可能更美观,更优雅。他在英文版,“找字义”其实是find the meanings,而它的词义是term。所以他在这个地方会稍微有一点变化。我们不说这个,就说它的结构。

它结构很清楚,并且在这个“分”的在找出字义里又分出了“找出词义三步走”和“3种复杂情况”

最后作者的本质又出现了,他就苦口婆心地来给你做个小总结:我写这章很难的,但是我只写了一个关键的部分,其他的部分我都没有搞。因为你们水平也就这么个水平,慢慢提炼、提升,提升了之后,你可能理解的东西就更多了。理性啊,疯狂啊等等不同,什么意义啊,文字的情形用途不同啊,你就可能慢慢的就理解。然后呢,苦口婆心的再教导你一下,你感兴趣呢就把这个规则的基础——逻辑和文法都研究了,这是你感兴趣的话。你要不感兴趣的话,我今天跟你讲的关键词,你一定要搞清楚。

所以,我们回头看作者的序言,总分最后的一个小回顾,一个建议。

我觉得这次展开的特别棒,很清楚很清楚。如果说大家也还记得我上一次布置的作业吗?咱们的作业事情是请使用结构化的方式把第八章画出来。我不知道谁给我改了,最后给我改成第七章了。导致翁静雅同志在写作业的时候截图的时候都截错了。我是要的第八章。

例如说你上一次练的,你上次学到这次练,你到第九章的时候,你就要找关键字,找他的意思了。所以大家看这个结构多清楚。

(三)本章的具体细节

好,到了咱们今天要讲的大头——作者在这一章细节是怎么讲呢?

1. 开篇

我们共同翻开这一章的开始,也就是第88页——开篇。

开篇就说了,分析阅读的阶段。上来就说了如果你用了前一篇说的规则,你就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然后这是第二个阶段。因为我们对第二篇整个内容进行了检视阅读,所以你知道他还有第三阶段。那么我们就可以整理出整个我们阅读技术三个阶段就是整体了解、深入钻研、联系评价

  • 整体了解就是前4个规则,叫分类、整体、复杂性还有问题导向性;
  • 深入钻研,我们先不往后说,你就先看第五个,直接就钻到某一个词某一个字上去了;
  • 最后就是联系自己评价这本书。

开篇讲了这么个事。那么,我自己总结了一句话:深入了解一个事物是从细节开始认知起的。这是我在看到开篇的这个部分,我自己总结了这样一小句话。

一个事情,你要是想表面上了解那你这大约看看就行了。但是你真的要深入钻研这个事,你要把它分解,分解到最细的地方去,然后一个一个的地方来看。所以你看到这句话其实可以想到什么,就是4个字,就叫做“刻意训练”。作者在前面也说了,你看它的前后呼应,其实都特别特别棒。他前面就说了“刻意训练”是学习任何一个复杂事务必须要做的,也是不得不做的一个事情。你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对复杂事物进行了解。所以,认识一个事物,还深入了解一个事物,从细节开始的。

2. 单字与词义

好,紧接着我们进入第一篇——单字与词义。

(1)沟通的要素、完成标准及细节

按理说分析阅读的这个部分,我们是不做评价的,我们只来做理解。但我个人看到这个部分,我其实如果让我写,我是不会这么写的,我会把这一小节给它分成两个部分,因为它不单纯是讲单字和词义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讲沟通的基础是:理解单字,弄清词义。我可能会这么写。所以这些要素都会包含在这里边,不过作者有作者的写法,我们先按作者的写法来整体看。

第一节从88页到89页中间靠下的这个部分,他整个事都在讲沟通。你可以看一下,他讲了一个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的基本要素,其实它就说了是词义(88页第二段的最后一行),词义是提供给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词义其实它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的是目的、思想的这种承载,而词义的承载又是单字,所以你沟通的基本要素,你想把你的想法传播出去,你要把你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包装成一种意义,然后关联到“词”上,然后再说出去。

那这在是阅读中沟通的基本要素,那么完成沟通的标准(书中89页):找到共通的词义,达成共识;不再存在模糊地带

大家注意,“模糊”是一个关键词,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我是想它不仅仅是在词语上不要模糊,在句子、段落上都不要模糊。并且这一章是讲词语,那么一定要清楚这一章就讲了一个规则,而下一章讲了3个规则,你要知道他都是以这个规则五为基础的。这个部分你看88页的注释也能看出来,我在这不展开了,“模糊”由于它是关键词,后面我们还要再继续说,这先不展开。沟通的标准就是不要再模糊

关于沟通这个事情,我为了把它说清楚,我又画了一张图。我觉得这张图你要是能理解清楚的话,你整个对于“沟通”,未来就不成问题了,我们先来看一下沟通的细节。

关于沟通,什么叫沟通?就(信息)从你这到另外一个人,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看一下它的细节,发送者要确定意图、自己的态度、你要传播的信息和知识究竟是什么。

你要讲什么东西,你要把意图先要明确,然后意图明确了之后,你需要把它编码,这个编码是富有你个人特色的。比如说你这人说话都特别直,你想事就特别浅,或者你拥有的知识就特别不够多,或者是怎么样,所以富有个人的特色。

对它进行编码了之后,它会形成富有你个人特色的独特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需要有一个载体,语言也好,文字也好,视频也好。咱们两个交流的时候都可以。

包装好了之后成为载体之后。紧接着就开始进行传递,传递的媒介有很多。比如说我们这本书,它是使用的文字和书的方式来传递。我在给大家讲,是采用支付宝语音的方式在传递。

传递过来之后,你就需要接收,接收下来进行解码,而这个解码是需要根据你个人特色的解码方式来解码的,解出来的码,你再进行理解意图,理解完意图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在沟通单向的一个环节。就比如说我今天跟你说了一句话,那么这句话从我这说到你听到了这个环节,整个过程就是发送者到接受者。你如果给我回应,你就成了发送者,我就成了接收者。

别看咱们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很简单,说话那边立刻反应中间间隔的时间,基本上为零点零零几秒。但是你不管是间隔多长时间,他中间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这个部分我把它称之为沟通的细节。

如果你在听分享的时候,你可以适当地展开再想一想的话,你自然而然就会提到一个问题——如果沟通不畅会怎么样?会是什么样的原因?你其实立刻就会发现,比如说沟通不畅,咋俩一说话就吵架,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 可能你意图不明确,可能你自己的编码方式和对方的解码方式并不是一个解码器。人家说你这个胖子,其实对你表示的是关爱,你上去啪打他一巴掌,说“你才胖子,你全家都是胖子”,这就是编解码的问题;
  • 再有,就是载体。你比如说,我跟大家说的是一口孟加拉语,大家都是希伯来人,这咱俩就没法搞了;
  • 还有一种,就是在传递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比如说,咱们在真空中我对着你说话。大家有没有看那些实验,就是最强大脑头上戴的降噪耳机,那个降噪耳机就是把传递这个过程搞掉,在传递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噪声。我们刚才说的是模拟传递过程,还有数字传递过程。需要经过取样量化编码,然后把这个数字在以信号的方式进行传播,传播的过程中有损失,你接收到了可能有问题。比如打电话了,忽然断一句“我去....”然后你还以为说你们两个要约会,然后就说:“好”。然后那边说:“我去你的。”那可能就出问题了。
  • 在接收者他其实也是一样。你接收的时候接收不全、解码的时候解不好、理解意图的时候理解错了都是这些问题。

你如果想要很好的沟通的话,要怎么办呢?

其实你要把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才能确保这个沟通是优质高效的。显示优质的,而你要持续的训练未来才能变成高效的。

在这个地方,我特别想给大家说一个事情,如果你是一个发送者,你务必注意听:如果你是一个发送者,请你一定记着“利他性”原则

利他性原则——你的意图对方可以听的清楚。你不要让对方在问你一句:“唉,你问我的什么问题?你说这段话,你想表达一个什么事?”你一定要把意图自己先想明白,很多人张嘴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嘴就张了。所以经常有一句话——祸从口出,惹祸都是那张嘴。

编码的过程,虽然你在编码的时候极其富有个人特色,但是请你采用别人可以容易解码的方式去进行编码,也就是说你想说一个“I love you”,你就说就好了。不要搞的一幅“回家给你摔东西,然后跟你吵架,然后来表现出自己仿佛很很爱你,很关注你”的那种状态,都不要这样搞。要用他人可以很容易解码的方式,对自己的信息内容进行编码。

沟通这个部分一旦说清楚了,我们本章要谈的内容、道理都已经一个张图上摆出来了,那么你就简单的不得了了。本章所说的事情就是这张图上的载体和理解意图之间的关系。你如果能把这个图全都理解了,那么你这一章还有什么难的呢?我个人在看这章的时候,基本上就没什么难的问题。

(2)相关定义

我们再继续往下看。他有了一个定义,在P89下数第四段,开始定义了:词义是指没有模糊的字,单字是没有模糊的意义的时候就是一个……然后后面又开始解释了这个事不能这样做……等等,后边又翻到了说诗人可以这么搞。

(3)关于“模糊”

这里出现了一个词,定义咱们就不说了,词义很简单,我们把它翻译成词语和词义,你立刻就知道定义了。他这出现了“模糊”这个词。“模糊”是这里面的关键词,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首先它存在在哪,你一定要记着:模糊存在于沟通的双方之间。他并不是某一个人模糊了,比如说我是一个接收者,我听着模糊了,不是这样的,任何的模糊是存在两者之间的。

它的原因是这个词语表面上的(意思)和真实的词义之间并不一致。你看这话说的多绕口-一个词表面上的意思和它真实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一致,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它模糊了。如果完全相同,就不模糊了。我们简单的理解一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多义词”这么理解就行了。多义词,他现在要表达的意思和他真实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你这样理解一下子不就清楚了吗?当然还有人故意模糊就是写诗歌的,这个就是故意模糊。

(4)关于“规则五”

紧接着出来了规则五,在规则五(P90第三段开始一直到P92结束)讲到了规则的内容、目的、步骤、设置这个步骤的原因、规则的基础五大问题。

内容先用黑体字标出来了,然后说了它的步骤是什么。目的其实并没有直接澄清,只是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设置规则五的目的:解决模糊,利于沟通。理解力到了,自然就理解了规则五的目的是解决模糊,利于沟通。你可以想想,在未来的时候,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先仔细想想,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你想一想,其实特别明确。假设说你跟他人的沟通并没有顺畅,你跟他人的沟通不顺畅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最小的单字的字义和词义你没理解。一个人说,你去把窗关上,那个人理解的是,他竟然这么大声音跟我说话,你是不是有病啊?然后听的那个人反过来听说,你诅咒我死得早,所以就模糊了。你如果知道规则五可以解决沟通中模糊而导致的沟通不畅,甚至沟通矛盾及冲突问题,你就知道怎么解决沟通问题: 找词语,明词义,这就是步骤

我做咨询做了这么长时间,接了一百三四十个案例了。在这过程中,我都发现一个特点。很多过来找我咨询的人,他讲了很多的词,自己并不知道这个词义究竟是什么。

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今天中午跟我一个朋友交流,他说“老师,我一点能量都没有”。如果你接着他的话说,能量这事儿未来慢慢就有了,就没有用。你必须问的“能量是什么?”这就是后面我们要提到的,你要找关键词。找关键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作者也反复提到,我们在这就不展开了。

设置的原因我也不说了,在1972年写这本书,把这个原因说清楚我觉得还很必要。但是在今年这个年份上,我觉得这段有的时候甚至都可以砍掉了。原因这个部分我也认真看了,只是我们在这儿不讲。

最后他在91页的最后的部分,用实例再次点题。我觉得这个作者,肯定是一个严谨的人,他搞x,x,abc来(举例)。我就想给大家讲个搞笑一点的,并且黄黄的一个案例,你一听,你就能理解了。咱们来看看,这就是所谓的“多义词”,你只要把这个意思弄清楚就行了:

老师跟小明说:小明,今天我们讲个词,这个字是乳,乳是什么意思呢?乳就是小的意思,比如说乳猪,乳鸽,这不都小的意思,好了,小明,你给老师造个句子吧。

小明说:老师,我早晨离开了我的乳房,跨过一条乳沟,到了学校。

老师说:小明你怎么能造这种句子?啪,打了一下小明。

小明说,我到了学校之后,老师又打了我的乳头。

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要表达的字是多义字,就是这么个事,“乳”这个字可能就是一个关键字。

3. 消极找出关键字

我们紧接着翻到下一页,就是关键字,“找出关键字”这个部分。我在上面进行了一个标注,它其实是一个消极的方式。作者已经说了,它是个消极方式,它消极在哪儿呢?你只要翻到94页-作为一个读者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哎呀,我的亲,“头痛”,看到这个字能不消极吗?所以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

在这一章中作者给出了几个方式:

  • 第一个,他从客观的方式来说什么是关键字。关键字是作者特殊使用的字把它称之为“关键字”。但是作者在写这一块的时候,他特别说了,这个关键字作者特殊使用你不知道,你咋知道作者是特殊使用的呢?一般人你看不出来。所以这个客观很难发现。干脆我们就用主观的吧。主观,什么叫主观?就是难理解。啥叫头疼?就是难以理解的那些词,就是让人头疼的。并且这是给你一个定义——什么是关键字。
  • 紧接着是来判断一下,是不是每个让你头疼的字都是关键字?作者说,不是的。一定要注意,并不是每个你不认识的字,或头疼的字都是关键字。

我觉得作者尤其是中文翻译者-郝明义同志特别够意思,他竟然用了个词叫“泰半”。我每次读的这个词的时候都会吃惊(第93页上数第3段)。一个作者用字“泰半”,和一般人讲话时用词差不多。我惊呆了,“泰半”是什么意思?立刻用搜狗拼音开始打这个字,竟然没有这个词。于是我就翻开了它的英文原版,上面写的“most words”——绝大多数词语,“泰半”是这么个意思。后来百度看一下,原来“太半”就是绝大部分。 那作者在这用了“泰半”这个词,你会发现“泰半”是关键词吗?这个例子用的特别好。“泰半”根本就不是一个关键词。所以作者在后面就说了,怎么样判断这个词是不是关键词呢?

他用的方式照样是三步走:

  • 第一步看是否难理解
  • 第二步如果它难理解的话,来理解段落大意。你看93页最后一行,这一行在后面反反复复出现;
  • 理解完大意之后,(第三步)你再来判断这个词放在这一段里边是不是关键的。可以看一下“泰半”(这个例子),它是指哪一个事呢,它其实关键的是熟悉不熟悉,然后懂不懂这些事才是关键的,他根本就不是关键词。

所以在这又讲到了一个找出关键词的一些事,这是消极的方式,紧接着我们再来看积极的方式。

4. 积极找出关键字

积极的方式,我觉得一整理还蛮多的,他主要谈了4个方法,我把这4个方法整理一下就行了:

  • 第一个方法叫作者公布的特定的字。大家其实可以看一下在书中的第94页的上面有说,94页专用词语这个部分的第二段,比如说第一个,最明显的信号是作者开诚布公的说一些特定的字,他会有借这个字……然后一直说到95页上面的第二段,并且他还用特别的颜色来标注了。就是说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自己专门的独特的用语。比如说像咱们个人成长这个领域中就有很多的什么专门用语,比如说grow模型、掌控每一天,这都可能都是(特定的词)。
  • 第二个方式是,该分类的主题知识。在95页的中下方的写的,如果作者自己没有指出来,读者只要凭借对这个主题知识来寻找。这其实真的是分类的意义。分类的意义,它真的是这样的。你如果特别积极的话,什么叫积极的呢?就是你知道这个分类,你知道这个领域,所以你一下子找出来了。你如果不知道的,不常见的话,那你就是看一下哪一个不常见,你就去找哪一个就行了。所以这是分类的意义。作为分类的意义,这个部分我稍微多说一点,就是95页最后一段,你会发现,在这一段里边出现了大量的关键词,比如说劳工、资本、土地、薪资、利润等等,出现了这么多关键词,但是它是关键词吗?所以你会发现95页最后一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你如果真的仔细看的话,这一段的关键词就是前两个字叫“举例”,还有“专门用语”。它其实这一段就是举例说明专用用语。你只要能把这个事弄清楚,你看一下劳工、资本、土地、薪资,它虽然是经济学的事情,变种、天泽、生存,虽然生物学的事情,但是它跟举例,它仅仅是例子中的一个,所以它并不是说关键词。所以也应和了前面所提到的(判断)关键词的一个(方法),我想在这要特别给大家指出来。
  • 第三个(方式)是在96页的第三段,另外一个线索是“作者和其他作者争论的某个用语就是关键词”。哪个词争论,它可能就是关键词。你可以想一想咱们的作者把什么事拿出来争论了?你仔细想一下就知道,他把速读这件事拿出来争论。他说市面上有谁讲速读,我是怎么看速读的,所以他一说这个,就很有可能是这个部分。
  • (第四,)字义不明的字(96页倒数第二段的倒数第二行),对你也很重要,字义不明,比如说“太半”这个字,但其实上你要判断真的是关键字吗?这个是要判断。

在这一部分,他给了四个方法。我觉得结构也很清楚,只不过在这些方法里边作者照样给出来了大量的要点。

  • 第一个要点,我们翻到94页倒数第二段,他会借这个字来命名另外一个东西来强调这个字。这个东西它通常是一种定义的方式:……就是……。你注意,只要发现“是”,或者“就是”,一定要知道,这是个“等号”的意思。比如说,我们就说的这一段的上面那个,确实有几个方法,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信号。“也是”,其实就是告诉你作者最明显的信号就是自己强调的那个字。“就是”这个字特别重要。
  • 我们再来看96页上面的第二段,他在吐槽哲学家的事情。吐槽哲学家,哲学家就特别喜欢搞这种事儿,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就会单独说一段。你会发现单独说哲学家还真是有这么回事儿。比如说最近在看《物演通论》,王东岳写的。比如说他其中就讲了“递弱代偿”这种法则。递弱代偿,“递”传递的递,“弱”减弱的弱,“代”一代的代,“偿”还的偿,四个字你都认识,你懂吗?宇宙演运,演化的演,运动的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抑制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入寰危机,你说看得懂吗?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明白凑一起是啥意思。就这样吧,我就不展开说了,说多了也吐槽。
  • 在97页,作者又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97页上面的第二段。你在读一本有助于增进理解力的书,很有可能你就是没有办法了解每一个字。这很合理,你想增进理解,你肯定不可能每个字都能理解,你要都理解的话这本书能让你增进你原有的理解力吗?这个部分一定要注意,你是为了看一本增进理解力的书,你一看发现很多字不懂,然后你就畏难,把这本书扔下来了,说明这个人也太傻了。这个部分的最后一段又强调了主动阅读,你只有依靠主动阅读你才能把这些事儿搞定。

5. 找出字义

我们来看最后一节-“找出字义”的这节,finding the meanings。你看看它的整个结构是怎么搞的?

(1)本节关键词

我觉得结构也特别清楚。上面的第一段、第二段就告诉你了,字义有单义字和多义字,或者叫单义词或多义词之分。通常在数学这个领域中,数学这个学科它容不得一点点多义词的存在,所以它会对每一个定义都特别的精准,所以作者也反复地举例,什么欧几里得等等,反复地举例。

(2)明确意义的三步走

我们再看一下提到了明确意义的三步骤,我们怎么才能把一个多义词的意义找出来呢?它有3步。具体的内容是:

  • 判断是否多义;
  • 如果多义的话每个意思是什么,关系是什么;
  • 出现的篇章在哪里,对应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句话,97页倒数第二段的倒数第四行,注意这些字出现的地方,看看上下文是否有联系。说到98页后面那个粗体字,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已了解的字句才能推敲出那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和前面98页的这个黑体字,和前面93页的那个,你如果不能了解它出现的段落,93页最后的那个,你看它前后是呼应的。

我们现在在做什么呢?我们现在在做分析阅读的精深训练,也就是说它把每一个环节都给你拆开了,但其实上真正在未来使用的时候,尤其你在第九章也读完了之后你就发现,理解一个段落的意思和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思,它之间彼此是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的。好吧,那这就是它的内容,然后我们再看他具体的一个举例。

具体的举例,就是第98页的第二段,他从一个点的定义来举例,一直到98页倒数第二段,来进行定义。这个里面其实也蛮有趣的。这个理科生基本上都能明白,但是文科生可能不太知道,然后很多定义它里面都是有一些词的。有一些词,他会认定是你必须知道的,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就可以了,或者是一些公理。要不然的话一句话一个定义,你没有办法定义的。你比如说点就是没有任何部分,那不含有任何部分,那他会问你,什么叫部分?你再讲部分就是整体和其中一块的关系,那你就问他什么叫整体?定义是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础,而定义中那些约定俗成的,或者公理内的事情其实是基础的基础。

这个部分咱们不展开说,然后再来看一下它的核心观点。他的核心观点在99页第二段的第三行,呈现出一个核心观点。我不知道您在看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一点。他的这句话是这么说的-本书之所以能给你带来新的洞察力或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即懂的字句。他这句话反反复复以不同的形式在出现。

你想这本书在干什么?这本书在帮你提升理解力,他其实就是告诉你一件事:你要想提升理解力,一定要去做点难的事,一定要去搞一点难的、你不懂的,才能提升理解力。这是它的核心观点。所以大家读完一本书,你如果这个观点读不出来的话,这个部分白读了。你可以对比一下,你是不是这块白读。那么他也有它的一些方法,比如说定位每一个词(在99页中间这个部分)它定位每个字,然后有讲拼图,也讲为什么不是拼图等等。

我这里边也有我的方法,我的方法其实就是去找那些“主观词”。虽然作者写出来的是很客观的,但是我会认定他是主观词,因为这是作者的话,所以我还会把它当成主观词。并且我在这儿也特别想跟大家说:成长从易开始,从简单开始,然后慢慢来,持续做,这是我们要说的。

最后,翻过来到100页的上方,他还给各种各样的作家来圆场。使用多义词是不是必须的,他说了,使用多义词是必须的,有这么多原因,给你解释了一下原因。

那这是他的关于“明确意义3步走”的5个点内容。

(3)复杂多义的情形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更加复杂的多义情况(100页的下方一直到后面102页的上方)。

  • 第一个复杂情况就是多重意义混合使用。我们这一本讲阅读的书讲到这一章,其实是在讲阅读的重要技巧。你会发现这里边的两个阅读,这个词词义是完全不同的。这一本讲阅读的书是讲各种各样阅读方法、阅读种类、阅读相关的内容的。讲到此处的阅读技巧,它其实是讲分析阅读。所以说有的时候多意义的混合使用,这个是需要你持续的去思考,去理解了。你一定要是看到这个词,然后去反复想,前后文对应的反复翻才能理解得清楚。这是第一个复杂的现象。
  • 第二个复杂的现象就是为了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可读性,不得不换词语。他提到了除了数学上可能不需要换,其他的地方可能都要换。我以前在政府机关写公文,我对这一点体验特别深,你一段话里面不能有重复的字。你不得不换词语,以什么为核心,紧抓什么东西,大力发展什么,推促什么,提升什么,优化什么,其实你都可以改成一个字,干或者抓,做好,就这些字都可以。
  • 第三个就是短语的出现,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短语他给翻译成了片语,我对台湾的翻译,因为在很多书里边都把它翻译成片语,我在当年学英语的时候,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翻译成片语,我就很受不了。短语的部分挺复杂的,你看有一些什么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这些都是短。所以这种从句的形式,你要想理解它,也没有那么简单,是吧?

这里还有一点(在101页),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为了可读性不得不换词语。其实我觉得这里边还有一些事情也挺重要的。我还想特别指出来,在101页上数第4段的最后,一种是单个字可能有好几个词义,而一个词义也可能对应好几个字。它是多对多的关系,所以也会导致你在理解上的一个难度。他会告诉你为什么你理解会这么难,告诉你各种各样的原因。难没关系,你只要按照我的三步走,是否是多意的,每个意义是什么,然后这个篇章在哪,它的关系它的对应的意义是什么。你只要按这个走就可以,它是确保的就可以。

6. 结尾

好,那么本章的最后的一个部分就是结尾了。他深入浅出地说了传递的困难性。本章要想想,我自己也在想,如果我要讲的话,我怎么讲。

他还说了“我这一章讲的其实是最核心的”。什么最核心的呢?你看他在102页第4段的第2行——“我们只是将最核心的部分说清楚了”。什么最核心的呢?你一定要想清楚他到底在讲什么事情的最核心。他虽然是在说阅读,但其实他是在讲沟通,他把沟通最核心的部分说清楚了,就说单字,你单字弄清楚,你后面再理解句子,可能就简单很多了。

最后他又给出了一个建议,建议又是分人的:

  • 如果你是一个对分析阅读感兴趣的人,请去做事一定要持续地行动才行,实际应用才行(102页倒数第3行);
  • 而如果你不想学,你不想学也没关系,你既然已经看到这了,103页上面那个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不同意义的转换,和他进行沟通,还告诉你有宏大的效果。

我其实是认同他这句宏大的效果的,真的有效果,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收获。好了,整个部分都已经说完了,这就是它的细节。

三、认同点&非认同点

关于本章,我认同。我简单说,我基本上全认同。包括它的结构明确、清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方法到位,责任心强,不管你爱不爱,我都告诉你,你要怎么办,所以我比较认同。就是有几个翻译的地方,我可能略有不同,那这个部分,也是不需要再展开了。

四、本章和我的关系

我再说一下这一章和我有什么关系。

1.分析阅读&基础阅读

第一个事情就是分析阅读和基础阅读这件事。我们当时在基础阅读的时候说过,不是说你拥有了基础阅读的能力一定不会犯基础阅读的问题,你照样会犯。

比如说一句话里面绝大多数的词语你都不认识,那很有可能就是基础阅读的问题了,比如说王东岳的书。可以用书中也给你的方法,就用拼图的方式去拼,你反复拼,开始确实很难,越拼越好,所以读经典经常就是这种方式。你能听我讲到这里,我觉得你算是够不错了够不容易了,我们本身都在读经典,他写的也是1972年的文字,所以我们读起来确实很难,很不容易理解。但是你如果是能真的能坚持到这能听到这,你的收益一定是极大的,非常大的。

2. 如何面对困难

说完难这个问题,我就要谈一谈如何去面对困难了。读书这个事很难的,尤其是他已经给你一本书,这么厚,可能关键词多着去了,如果我们把每个关键词都看了的话是不是特别耽误时间?很多人认为说我这样读书肯定耽误时间所以我不要这样读书,扯他的。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你读书是为了省时间吗?那你干脆别读了,别读不更省时间吗?

这个部分作者已经给出建议了,他说你如果要见到难的要主动地迎上去,只要见到难的就要主动迎上去。我一看到这我就特别想到了我当年在背《道德经》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你要做难的事要从简单开始,你要做大的事要从细开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个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为什么见到困难要上去呢?《道德经》里面也说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你如果心里边觉得要去做点简单的事,未来一定会多难,肯定会有很多难的地方。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适。这个当时我背觉得太冲击我了,真的是太冲击我了,这就简直是人生的大道理。你凡是遇到的难事,你从简单开始做,成长从易开始,从简单开始,从慢慢改变开始,那慢慢来持续的去做,而你在做的过程中在具体做的时候,你要真正的去找那些难,不要总去找挑三拣四找轻松的事情做,要做重要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往往开始并不轻松

3. 关于沟通

第三点就是关于沟通,我建议大家要懂点事,懂什么呢:懂得沟通的流程,懂得利他性原则,懂得持续的刻意训练,还有一个懂得陪伴小我成长。您的内心总有一个小我,它是你的情绪。很多人在沟通的时候会莫名其妙情绪就上来了,你控制不住它,这就是小我,你要陪伴他长大。

4. 关于分析阅读的速度

第四个点,分析阅读一定不是一味的慢,不是这样的,本章里面有慢。

5. 不要盲从权威

最后的一点就时代的发展让每一个人的理解力增长了不少。这一章里面有很多的道理,其实不需要这么反复地谈到,但是正是因为那个年代认知的限定,所以导致了这样。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读经典的时候,我有一个感受,就是你们不要一味的去听从权威,你和作者是平等交流的。你一定是平等交流的,你可以说的是对的,你也可以说的是错的。如果你错了,未来再改吧,因为错了才是成长的机会嘛,对吧?

但是你如果说作者错了的前提是什么,这个未来我们会在规则12还是13里面会说到:你一定要在之前和作者达成一致,你要理解他的主旨达成一致之后,你才能说他错。好吧,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主要的内容。

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讲到了多义词的判断问题,更重要的提炼出来是沟通问题。所以你理解了沟通问题,理解了多义词判断问题,然后根据作者给出的既定的方式和方法去训练,必然取得成果,并且我用我的经验告诉你,你的成果会大到你想象不到。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送给大家,与君共勉,好吧,谢谢大家了。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