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民俗文化介绍

 依嘉兴 2016-05-09

    地处“淮南江北海西头”的江苏南通,是一座有着数千年文化遗存的苏中古城。历史与现实、古老与时尚、外地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兼容并蓄、交汇互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绚丽多姿的江海文化。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民间文艺源远流长。根植于这方水土的南通特色文化,枝繁叶茂,花鲜果硕,是祖国文化百花苑里盛开的奇葩,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 
山水人文 
    南通的山水人文独具江海特色,以狼山为首的五座山峰连成“狼五山”,矗立于长江北岸,在浩瀚的长江水面与广褒的苏北平原之间异峰突出。狼山不高,因长江而挺拔;狼山不大,因平原而高峻。山上古塔禅寺,长年香火缭绕;名人胜迹,随处可觅,浓缩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濠河为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自古文人雅士留连名山大川,亦诗亦画,南通山水同样滋养了历代文人雅士,北宋理学先驱胡瑗、明代风流才子冒辟疆、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代戏剧家李渔等都在南通留下了不灭的文化印痕。特别是到了近代,清末状元张謇潜心构建“中国近代第一城”,在南通创办了包括中国第一馆——“南通博物苑”在内的众多中国第一,同时又集聚了一大批优秀文化名人,恰如表演艺术家赵丹以其杰出的电影表演艺术成就,令南通名走天下。  
民间工艺
    南通民间工艺品种繁多,千姿百态;能工巧匠,代有人出;大家名师,声誉远播;精品力作,传之弥远。诸如古朴清新、寓意吉祥的蓝印花布,古风犹存、哨响如筝的南通板鹞,创新于苏绣的通绣,发乎汉唐加入时尚的扎染,以圆润细腻见长、鬼斧神工的红木雕刻。此外还有木版年画、丝绸剪贴、造型风筝、葫芦雕刻等,不胜枚举。

民间绘画 
    南通民间绘画,一部分与民间工艺密不可分,或为主体,如木版年画,或为其装饰,如风筝画;一部分或为习俗所用,如灶壁画;或为观赏所用,如灯彩画。如东农民画、启东版画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乐舞文化
    南通的乐舞文化,其源甚远。舞有海安之《海安花鼓》、《苍龙舞》清丽韵致,如皋之《倒花篮》、《耥花灯》柔美轻盈,如东之《跳马伕》、《浒零花鼓》粗犷奔放,通州之《荷花盘子舞》、《抬判》典雅活泼,市区之《跳财神》、《陆家锣鼓》热烈清朗。乐有海门山歌、新店山歌、饮泉山歌、启东渔歌、打麦号子等。由于南通方言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南通民歌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丰富多彩、各具风韵。上世纪80年代曾晋京演出,而后留踪欧亚,令世人得识江海乐舞之风采。
僮子戏
    南通“僮子”是一个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象南通这样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作为迷信职业者,应予批判和摒弃,然而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南通僮子确实掌握了南通民间文艺的一些技能。僮子的做“劝”(劝世文)演戏,尽管纯朴得过于简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却千真万确是典型的民间戏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通剧”的前身。并拥有数十万计的观众,长演长盛,历久不衰,是南通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南通僮子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究,而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重和兴趣。
踩文蛤
    久居都市的人们,往往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加入如东的“踩文蛤之旅”无疑将是您理想的选择,如东距南通城不过54公里,紧靠黄海,滩涂宽阔,资源丰富,风光秀丽。从如东县城掘港出发,朝东北行驶17公里,即可达到黄海滩涂,一眼望去,平沙万里,远处蠕动的黑点,正是那些忙于踩文蛤,拾泥螺,挖竹蛏的人们,此时,你可换乘牛车或手扶拖拉机,前往松软开阔的踩文蛤基地一试身手。踩文蛤须讲究方法,卷裤脚,在某一地点持续踩踏一段时间,使河泥进一步松动,脚底便会感觉一个个光滑的硬物,继续踩动,那些色彩斑澜的文蛤就会显露出来。当使劲脚踏,扭动腰肢的时候,如果放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不就像是在跳“海上迪斯科”么。
哨口风筝 
    我国“南鹞北鸢”两大流派的风筝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是南派风筝的主要产地,在品种纷繁的南通风筝中,哨口风筝(又名哨口板鹞)最具特色。古人在纸鹞上以竹丝为弦,风吹有声,如筝鸣响,故取名风筝。在风筝世界中,形声兼备的南通哨口板鹞是难得的名副其实的艺术瑰宝。她凝聚了江海平原上历代风筝爱好者的聪明才智,积累了他们一千多年来的心血和在天地之间借助自然风力取得的实践知识。哨口板鹞可以融雕、扎、书、画、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工艺精湛,不仅是极有观赏与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而且在放飞中稳定、优美,更有各种音调的哨口和谐而有节奏的震空齐鸣,好似声色俱佳的空中丽人,以其无穷魅力伴随放飞者在天地之间,享受人们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万千妙趣。  
    南通的特色文化,是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今人的精神财富。它见证着历史,也是江海大地的精神之魂。

  南通的民俗风情,与周边地区既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少独特的地方。这是因为南通成陆较迟,南通的先民多为“流人”和外来的移民,在长期的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各自的风俗习惯相互融合的结果。
  现存最早记载南通风俗的史籍,是南宋的《舆地纪胜》。其“通州”部分,有“风俗形胜”一节,记载南通“民居以鱼盐自给,不为盗贼”,“讼庭多虚,囹圄空隙,殆有古之淳风”。
  明《嘉靖通州志 》始有“冠、婚、丧、祭”和“四时土俗”等记述。明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城市风俗明显变化。据《万历通州志》和《州乘资》两书的“风俗”篇记载,通州一向民风纯朴,很少游民,没有妓院;人们衣着朴素,不赌博,少诉讼;妇女不参加宴会。但到嘉靖、万历年间,民风渐趋奢华,青年爱到外地购买华美衣料,妇女服装款式多变,衣着开始打破等级界限。宴会盛行,茶馆、酒店渐多;纨绔子弟纵酒、赌博、聚众游荡。婚俗也发生变化,计较彩礼、嫁妆,甚至有女方父母出面提出离婚要求的。妓女、流氓渐多,庙宇也增加不少。 
    清朝建立后,民俗方面最大的变化是男子被强制改变发型,服饰流行旗装。清末,上海的风俗开始辐射到南通,带来了风俗的变化。新中国建立后,旧式服饰被淘汰,赌博、吸毒、嫖娼和帮会活动均渐消失。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被取缔。传统节日则被赋予新内容,并形成一些新的风俗。
  南通传统的风俗习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产习俗
    南通滨江临海,是鱼米之乡,在农业社会里,许多风俗习惯表现了对农业、渔业生产的重视。如农历除夕,农家要用芝麻秸“封田”,正月初一要“种田”,正月十五要“煨百虫”,秋粮上场后,煮第一顿新米饭,要由家庭主妇端上一碗敬狗,为的是缅怀天狗偷谷种有功。在摘棉之后,有接玉兔的风俗,象征田里的棉花似玉兔一样雪白,祈盼有个丰收的年成。渔民钉新船要选择黄道吉日“闭龙口”,由匠人将一枚“子孙钱”嵌入船头向后的中缝内,并说“合子”讨口彩,还要挂红布,赏红纸包,盼着“顺风顺水”大吉大利。开春以后,渔民出海,要摆酒设供,杀鸡挂红等。
饮食习俗
    在食物消费方面,南通人的主食是米、面及其制品,荤菜主要是猪、牛、羊肉及水产类。南通人喜食牛肉,十字街南有东牛肉巷和西牛肉巷,即因牛肉店集中而得名。南通水产资源丰富,老百姓中历来传唱着《十二月鱼鲜》,随着时令的变化,各种鱼鲜轮番上市,成为餐桌上的美味隹肴。南通的文蛤,被誉为“天下第一鲜”。南通人的饮食习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饮食文化的融汇。
茶文化
    南通人崇尚茶文化,亲友登门,以茶相待;男娶女嫁,以茶为礼;砌房造屋,茶叶奠基;供神谢土,洒茶为祭。旧时,南通城内东大街、湾子头、小码头、彭家巷、起凤桥、掌印巷、南大街等大街小巷、桥堍码头,都有茶馆。南通人饮茶,有在茶叶中另加配搭之物的习惯。盛夏加放清凉去暑之物佩兰、藿香、薄荷、荷叶、淡竹叶;金秋时节放金桔、橄榄、白菊花;冬季以晒干的桔皮入茶。另外,泡茶时要看来客的身份,加配搭之物。若是来客为老年人,就加入几朵玳玳花,一是香气浓郁,二是祝福老人代代富贵;若来客是新婚夫妇,杯中则各放两颗红枣,寓早生贵子之意。泡茶时不将茶杯冲满,民间有“满酒浅茶”之说,这样既可避免烫伤主、客之手,又有利于茶叶“出色”。旧时南通还有“施茶”风俗,每当炎夏之时,居民商家门口摆上一只绿色的茶缸,内放藿香、佩兰、粗茶,满满泡上一缸茶水,任过路行人饮用,以为善举。
民居特色
    南通的民居一般不以正南方向定位,大多为东南向。人们认为,只有寺庙、官衙才能正南向。这是因为南通临江近海,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东南向的房屋能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
  城区民居较典型的格局是前有大门堂,内设大门、二门,门堂中青砖铺地,里为小天井。小天井两边有提闼门。有钱人家照壁正对大门,一般人家大门对面没有照壁。有的人家还在住宅四周建火墙、火巷,并将围墙加高,与邻家隔绝。人在大门外看不见住宅内的建筑,须拐三门(大门、二门、提闼门)方可进入宅内。住宅有“一进三堂”、“一进五堂”之分。屋梁有“五架梁”、“七架梁”和“九架梁”之别。“三堂”即敞厅、穿堂、正屋;“五堂”则加上敞厅对面的朝北屋和正屋后面的后屋。敞厅建筑最宽广,三间大厅不住人,是招待宾客的地方。穿堂进身狭,一排之间,多隔层,两边房屋有时住人,但非正式房间。正屋三间隔开,东边为上房,西边为下房,有的还建亭子间、套房。正屋中间悬挂神轴,是一家最神圣的地方。婚丧喜庆之时,三堂通开,显得十分气派。解放后,随着对旧城的改造,这些旧式民居已经消失不少,但还有寺街等几条街巷保存较为完好,它们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一样,日益显示出自己的人文历史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